关于曹植作“七步诗”的故事记录在《世说新语》里: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曹操去世后魏王太子曹丕继续了王位。
同年十月,曹丕受汉献帝禅让自主为帝,是曹魏的开国天子,年号黄初。
“文帝”便是指曹丕。
曹丕很忌讳曾经和自己争夺过魏王太子之位的弟弟曹植,于是给在朝堂上给他出了个难题,让他七步作诗。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当然这样的“难题”难不住才高八斗的曹植,于是应声成诗。
曹丕所谓的“大法”也便是想杀曹植,就没有实现。
当然这个故事的真假也有待于考证。
曹丕不可能这么没脑筋拿曹植最善于的事去当作难题考他。
事实上曹植活得比曹丕还长。

唐开元年间零陵儒生史上苍资聪颖、文思敏捷,因此而相称自大,对付前代曹植能七步作诗甚为不屑。
史青上书给当朝天子唐玄宗自荐,说“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

曹植七步诗世界有名还有更厉害的五步诗和三步诗

唐玄宗大感兴趣于是召见史青,在殿上作测试。
唐玄宗令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竹编的喷鼻香笼)作诗”。
史青应声而作。
这首题为《应诏赋得大年夜》的诗收录在《全唐诗》中,如下:今岁今宵尽,明年嫡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私下摧。
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

唐玄宗及在场的大臣们都极为惊异。
这首诗富故意境格调,韵律幽美打动了唐玄宗。
于是天子当即授史青以左监内将军之职。

三步成诗的作者大名鼎鼎,即唐代书法大家柳公权。
柳公权与当时天子唐文宗在一起时天子心情非常好。
文宗奉告柳公权,由于往年戍边将士的换季衣裳都不能及时下发常常为此忧虑。
而今年戍边将士春衣已制成并发放,以是文宗天子心情颇佳。
天子哀求柳公权作诗以贺曰“单贺未了,卿可贺我以诗。

随驾的宦官宫婢等无一不随圣心而敦促助兴。

于是柳公权从容之间踱三步作成其诗。
《应制贺边军支春衣》诗曰: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挟纩非真纩,分衣是假衣。
从今貔武士,不惮戍金微。

这首诗脱口应声而成,表达守边将士得了文宗天子所赐春衣,心有所感勇猛无比,不惮在迢遥的边地防守。
辞气平和而情绪真实。
虽沐恩而无过份浮夸之语,又难得出口即成。

还有一个三步成诗的作者也大名鼎鼎,即北宋寇准。
寇准作三步诗时只有七岁,足见其才华过人。

寇准也是少年时即以有才有名,善于作诗。
有一次家中宴客,来客对寇准的父亲说,听说你家公子长于作诗,能否吟诗一首以助酒兴?

儿子有才华,父亲也得意,于是令七岁的寇准应作一首。
于是客人出题,因间隔西岳不远,遂以“西岳”为题。
寇准三步之间作成一首五言绝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昂首红日近,回顾白云低。

由于当时寇准只有七岁,能三步作诗殊难堪得。
以是来客赞他超过了曹子健七诗和史青五步诗。
客人赞寇准必成大器,说他有宰相之才。

果真宋真宗景德年间,寇准真的做了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