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句千古名言出自谁的笔下,想必大家都知道,对,他便是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汉代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改革派核心人物。也是中唐著名的墨客,他的诗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诗豪”之称。
他最为后人称道的作品种别是“咏史诗”,咏史诗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的思想情志,并对详细历史事宜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感悟而作。如《西塞山怀古》:
诗曰: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间几次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到处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怀古伤今,写曾经的军事要塞还在,可人世间的事,却早已物是人非,并引用西晋灭吴的故事,讴歌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一定。又如《蜀先主庙》:
诗曰: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悲惨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这也是一首咏史诗,赞誉了刘备的功业,也慨叹蜀汉大业后继无人的无奈,并总结了蜀汉亡国的历史教训。
这些咏史诗墨客都以简洁的笔墨,精选的意象,揭示出墨客阅尽沧桑后的沉思,与个中蕴含的感慨。
而在浩瀚的咏史诗中,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最为经典,如能读懂,定会令人大彻大悟,末端两句更是随处颂扬。
一、作甚乌衣巷
乌衣巷,原为三国期间吴国防守石头城的军营,而这些士兵的号衣均为玄色,故称乌衣巷。
公元826年,刘禹锡从和州刺史奉调回京,改任东都尚书省任职,途经金陵(南京)有感,写下了《金陵五题》,这是其二。
诗曰: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凡百姓家。
这首诗是刘禹锡的感怀。东晋初年,最大的两个贵族大佬,王导和谢安都先后居住于此,而且二人又都身系东晋王朝安危的主要人物,以是那时秦淮河上的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一定是繁华壮盛,而今,这里杂草丛生,破败残照,怎不令人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首联“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写出了朱雀桥边,虽五彩缤纷、小草丛生,但是在“花草”前加了一个“野”字,足见此处一片荒凉的景象。
当目光转向乌衣巷时,那里留下的只有夕阳残照,而无往昔的繁华。这里的“野草花”、“夕阳残”,暗示了贵族没掉队物是人非的悲哀。
尾联“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凡百姓家”,这里用了两个典故,王谢:是指东晋的王导和谢安,他们一个为东晋开辟了半壁江山,一个为东晋保住了半壁江山,均是朝廷的柱石之才,更是那一期间的两大名门王谢。
而现在当燕子从墨客的面前掠过,思绪便是一片浮想联翩。以燕子春归筑巢反衬王谢豪门的衰落。从前在王谢豪华屋檐筑巢的燕子,由于历史朝代的演化更迭,已找不到旧居而飞往通俗俗通的百姓家了。
“旧时”、“平凡”更是解释了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也解释墨客把历史兴衰的评判和深奥深厚的感慨,寓含个中,做到了蕴藉而有味。
结语
刘禹锡这首经典咏史诗,读懂会令人大彻大悟。特殊是末端两句不但随处颂扬,还解释了事物和命运一样,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长开不败的花,也没有永久的富贵年华。
因此,要珍惜年华、珍惜当下,更要珍惜我们的父母妻子儿女,由于这统统都会过去,过去了便是一辈子。
如果您有更多的理解或感悟,欢迎不才方留言,与大家共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奉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