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一位墨客有一次碰着了一件烦苦处,他寝食难安,思绪万千,于是他便开始静坐默想。虽然一韶光还很难让自己淡然得失落,不过墨客却彷佛恍惚间回到了故乡,也使他暂时觉得到一片宁静的氛围。下面分享元稹的一首《夜坐》,远近交替,以动衬静,展示出非凡的诗歌功底。
《夜坐》
中唐 元稹
雨滞更愁南瘴毒,月明兼喜北风凉。
古城楼影横空馆,湿地虫声绕暗廊。
萤火乱飞秋已近,星辰早没夜初长。
孩提万里何时见,散乱家书满卧床。
元稹是中唐著名墨客,人们都对他的名作《离思》印象深刻。读者一方面冲动于墨客对亡妻的满腔深情,另一方面又不满意他处处留情的人品。不过元稹的诗歌成绩还是可圈可点,就连白居易也常常称颂他,还时时地与他诗书酬答。
元稹自幼丧父、家贫无依,他入仕后事情非常积极,并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进取,可以早日出人头地。可是由于他初出茅庐、直肚直肠,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就得罪了很多人。有一次他因直言劝谏,而触怒了那些王公大臣,被贬为通州司马。本诗就创作于作者被贬外放之时,表达出墨客内心的悲愁之情、以及浓郁的思乡之意。
唐代的通州位于四川达州,当时尚属蛮荒之地。墨客初来乍到,不仅人地两生,而且水土不服,再加上自己遭遇不幸,作者的心情便显得极其悲戚。首联先容贬地情形,“雨滞更愁南瘴毒,月明兼喜北风凉。”作者首先用一个“愁”字,表达出淫雨霏霏和瘴气弥漫的情景给人带来的不便。
不过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北风虽凉,却能吹走心中窒闷和恼人的瘴气。以是作者又用一个“喜”字,抒写了内心淡淡的欣喜。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皎洁明月的期待,更以此反衬后文的乡愁。
接下来作者连续描述寓所周围的场景,“古城楼影横空馆,湿地虫声绕暗廊。”寂寥无人的空馆,暗示出被贬后的孤寂和失落落;幽暗的楼影和暗廊,也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无限感慨。
这两句融情于景,并以虫声衬托夜晚的寂静。作者又用“楼影”,呼应第二句的“月明”;再用“湿地”,紧扣首句中的“雨滞”。墨客在前两联中叠加了浩瀚意象,表达出内心里的愁闷,更充满了一种不平之意。
作者愁情满怀,于是又将视线移到远处,“萤火乱飞秋已近,星辰早没夜初长。”萤虫在夜空中乱飞,表明秋意渐浓;云遮雾挡,难见星辰,更显永夜漫漫。
诗歌具有措辞凝练、生动形象的特色,不可能像写散文那样大段地抒怀。作者用富有时令特色的意象,抒写心中的感想熏染,却并不直言,读者反而更能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元稹虽然不提思乡之意,却用虫乱夜长,陪衬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作者在末了借家书表达对家中孩童的思念,“孩提万里何时见,散乱家书满卧床。”作者用“万里”二字,极写间隔之远,突出了对亲人的牵挂之情;而“家书满卧床”的想象,也表示出作者思念的深切、以及父爱的深奥深厚。
元稹的这首七律环绕着思亲和愁苦逐步展开,作者先在前两联描述出一种悲惨和空旷的氛围,传达出南国的恶虐生活条件,并为后文的抒怀打下铺垫。
颈联则借助萤虫乱舞和星辰黯淡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内心的忧郁和痛楚。结尾以思念和担心亲人作结,更显荡气回肠。作者采取了远近交替、以动衬静的手腕,不仅层次分明,而且迎刃而解,充分展示出才子非凡的诗歌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