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平常写中秋节都是怎么写呢?是不是都是说玉轮很圆很亮,然后我惦记家人惦记朋友这样?对的,表达这类惦记之情的古诗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比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等等。
最紧张的缘故原由是中秋节在我们中国是汉朝的时候就有一个节日,虽然一开始的日期不是八月十五。这个节日的浸染,从一开始是拜玉轮,希望玉轮保佑,逐步地变成不雅观赏月亮,以为玉轮很俊秀,然后又玉轮很圆,演化出团圆的含义,团圆便是指百口人都在一起的意思。唐朝的时候就中秋节就已经是一个表示团圆的节日了。
那么在这个一个节日里,当你不能和你的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会特殊地想他们?以是叫每逢佳节倍思亲,平时可能忙于事情,一到节日放假了反而更加惦记亲人。但这种惦记怎么表达呢?古时候又没有电话没有手机,以是能做的要不就算写信,要不便是写文章或者诗歌来记录一下当时的心情。一样平常人都是写“你在那边怎么样?过得好吗,我好想你啊。”“本日的玉轮好圆啊,你看到了吗”“这么俊秀的玉轮,你没有和我一起看真是太遗憾了”。
我们来看看当时写诗最厉害的李峤是怎么写的: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怎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圆魄便是玉轮,是古时候对玉轮的一种叫法。寒空,我猜是李峤写这首诗的那个中秋夜比较冷。皆言便是大家都说,四海指的是到处,或者理解玉成国各地。怎知的安,是一个疑问词,可以理解成是哪里,不有雨兼风的兼是和的意思,我和你的这个和。以是整首诗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玉轮高高的挂在寒冷的天空上面,大家都说全国各地看到的都是相同的。哪里知道千里之外,有没有在刮风下雨呢?
意思是说,通过玉轮来表达自己的惦记没什么依据的,你在这边看到玉轮很圆很亮,你的家人朋友在那边说不定在刮风下雨,连玉轮都看不到。
我们现在知道,每个地方看到的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这边是晴天,换其余一个城市可能就不才雨;南方还在穿短袖,北方可能已经要穿棉袄了。以是李峤的这首诗表达的不雅观点在当时“皆言四海同”的背景下,还是很有进步意义的。
我们还可以延伸一下他的不雅观点: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就不一样,就像你以为辣条非常好吃,我却不喜好。以是当我们和别人的不雅观点不一样的时候,没有必要去强制别人接管我们的不雅观点,而该当尊重别人的不雅观点,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这么认为,他和我的差别在哪里。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当前的事情有更全面的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