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元整体解读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可爱的生灵”,是详细的自然景物。环绕这一主题,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杜甫《绝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曾几《三衢道中》)郑振铎的散文《燕子》、叶圣陶的散文《荷花》和汪曾祺的科普文《昆虫备忘录》,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组织形式旨在勾引学生通过阅读不同文体的描写详细自然景物的文章,感想熏染自然景物的美好,产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希望。
本单元的阅读演习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和“体会幽美生动的语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指向了图像化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要素在统编版教材等分布如下:
从统编版教材编排体系上看,与“图像化”有关的阅读演习要素是低、中年级母语学习的演习重点,这一要素得到的方法、路径和学习程度由低年级到中年级呈现循规蹈矩的发展。
“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在朗读和讲述的时候,常常须要图画或详细形象作为支柱,否则描述或想象人物情景就感到困难”(朱智贤:《儿童生理学》),因此,低年级“图像化”能力的发展须要借助图片或插图想象画面,而“三、四年级学生已经可以在词的思维水平上进行想象”(朱智贤:《儿童生理学》),以是,中年级学生可以直接结合词语想象画面。
各个年级与“图像化”干系的阅读要素描述都较为笼统,“想象画面”一词在每个年级中均有涉及,须要从画面数量、质量、构造三个维度将其转化为可操作、可表现、可评价的学习目标。
画面数量是指想象画面中所涌现的事物数量,如“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二下《一匹出色的马》)”中画面数量是河水、微风,学生的描述中涌现的事物数量越多,则其想象画面水平越高;画面质量是指想象画面中事物的状态和细节,如“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二下《一匹出色的马》)”中画面质量可描述成“河水仿佛一壁碧绿的镜子,一阵微风吹过,水面上泛起层层波纹”,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描述事物状态和细节的能力越强;画面构造则是指想象画面中事物的远近关系、构图层次,如“人们走到街道尽头,就可以瞥见浩瀚的大海。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兵舰来来往往。天空飞行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三上《海滨小城》)”中画面构造是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构造顺序,想象画面能力强的学生不仅能够关注到想象画面中事物的数量、状态和细节,而且对画面中事物的远近、大小关系有哀求。
将“想象画面”转化为可操作、可表现、可评价的学习目标后,与“图像化”能力有关的阅读演习要素在各个年级中所要抵达的学习程度便一览无余。(见下图)
在理清与“图像化”干系阅读要素在各个年级中得到方法、路径和学习抵达程度的根本上,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选文内容、文体特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可细化为以下单元阅读学习目标:
1. 阅读不同文体关于描写详细自然景物的文章,体会自然景物之美,产生热爱自然、
亲近自然的希望;
2. 在实践中认识到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是体会幽美生动语句的常用方法,感想熏染到这样阅读的乐趣;
3. 依据详细词语或句子想象画面,形成想象画面内容,利用口头言语描述自己想象画面中所包含的事物以及事物的状态;
4. 懂得联系自己的生活履历和阅读履历,丰富想象,不断细化画面内容中事物的状态,提高想象画面质量。
“体会幽美生动的语句”这样的阅读演习要素指向了主动积累措辞履历习气的培养,在统编版教材里的编排序列如下:
从统编版教材编排体系上看,关于“积累措辞履历”习气的阅读演习要素紧张分布在中年级,但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阅读演习要素要从低年级开始抓起。
低年级语文的传授教化重点是词语传授教化,词语传授教化的终极目的是学生能够学会利用,因此,在低年级的词语传授教化中,西席不但要扎踏实实地传授教化哀求会读会写的词语,还要勾引学生自主创造有新鲜感的词语,强调“自主”是由于每个学生感到新鲜的、陌生的词语是不一样的,因此,西席要勾引学生自主圈画有新鲜感的词语,如在(二下《雷雨》)这篇课文中,“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句话里的“垂”对付大部分学生而言,是有新鲜感的词语,由于生活中学平生日会说“落下来”“掉下来”“爬下来”,因此,在词语传授教化中,西席可以见告学生“垂下来”便是直直地下来,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履历,扩展“垂泪”(一直地流眼泪)“垂发”(小姑娘的辫子垂下来)“垂涎三尺”(一直地流口水)等词语。
到了中年级,学生该当养成主动积累有新鲜感词语的习气,并开始积累有新鲜感的句子,如“清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三上《大青树下的小学》),对付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这样的表达办法是口头表达中不常用的,具有新鲜感,因此,西席要通过联结课内外阅读,培养学生养成主动积累有新鲜感句子的习气,积累的最好方法是朗读、背诵和摘抄。中年级不但要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而且要学会感想熏染和体会幽美生动的措辞,这就又涉及到图像化能力的演习,由于幽美生动的措辞每每是一读到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可知可感的动态画面,以是,感想熏染和体会幽美生动的措辞须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将措辞笔墨与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干系联,感想熏染幽美生动措辞所转化成的生动有趣的动态画面。
通过梳理关于“积累措辞履历”习气阅读要素在统编版教材中的编排序列,再结合这一阅读要素在各册描述中关键词解读,可将其在各个年级中的学习目标细化如下:
在准确把握这样的阅读演习要素在各个年级中的目标定位后,本单元“体会幽美生动的语句”的阅读演习要素可以细化为以下四条学习目标:
1. 阅读描写详细自然景物的文章,能够体会到自然景物之美,产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希望;
2. 在实践中认识到感想熏染和体会幽美生动措辞的常用方法是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想熏染到这样阅读的乐趣;
3. 依据详细的语句,联结视觉、听觉、嗅觉,感想熏染详细语句中所包含的动态画面,并利用口头言语描述动态画面中的声音、味道和蔼象;
4. 自觉利用朗读、背诵和摘抄等多种办法积累幽美生动的语句,养成主动积累措辞履历的习气。
本单元的表达演习要素是“把不雅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旨在培养不雅观察能力,与之干系的表达演习要素在统编版教材中呈现以下排列:
通过梳理可以看出,不雅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中年级的演习重点。不雅观察首先要明确不雅观察工具,然后结合不雅观察工具自身的特点,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进行细致的、持续性的不雅观察,并把不雅观察所得和内心感想熏染写清楚、写详细。因此,本单元的表达演习要素可以细化为以下三条学习目标:
1. 把稳不雅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到细致不雅观察可以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理解,有乐意利用笔墨与大家互换分享不雅观察所得的意愿;
2. 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不雅观察事物,并考试测验把不雅观察所得和自己内心感想熏染写清楚;
3. 积极主动地与同学相互欣赏评价习作,分享细致不雅观察带来的新创造,能从不雅观察方面、详细语句平分歧角度欣赏评价同学的习作。
本单元安排了口语交际,学习“说清楚想法和情由”,旨在磨炼学生考试测验把自己内心简单、概括的想法用连贯的、详尽的且有逻辑的口头言语表述出来,发展他们内部言语外化的能力。本单元口语交际内容结合这样的演习点,设置了“春游去哪儿玩”的真实情境,供应了“说清楚想法和情由”的详细方法和路径,也为班级谈论活动的展开供应了哀求和流程,因此,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演习要素可以细化为:
1. 在安全、舒适的谈论环境中,产生与大家分享互换内心想法的意愿;
2. 能用连贯、详尽、有逻辑的口头言语表述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情由;
3. 在谛听他人想法的过程中,能耐心听别人讲完,只管即便不打断别人的话。
二 传授教化方案建议
结合单元整体解读,梳理出本单元语文演习要素所指向的详细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重组单元读写内容,方案全体单元的学习活动,操持分为三大板块:
板块一:调动干系履历,唤醒主动探究意愿
板块二:联结学习内容,展开要素学习过程
板块三:练习谛听与表达,分享春游体验
板块四:协同调动感官,寻觅不雅观察所得路径
板块一:调动干系履历,唤醒主动探究意愿(1课时)
本单元的单元导语无论是人文主题的言语表述,还是插图的绘制形式,都可谓独具匠心。这样的编排内容旨在为学习活动创造一种“境遇”,让学生在沉浸式的学习活动中收成丰富的阅读体验,因此,导语页是一个单元学习内容编排和活动设计展开的灵魂所在,是至关主要的学习资源。
三个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相互支持,相互浸染。“幽美生动的语句”一样平常都可以呈现出或让人产生出丰富的“想象画面”,而体会、学习这些“幽美生动的语句”的写法,便是读写结合——帮助我们“把不雅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当理清了语文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西席在利用课后题、勾引学生体会不雅观察和想象,直到利用的过程中,就更加明确。
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一、自主阅读目录、导语页以及干系插图,创造单元主题,与同学互换自己的意见,形成初步的情绪体验。
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可爱的生灵?
预设:身边的动物、植物都是可爱的生灵。/世间万物都是。
二、自主阅读导语页的语文要素,联系已有履历,与同学互换本单元阅读、习作学习任务在之前哪些学习活动中曾利用过,感想熏染本单元学习任务的主要性,产生主动学习的希望。
问题1:我们之前是否学习过类似的语文学习的方法?
问题2: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目标的?
预设:我们在读到自己以为写得好的句子时,要能够像放电影一样把画面想象出来。
三、浏览单元学习篇目,结合课后题,通过圈划、批注等办法,初步感知单元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
要勾引学生明确初步自学单元内容时的重点,即把握单元学习目标,借助课后题,进行批注和圈划。例如,《1古诗三首》课后题哀求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若何的景象”;《2燕子》课后题1为“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好之情”,《3荷花》课后题2为“说收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而《2燕子》和《3荷花》课后题末了一题都为“找出(画出)课文中幽美生动的语句”。当然,还可以借助语文园地一中的互换平台,加深对语文要素的理解。
板块二:联结学习内容,展开要素学习过程(6-7课时)
结合本单元阅读演习要素的目标细化,本单元详细篇目的学习目标可从感知、理解、利用阅读演习要素的维度进行定位,展开要素学习的过程,将阅读要素的演习落到实处。
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一、《1古诗三首》(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2课时)
1.认字词,明句读
(1)结合预习,学习本课13个生字。特殊把稳易错字“融、崇”的关键笔画。
(2)自主阅读,同桌互查,或开火车检讨,读准字音,读准断句。例如,“迟日/江山丽”“竹外桃花/三两枝”。
2.品妙语,学方法
以《绝句》为例,进行“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语文学习要素的初步学习。
(1)学生借助注释和之前的预习,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
(2)捉住关键语句,发挥想象,感想熏染诗歌描述的画面。
①问题:前两句中,你认为哪一个或哪一些词语用的特殊妙?(丽、喷鼻香)
②问题:“迟日江山丽”,是若何的一幅画面呢?请圈画出里面的事物,试着把每一种事物的状态说清楚,说生动。
预设:春天来了,阳光也变得温暖起来。暖暖的太阳照射着大地,远处山峦连绵起伏,大河纵横交错,秀美壮丽。
③问题:三四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妙?(飞、睡)像刚才一样,圈画出诗句中的事物,发挥想象,试着把画面描述的更加详细生动。
(3)总结学习的方法:在理解古诗时,边读边想象画面可以,捉住关键词语,将诗句中事物的状态描述的只管即便详细和生动。
3.背诵默写《绝句》
4.学习《惠崇春江晚景》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关注气泡(“蒌蒿”是一栽种物),借助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读一读,记一记”,巩固同偏旁生字的归类学习方法。
(3)边读边想象诗句描述的画面,把稳提醒学生不要遗漏诗句中提到的事物,例如第一句中有“竹、桃花、江水、鸭子”。通过对话(差错对话、师生对话)的办法,同时要勾引学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可能的办法进行描述。
预设:茂密的竹林,如一片翠绿的丝绸,一阵东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声音。竹林的阁下有几株桃树,在青翠的竹叶映衬下,显得格外残酷。时时,飘来一阵桃花淡淡的暗香,让民气旷神怡。“嘎-嘎-”,不远处的江水里,有几只鸭子在嬉戏,有的正慢悠悠地划水,有的在惬意地梳理自己的羽毛,还有的歪着脖子窝在那儿,舒畅的像是要睡着了……我想,一定是由于春天温暖的阳光,把江水也晒得暖暖的了吧?
5.自主学习《三衢道中》
(1)自主学习,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小组互换自己想象的画面,全班互换。
(3)西席点拨,体会墨客通过利用比拟(昔日的梅雨与今日的日日晴,来时的宁静与清脆的黄鹂叫声)的方法,表现了墨客初夏嬉戏时的愉悦心情。
6.利用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语文园地日积月累《忆江南》。
二、学习《燕子》、《昆虫备忘录》、语文园地一(2-3课时)
《燕子》一课与《古诗三首》在学习语文要素方法上是有所差异的:《古诗三首》更加强调在理解诗意的根本上,捉住关键词句,想象画面;而《燕子》一课,除了连续发挥想象外,还要创造那些幽美的语句(实际上便是表现了对燕子喜好的语句),是如何把不雅观察到的事物写详细、写清楚,让人能够产生丰富的想象画面的。这可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昆虫备忘录》中,很多描写有特点或幽美的句子,与《燕子》一课中的内容相类似,因此,把两课放在一起来学习。包括语文园地一互换平台、词句段利用的内容,可以是很好的学习资源。
1.学习燕子的写法
第一自然段捉住燕子最主要的特点,简洁明快地描述出了轻巧活动的小燕子,这种写法是须要学生揣摩和学习的。同时,可以链接《昆虫备忘录》中关于花大姐和独角仙的样子描写,加深捉住事物紧张特点描写样子的写作手腕。
出示几张有特点的动物的照片,例如斑马、长颈鹿等,让学生模拟着说一说这些动物的样子。
2.捉住关键问题,体会幽美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问题:边读边想象画面,找出课文中幽美生动的语句,说一说这些句子好在哪儿?(或者,边读边想象画面,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对小燕子的喜好之情?)
预设(1):第2自然段中,通过对春天俏丽景致的描写,衬托出小燕子的到来增加了春天的生趣。在这里,可以结合课后题2,进行( )的( )的学习和练习。
预设(2):第3、4自然段,捉住“斜飞、横掠、沾、荡漾”等词语描写,拟声词“叽的一声”等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飞快的动作,通过细致的不雅观察,详细的描写,把画面描述的丰富、可视的。①仍旧可以链接《昆虫备忘录》中“噌——飞了”“呜——扑”的拟声词,以及语文园地一互换平台中关于独角仙动作的描写,进一步学习。②语文园地一中词句段利用,选择得当的词语一题,也可以同步学习。根据学生情形,可以适当增加练笔。
3.回顾学习内容,梳理“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体会作者通过细致不雅观察,将小燕子写得活灵巧现的方法。
三、学习《荷花》(1课时)
1.结合课后题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自主学习课文。
2.小组互换,学习、借鉴差错的思考和表达。
3.全班互换,品词读句,感想熏染叶圣陶师长西席对荷花描写的精妙。
预设(1):“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长得非常茂密的样子,也表现了非常热闹、活气勃勃的觉得。“冒”字让人觉得荷花好似迫不及待一样平常,非常快速、激动地冒了出来,可以用“长、露、钻、冲”等词语更换,体会词语表达的精妙。
预设(2):“有的……有的……有的……”有排比的办法,描述了不同状态的荷花,千姿百态,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可以结合“一朵有一朵的姿态”,让学生连续展开想象,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连续描述荷花的姿态,或者试着描述自己看到过的其他植物的样子。
把稳,在学习的过程中,西席一定要勾引学生反复的朗读,体会语句的幽美。由于,通过语气轻重、语速急缓的变革,可以让学生从详细的措辞笔墨中感想熏染荷花的姿态美。
板块三:练习谛听与表达,分享春游体验(1课时)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从学生的生活履历出发,设计了“春天去哪儿玩”的话题,正符合了春暖花开,学生们想要踏出屋门,踏青嬉戏的心情。在学生互换的过程中,也要有相应的谛听与表达技巧的习得。
1.从生活履历出发,激揭橥达欲望
西席可以放几张春天美景的照片,调动学生已有春游的影象,引发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
2.方法勾引,学会谛听和表达
学生自主浏览口语交际内容,互换对付方框中两点建议的理解。
3.小组-全班互换,分享春游体验
板块四:协同调动感官,寻觅不雅观察所得路径(2课时)
本单元的习作主题为“我的植物朋友”,恰好契合了当下的生活环境,为学生的习作供应了很好的履历。结合本单元表达演习要素的细化目标,本单元习作内容的详细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1. 创造“我和我的植物朋友”为主题的真实情境。自学教材,互换学习如何填写植物记录卡。
2. 选择校园中你最喜好的一栽种物,为他(她)做一个“朋友记录卡”。做好的“朋友记录卡”将会被塑封挂在你的“植物朋友”身上,让其他同学也能够通过你的笔墨来理解你的“植物朋友”;
3. 写作之前先去不雅观察你的“植物朋友”,可以从远处不雅观察他(她)的样子和状态,也可以凑近他(她),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写的时候试着把你的看到的、闻到的、触到的、内心的觉得写清楚;
4. 写完后与同学分享你的习作,探求“心腹”,与和你写同一栽种物的同学一起互换,根据同学提出的建议修正自己的习作,誊写在“朋友记录卡”上,挂在你的“植物朋友”身上。#学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