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唐代李群玉的《自遣》

翻覆升沉百岁中,出息一半已成空。
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
修竹万竿资阒寂,古书千卷要穷通。
一壶浊酒暄和景,谁会陶然失落马翁。
——唐•李群玉《自遣》人生百年,起起落落,饱经风霜,变革无常,曾经的梦想很多都没有实现,一转眼大半生已成空空往事。
浮生若梦,短暂而又虚无,面对如风的岁月,人就像过客一样平常,匆匆就靠近了尾声;历经万千往后,如今只渴望内心的沉着,居住于竹林之中,读万卷诗书,以此为趣,来充足自己。
空隙时,饮一壶浊酒,温暖自己、抚慰自己,有时候想想,失落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比如塞翁,就因祸得福了。

浮生如梦,短暂而虚幻。
我们在这纷繁繁芜的天下中,仿佛只是寄居于一场梦中之梦,统统事物都犹如风中之风,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在这如梦如幻的人活门程中,我们经历着喜怒哀乐,追逐着所成功与幸福,却又常常陷入迷茫。
人生的起伏犹如风中的落叶,无法预知未来的方向。
或许,人生的真谛就在于,在如梦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会珍惜每一个瞬间,存心去感想熏染生活的美好。
由于,无论是繁华还是落寞,都是人生的一部分,都将成为我们宝贵的回顾。

2.“大梦悠悠几许春,浮生不悟古今人”————明代赵完璧的《癸酉次韵新春试笔十首酬朋侪 其七》

20首潇洒至极大年夜彻大年夜悟的诗词道尽人生哲理

大梦悠悠几许春,浮生不悟古今人。
酣觞高咏暂须乐,蕉鹿从来认未真。

——明·赵完璧《癸酉次韵新春试笔十首酬朋侪·其七》

人生短暂如梦,韶光的长河不断流淌,四季更迭,不知觉中已经由了几个春天。
浮生若梦,古人与今人又有什么差异呢?过往与当下之人,浮生一场皆未明,命运中唯一永恒的便是无常,千百年来,人类一贯试图去思考个中的规律,却陷入荒谬。
而这个天下,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清晰,而是充满有时性和无序感的混乱舞台,是人类无法参透的

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此句形象生动,寓意深奥深厚,墨客借用雪泥、鸿爪作喻,写人生飘泊不定、匆匆无常的感慨,此后,“雪泥鸿爪”便成了惯用的针言。

和子由渑池怀旧宋代: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有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去世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昔日波折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离回京,作诗寄苏轼,这是苏轼的和作。
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
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
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由渑池,因而作《和子由渑池怀旧》。
  诗的前四句对付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说:人生所经历过的地方和所经历过的事情,象什么样子呢?该是象天上飞行的鸿雁踩在积雪的地上;这雪地上因那有时的机会,留下了脚爪的痕迹,可是鸿还得连续翱翔,飞向何方,哪里还去考虑南北东西!
由于这个比喻非常生动而且深刻,所往后来便成为“雪泥鸿爪”这个针言,用以比喻往事遗留下来的痕迹。

末了两句,作者自己加了个注脚:“往岁马去世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是说:当年要去赴考时,我骑的马在渑池西边的二陵(今河南崤山)就去世了,没办法,只好骑着小毛驴到渑池。
以是诗中说:你还记得吗?当时我骑着小毛驴在那波折不平的山路上行走,路是那么迢遥,人是那么疲倦,那瘦弱的小毛驴也累得叫个一直。
墨客抚今追昔,抒发了对人生的深深感叹。

这首诗是苏轼七律的代表作,是苏轼经由渑池时,和弟弟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的,此诗充满了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恋,水平远胜苏辙的原诗。
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写透人生实质。
是啊,人生就如雪泥鸿爪,雪化后鸿爪自然消逝,同样,当我们去世多年,我们在世间的痕迹全都消逝,有谁还会记得我们?“天空中有鸟儿飞过,未留下一丝痕迹,但鸟儿确实曾经飞过”,多年后有谁能够证明我们曾经在这个世上真实的存在过?想来心头弥漫着无尽的悲哀和无奈。

4.“世事幻如蕉鹿梦,浮华空比镜花缘”——-清代吴翌凤的《浣溪沙》

雨过西塘绿映帘,倦余恰好展残编。
量薪数米亦堪怜。
世事幻如蕉鹿梦,浮华空比镜花缘。
菜根滋味自年年。

——清代吴翌凤《浣溪沙》

世事变幻就像梦中一样平常,荣华富贵犹如镜花水月,终极空空一场。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物质的追求和外界的诱惑所迷惑,而忘却了生活的实质。
这句诗提醒我们,要看清世事的原形,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要珍惜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5.“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杂诗七首·其一》

世上有几个人能真正得到权势富贵呢?人们只是不知道自己终日活得像抱负中的自己罢了。

墨客化用《列子·周穆王》中蕉鹿梦的典故和《庄子·大宗师》孔子和颜回的对话,叙写了虚幻迷离、得失落无常的人生,流露出无限的悲哀与无奈。

宋诗的哲理很显然要比唐诗更为深刻,只管后人对付宋诗颇有批评,认为宋诗一味地侧重于哲理,反而是失落去了诗歌的韵味,变得有一些枯萎无味,不像唐诗意境唯美极为抒怀;实在哲理诗也有其存在的必要,尤其是对付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只要能够从中感悟一二,再把那份哲理融入进生活中,那么一定会有所收成。
哲理实在便是宇宙和人生原来的聪慧,它紧张是关于人生问题的理论,形成初步的人生不雅观、代价不雅观、天下不雅观;进而去全面磋商,起到人生勾引浸染。
宋朝的诗人为了在诗歌上有所打破,于是开始在作品里融入哲理,一方面是去于人生的磋商,还有另一个成分,那便是告诫后人,墨客以自身的履历加以总结,通过一种很奥妙的办法,把哲理融入进作品里,以此来达到另一种境界。

黄庭坚这首《杂诗七首·其一》便是一首很范例的哲理诗,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章,同时又有着深刻的哲理。
墨客把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还有对付人生的思考,全部写进了这首诗中,也就使得整首诗意境高远,同时那份哲理也是很深刻。
以是读这样的作品时,我们还是要下一番功夫,不然的话还真会读不懂,这也正是哲理诗最具有魅力的一个地方。

6.“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自唐代刘禹锡的《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如果心灵明洁得像静止的水那样,就能看清人间间的千姿百态、万种景况。

心如澄澈湖水,映照世间万象,洞察人情冷暖,刘禹锡以“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表达历经沧桑后内心的沉着与豁达,展现大彻大悟后的超然物外和聪慧通透。

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唐 · 刘禹锡两度竿头立定夸,回眸举袖拂青霞。
尽抛今日朱紫样,复振前朝名相家。
御史定来休直宿,尚书依旧趁参衙。
具瞻尊重诚无敌,犹忆洛阳千树花。
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
雕鹗腾空犹逞俊,骅骝啮足自无惊。
时来未觉权为祟,贵了方知退是荣。
只恐重重世缘在,事须三度副苍生。

心如止水,当一件事来临的时候能如实地反响,当它过去往后,心里不留一点痕迹。
所谓物来即现,物去不留。
唐代白居易的《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
公独何人,心如止水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刘禹锡《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有是"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清”。
《金刚经》云: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喷鼻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指的便是生清净心,存心如止水来形容。

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多少很多多少般。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宋·守端《蝇子透窗偈》进了门的苍蝇想出去,寻着光亮贴在纸窗边往外钻。
虽然透过纸窗看到了前方的光亮,但便是飞不出去。
忽然遇着了来时的道路,才发觉自己平时原是被眼睛欺瞒。
实在,这只蚊子便是我们,是在凡尘中奔波的众生。
我们一起发展,一起寻求,一起奔波,被尘世间的各种利益诱惑着,蒙蔽了双眼,终极失落去本具的聪慧与佛性。
直 到某一天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才溘然觉醒,原来过去的岁月一贯被缭乱的世相遮蔽着。

《无题》佚名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
繁华落尽一场空,青山依旧笑东风。
曲终弦断人散尽,浮生若梦在个中。
本来想在青灯古佛中寻求人生的大彻大悟,但却由于贪恋浊酒贪恋世间繁华,滞留尘凡。
“浊酒”也象征着人生的一点痴念。
本来是无欲无求无伤无痛,但人终有七情六欲,一旦被希望侵蚀,就注定要跌入滚滚的俗世尘凡,纵然是苦海无边,但还是因希望的知足贪恋个中的欢愉。
但蕞终还是要面对“曲终弦断人散尽”的梦醒时分。
人生于世,有所执念,怀着这份执念前行,无惧尘凡消磨,无惧人生孤苦,无惧前路艰辛,通过这一份执念,得到人生的淡定从容,我想,这便是蕞美好的人生进程吧。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宋.苏轼《不雅观潮》庐山俏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不雅观的潮汐,很值得去不雅观赏一番。
无缘去不雅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生的。
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想熏染,只觉庐山烟雨便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便是浙江潮水。
听说这是苏轼临终前留给儿子的诗。
也蕴含着他对全体人生的不雅观感和体悟。
大起大落的苦难经历,让苏轼得以识破统统,懂得与世事化敌为友,与生活两两相安。
令众人迷恋的庐山烟雨,钱塘江潮,旷世稀奇也好,平淡无奇也罢,都不过是自己主不雅观意识的驱动而已。
同样,人生也是如此,好与坏,愁与乐,都是随我们的心境变革而变革。

白居易《梦旧》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去世灰。
平生忆念消磨尽,昨夜因何入梦来?生活本身,不便是一场醉梦吗?梦过期分,便是大彻大悟的醒来。
有人说,这世间有太多的迎来送往、离合聚首,喜忧相渗,各不同滋味,每一种滋味,都是咀嚼过后的真知。
正如歌中所唱:光阴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滚滚尘凡,痴痴情深,留一半复苏,留一半醉,亦是最好的人生状态了。

须信百年俱是梦,天地阔,且徜徉。
——元 亨贞《江城子·疏云过雨漏斜阳》要知道人生百年都是一场大梦,天地之间如此广阔,要尽情地陶醉徜徉。

疏云过雨漏斜阳,树阴凉,晚风喷鼻香,野老柴门,深隐水云乡。
林下草堂尘不到,亲枕簟,

邵亨贞: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墨客和词人,也是历史上少有的龟龄墨客,活到了93岁。
但是他的生平却是风雨飘零,他有三个子女,60多岁时,二个儿子一个去世在流放的路上,一个在被贬谪的途中身亡,之后半子也不幸离世,年近七旬的邵亨贞只能把唯一的女儿接回到家中,相依为命。
或许正是他这一分痛失落亲人的经历,才让他将世事看得更加豁达,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看淡得失落的同时,也看淡了死活。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高下狂。
——宋:道潜《口占绝句》

我的心已入了禅,有如沾满泥的柳絮,不会再随着东风高下狂舞。

口占绝句(宋·道潜)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高下狂。
《拟寒山寺·其一》(宋·释怀深)富甚足忧烦,贫甚多饥饿。
要于贫富间,知足随缘过。
人生不知足,贪财是贪祸。
阴郁功德天,平凡一处坐。
注释:口占:指即兴作诗词,随口吟诵出来。
东山:各地称东山者甚多。
此处当为艺妓的住所。
窈窕:美好貌。
恼:撩拨,使人烦恼。
襄王:战国时宋玉《高唐赋》序中载,楚襄王游高唐,倦而昼寝,梦见“巫山神女”前来陪伴。
禅心:从佛修行之心。
苏轼任徐州太守时,道潜前往探访。
苏轼设盛宴为之接风,一年轻貌美艺妓向道潜求诗且挑逗撩拨,道潜即兴吟此诗。
道潜(1043—1106):本姓何,字参寥,浙江人,与苏轼交好,内外典无所不读,能文章,尤喜诗。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唐李益《写情》从此往后良辰美景都没有心情欣赏,明月你爱上哪里就上哪里吧,从此跟我再没有关系。

写情李益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第一句言虽有极为精美的卧席,而仍愁思悠悠,难以入睡。
第二句言其所甚至此,是由于佳期已经完结。
“佳期”而言“千里”,是形容远道相期,此期不易。
“休”而言“一夕”,是形容变革突兀,无从预知。
佳期之难得如彼,完结之随意马虎如此,因而墨客就不能不感到强烈的苦痛了。
第三、四句由此设想,从此往后,也不会更有佳期,纵然好天良夜,月照西楼,有同今夕,但也无心玩赏了。
美景良辰,似都为佳期欢会而设,佳期既已作罢,则这统统都无意义可言,以是上用“从此”,下用“任他”,以加重语气,用武断的口吻来阐述虚拟的情境。
读者虽然无从知道诗中本事,但对作者的感情,却仍旧非常随意马虎受到传染,由于这种失落意之事,虽非大家所能有,而这种失落意之情,则是大家都能够体会的。

我自人间漫浪,平生事,南北西东。
——宋:王以宁《满庭芳(邓州席上)》

我的生平如行船一样平常,随着波浪起伏,生平所到之处,无所谓南北西东。

人这生平,有人困在雨里,有人雨中赏雨。
平生事,各有分辨。
花有花期,人有时运。
怀爱有诚,静待来日。

满庭芳(邓州席上)王以宁 〔宋代〕千古南阳,刘郎乡国,践约楚俗秦风。
英姿英气,耆旧知谈中。
珰佩来从帝所,许洲花、潭菊从容。
霜秋晓,凉生日不雅观,纵目送飞鸿。
主公。
天下士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醉高歌起舞,唤醒人龙。
我自人间漫浪,平生事、南北西东。
辞公去,寒眸激电,曾识小安丰。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唐:王维《酌酒与裴迪》

这两句诗,来自于唐朝墨客王维写的《酌酒与裴迪》这首诗。

世事犹如浮云一样平常不值得去问,有那个韶光还不如在山间睡一觉或者好好加一餐。

《酌酒与裴迪》唐·王维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豪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小雨湿,花枝欲动东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 ,不如高卧且加餐 。

注释⑴裴迪:唐代墨客。
字、号均不详,关中(今属陕西)人。
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
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墨客。
王维的好友。
⑵自宽:自我宽慰。
《列子·天瑞》:“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⑶人情:民气。
《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遇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
”翻覆:谓反覆无常;变革不定。
晋陆机《君子行》:“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
”⑷相知:相互知心的朋友。
唐马戴《下第再过崔邵池阳居》诗:“关内相知少,海边来信稀。
”按剑: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表示戒备。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⑸豪门:红漆大门。
指贵族年夜富之家。
晋葛洪《抱朴子·嘉遁》:“背朝华于豪门,保恬寂乎蓬户。
”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
《后汉书·朱晖传》:“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
”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
出典:《汉书·王吉传》“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汉代王子阳作了高官,贡禹掸去帽上尘土,等着好友提拔,是“弹冠相庆”的意思。
王子阳清正廉明,为人颇有些迂腐。
他举荐朋友作了御史。
御史专挑天子或同寅的毛病,因而好御史每每干不长,常有送命的。
这两位末了都被免了职,由于过于正派诚笃,不睬解昧着良心,巴结朋友。
“⑹经:一作“轻”。
⑺花枝:开有花的枝条。
唐王维《晚春归思》诗:“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
”⑻世事:世务,世上的事。
何足问:不值得一顾。
何足,犹言哪里值得。
《史记·秦本纪》:“(百里傒)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⑼高卧:安卧;清闲地躺着。
指隐居不仕。
《晋书·隐逸传·陶潜》:“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加餐:慰劝之辞。
谓多进饮食,保重身体。
《后汉书·桓荣传》:“愿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弃置勿复道,努力加餐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