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辉、正虹、正霞 [1]:
\r你们在小学和中学里都读过几首中国古典诗,由于欢畅,都背熟了,这很好。现在我想给你们选讲一些首唐人绝句,作为在寒暑假期间的一种文娱活动,帮助安歇一下身体和头脑。希望不要把它作一门作业去去世记硬背,增加学习的包袱。
\r我童年在学堂读书的时候,塾师偶尔也教我们读背几首唐诗,如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还乡偶书》,我感到很大的喜悦,私下也从《唐诗三百首》中半懂不懂地选读些首。虽然不求甚解,也多少尝到点枣味。
上师范学校和中学的时候,口语新诗已经涌现,分量不多,我险些把能弄得手的都读了。这时我读的古典诗并不多,但已经有点“不薄今人爱古人”的意味。在中学时,初步通过英文读了点外国诗,特殊因此爱情为主题的外国诗,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不过这种异国滋味,倒也颇合胃口。上大学后,中国古典诗和外国诗都稍稍读了一些,但忙于自筹学费和生活费,读诗成为奢侈,只能浅尝即止。
\r开始教书时,为备课稍稍多读些外国诗,兴趣还是很浓厚的,但并不是深入学习;读中国古典诗也不多,更谈不上比较研究。要说比较嘛,也不过像吃点西餐一样,以为同中餐味道有点不同罢了。说得好听点,我读中外诗只是素人的消遣。这种消遣也无福常常享受。
\r抗日战役爆发第二年,我到北平辅仁大学教书,住在白米斜街,课后十五分钟可以到家,要喝两杯茶,安歇二十分钟后吃午饭。我想忙里偷闲,读点中国古典诗词最得当,便找书放在案头,一边喝茶,一边翻阅几首,以为是一种很好的享受。可惜好景不长,我被迫逃出沦陷区。
\r我先到重庆北碚复旦大学任教,一位同事的《全唐诗》,已被人借得杂乱无章。我这时开始学习写绝句,很想细读读唐诗,也只好嗟叹一声罢了。稍后到白沙女子师范学院教书,国立北京图书馆已迁往附近,我在那里借到了《全唐诗》,又从别处借到《全宋词》,这可算打开了两个宝库。那时也有韶光,便用一向只浏览的习气,看到喜好的诗词,随时抄录下来。你们的祖母已到我的故乡 [2],随时准备携二子入川,我想用这些诗词首先娱妻;其次选些较为浅近的诗课子,使他们也得到点我童年所感到的喜悦。不虞日寇有窜扰川贵的形势,他们并没有入川。
\r四川产的一种竹纸极薄,但用钢笔、羊毫书写都可以,我便是用这种纸用小楷缮写诗词,订成小本,同几位学生共同翻阅,她们也颇感兴趣。这些抄本也破除过旅途的寂寞,留下愉快的回顾。可惜“文革”抄家时,这些抄本被抄去毁掉了。毁掉也罢,娱妻课子都是没有什么必要的了。
\r离休往后,稍有空隙,有时翻阅中国古典诗词,有些像老朋友一样,一见还引起惊喜,有“他乡遇故知”之感。想到娱妻课子虽然已成过去,但选些唐人绝句给你们讲讲,顺便也谈谈家常,说说往事,或者你们也不致太厌听吧。我没有深入的学力,若能浅出,使你们能像我在三家村落学堂一样,不求甚解,而略尝点枣味,我也就很满意了。
\r我为什么要给你们选讲一些唐人绝句呢?由于唐人绝句是用最精彩的手腕,表现了:(一)高尚的情操;(二)崇高的思想;(三)丰富的想象;(四)生活的时期气息;(五)精美的笔墨;(六)独特的民族形式。我希望选讲的绝句,可以作为例证,供你们欣赏吟咏,真正喜好的,可以随时哼哼,自自然然地背熟。有些可能你们并不喜好,这也很自然。由于好诗是从生活履历中提炼的精华,你们往后生活履历逐渐增多,就会对它们有亲切的觉得了。
\r有系统地研究,我自己没有下过功夫;对你们来说,如果将来不专门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彷佛也没有必要,以是对付墨客的平生只大略说几句。他们不少人,经由官场浮沉,但有些官的名堂,对当代人已无意义,不必多谈。有些墨客平生业绩,鲜为或不为人知,我们更无从多谈。有些墨客的轶事或关于诗的本事的材料,也未必是可靠的史实,顺便当故事谈谈,我姑妄语之,你们姑妄听之吧!
诗中词的注释,采纳普通易懂为主,当然这中间少不了古人研究的成果,但总归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而表述出来。倘有领会缺点,只能解释自己的水平仅达到这个程度而已。
前面我已说过,好诗可以用六条标准来衡量,但每一首诗不可能六个条件俱备。由于每个墨客都有个性,总有点不同的特色,也便是各自独特的风格。例犹如样写赠别朋侪的诗,写法就不同。同样写祖国山水,内容也千变万化。读诗的人履历不同,感想熏染自然也就很不一样,况且一个人的感想熏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好诗都能潜移默化,对我们进行最好的教诲。我现在将英国墨客丁尼生(A.Tennyson)的几行诗(他所歌颂的是对付女郎的初恋)略加改变,歌颂好诗所能起的浸染:
\r我知道天下没有
\r比好诗更机动的西席,
\r不仅将民气坎卑污的统统
\r抑制下去,
\r却也教给高尚的思想,可爱的言辞,
\r礼貌,求名的希望,
\r爱真理的心,使人成为年夜大好人的统统。
\r1989年5月12日
\r\r[1]. 正辉、正虹、正霞是作者的孙儿女。—编者注
\r[2]. 故乡是指作者的原籍安徽霍邱县叶集。—编者注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