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叶碎风索索,枇杷子熟烟冥冥。

黄鹂三请我未出,白酒一樽君小停。
”南宋艾性夫《留客》

在古诗词里常常可以看到“首夏”两个字。
那么首夏是指什么时段呢?首夏是指四月,按中国传统的月份,4~6月是夏季,但实际上真正古代的夏天是从4月下旬的立夏开始,以是说首夏虽然是指四月,但常日会应在立夏之后。

立夏交节,太阳行经黄经45度,南方大部分地区温度在二十度以上,太平洋吹来大量的云团水气滋润津润富庶江南。

初夏美诗金碧色摘尽枇杷一树金

唐朝的首都在北部长安。
此时正是中原时令,樱桃成熟的时令,这唐朝首夏的水果,除了樱桃,却还有一种是枇杷,只是枇杷在唐朝由产地限定,出在四川或者江浙以南。

“寒出荣橘柚,夏首荐枇杷。
”说的便是南方,尤其是江浙以南广大的热带亚热爱地区的物产。
柳宗元写这首诗,是由于他长年在南方做官。
那个时候,农果的保鲜技能仅仅是跑去世几匹驿马,来知足四川到长安杨贵妃吃荔枝的需求。

枇杷不耐贮存,也只有身在南方才能享受的到。

枇杷最初叫做芦橘,这时和它成长在南方干系,南方有嘉木,差异于传统的橘树。
在唐朝的时候叫做琵琶,那是由于这种树木移植到北方,树叶像乐器琵琶的样子。

所知道唐朝四川地处盆地,连荔枝橘树都盛产,唐朝的四川也属南方边疆,于是我们看到一首著名的写四川才女薛涛的诗。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于今少,管领东风总不如。
”唐朝王健《寄蜀中薛涛校书》

枇杷冬天里着花,花色粉白暗香,可惜看到和见到的人并不会很多。
薛涛身在四川,在王健的想象里,她是冬天开放的枇杷花,喷鼻香气冲天,春天的花草延后,总不如枇杷花冷冽。
枇杷树经冬不凋,大抵也是墨客对女才子的欣赏和爱慕。
能够在四川幕府几十年耸立不倒,靠的只是卓越的才学和熟稔的人际关系,薛涛不能用妓女两字来概括她的生平和才学。
枇杷花低调朴实,正好冲抵了众人喷鼻香艳的偏见。

农历的四五月,有两种果实清闲成熟,这便是冬天着花的梅花与枇杷。
早花早果,与无尽的绿色中,闪着刺目耀眼的金黄色。
我一贯在想,初夏用什么来形容?有人说是石榴的红花,像夏天的太阳一样鲜艳,有人说是池塘绿水,滋长着无尽的荷叶荷花。
但是初夏,有另一种不能忽略的茁壮与成熟,便是金碧交映的梅子与枇杷。

梅子黄时雨,在唐宋两朝,是指四月份首夏之雨,枇杷处处风,是指太平洋上吹来的阵阵温润的东熏风。

南宋首都南移,关于枇杷的诗多了起来。

“棕榈叶碎风索索,枇杷子熟烟冥冥。
”这首南宋艾性夫的《留客》诗,充满了南国的风情。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景象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南宋戴复古《初夏游张园》

枇杷比梅子更大更黄,烟雨间隙的阳光里,在枝头闪耀迷人的金色,这便是金碧的夏天啊。
那枝头累累的果实,长得就让人垂涎欲滴,在绿色的树叶间採摘,如何不是将金子收纳在怀中?

“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明明知道荔枝也在此时成熟,但是看到了满树的枇杷,视觉之饱满,没有多的余地思念荔枝。
我在想,杨贵妃那个时候若是吃的是枇杷,估计杜牧的诗也得改做,一骑尘凡妃子笑,无人知是枇杷来。

枇杷之光荣明黄,在深苍的树叶间分在光鲜。

“枇杷一树十分黄”,这是名家杨万里的枇杷诗。

“枇杷已熟粲金珠。
”这是名家吃货苏东坡的赞颂。

“渐看金弹熟枇杷。
”这是明朝瞿佑的枇杷。

正是枇杷在夏天诱人的金色与成熟,才让夏天更加的饱满,呈现迷人的金碧辉煌。

宋明往后,枇杷大量的栽种,成为南方田舍和庭院的果树。
尤其是在山区,广泛栽种枇杷成为家当,枇杷花叶均是优秀的中药材,止咳平喘。
而枇杷果成为初夏节气的美果。

”小雨茸茸湿楝花,熏风树树熟枇杷。

缓步不记山深浅,一起莺啼送到家。
“明朝杨基的《太平山中》,他步辇儿五里,穿过金碧的枇杷山林,微雨细风,一起还家,这壮不雅观而丰收的喜悦,让人倾慕。

又是枇杷成熟的时令,谁说夏天没有春天美?如果春天是花的海洋,视觉的残酷,那么夏天则是花果同在的繁荣,一种金碧,从眼睛滑到舌尖,又沉淀到心底,犹如金蜜。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