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墨客都曾写过儿童,例如白居易的“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胡令能的“蓬葆稚子,侧坐莓苔草映身”、袁枚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墨客笔下的儿童,总是那么天真烂漫,快乐无忧,聪明可爱。
本日要讲的这三首“儿童”诗,是杨万里所写,充满生活情趣,惊艳了光阴,温暖了流年。
1.《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幼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首诗是墨客在乘舟过江西安仁县时所写,以白描的手腕,将小渔童的可爱与聪慧活活画出,千百年来广受好评。
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是墨客在江山看到的奇景: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幼童坐在大伞下,他们把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连船桨也停下了。
墨客之以是会把稳到这一幕,一方面确实这样的情景很奇特,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墨客此时清闲愉悦的心情。
诗歌后两句是对这一幕奇景的阐明:原来他们伸开大伞,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将伞当成帆,让风吹动大伞,使船提高。
这样的阐明是墨客自己想到的,还是讯问了孩子后才知道,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
整首诗来看,墨客捉住了有趣的瞬间,展开描写,措辞平白如话,又充满童趣,将孩子的天真伶俐写到了极致,字里行间表现了墨客对两幼童的喜好之情。
2.《桑茶坑道中》
明朗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这首诗同样是墨客在旅途中所写,诗题中的桑茶坑位于安徽泾县。
墨客截取了初夏江南野外水边的一幕情景,以作画的手腕渲染了一种极其清新妖冶,宁静安暖的氛围,诗情画意,令民气醉。
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是雨后初晴的大自然风光。
雨后初晴,暖阳高照,熏风怡人,地面上的积水,早已蒸发得无影无踪。
溪水上涨,险些与堤岸齐平;岸边野草丰茂,鲜花盛放,好一派活气勃勃。
暖日和风,流水潺潺,草绿花红,为后文“儿童牧牛”营造了良好的自然氛围。
后两句,一动一静,前一句描写牧童在树荫下酣眠甜睡的静景。
后一句则是一幅动图:牛儿只顾吃草,不知不觉中,竟挪到了柳荫的西面去了。
短短几字便将儿童的高枕而卧,小牛的自由清闲,描述得维妙维肖,充满了生活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3.《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写于公元1192年,当时杨万里在建康任江东转运副使,诗题中的“新市”位于浙江德清,是临安通往建康的必经之路。
墨客到建康任职,或者回临安述职时,途经此地,一时有感而发,便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前两句点明了时令,营造了一种宁静又清幽的氛围。
稀稀落落的竹篱旁,有一条幽深的小路,不知通往何方。
小路两边长满了树木,枝头的花瓣已经凋零殆尽,而新叶才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阴。
竹篱、小路、新绿,短短几字,一幅清新自然的暮春田园图便跃然纸上。
而最为后人所称道的还属后两句,将儿童扑蝶的欢快场面描述得宛在目前。
一个儿童追在蝴蝶后面,跑着,跳着,直到那蝴蝶飞到菜花深处,再也找不到,才停了下来。
这两句是动态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田地感想熏染到了儿童的活泼与欢快。
整首诗动静相衬,屯子的旖旎风光,儿童的天真活泼相映成趣,令人沉醉。
最美好不过稚子幼童,最快乐不过童年光阴。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儿童”的诗歌?欢迎一起来谈论。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