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是唐代墨客祖咏写的一首五言绝句。
祖咏的这首短诗,是为应试而作,乃命题作文。
在唐代,应试诗要限五言六韵共十二句。但祖咏仅此四句,就交了卷。主考官问他为什么不写足十二句?祖咏答道:“意尽。”
[唐]李思训(传)《京畿瑞雪图》,故宫博物院藏
终南,即终南山,在长安之南。阴岭,终南山的北面,不朝阳,故易于积雪。
山高岭峻,了望岭上积雪,彷佛浮在云端。诗句不仅瑰丽,而且很有气势。正由于岭峻山高,又是阴面,以是雪花融化缓慢。十分切题。
这前两句把终南山雪后的奇丽景致生动逼真地描述了出来。
第三句写林梢上的阳光。进一步从正面渲染“余雪”景致。林表,即林上。“霁色”,指雪后涌现的阳光。由于是雪后的傍晚,太阳的微光只能抹在林梢,以是说“林表明霁色”。十分准确形象。
以上三句是实写。诗中有画,画面逼真,色彩光鲜,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句是虚写。从终南想到它对京城里景象的影响。天虽然放晴了,但俚语说:“风后暖,雪后寒。”特殊是雪后的傍晚,城里会因而更加寒冷,千家万户的平民百姓会遭到寒气的打击。墨客对之寄以深切同情。终南山雪景虽“秀”,但“豪门酒肉臭,路有冻去世骨”的现实生活并不“秀”。这点睛的一笔,弦外有音,耐人寻味。
整首诗虚实相兼,情景交融,创造了深邃的意境。意境既出,作品便戛然而止。
[宋]李成《群峰霁雪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常言说:“画龙点睛。”龙既已点出眼睛,腾空飞舞了起来,那么,纵然再添一笔,也是多余的了。祖咏不因写应试诗,而去做多此一举的蠢事,这样就使作品得到了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高度和谐完美的统一。同时,也从侧面衬出了墨客那种为遵照艺术规律,不为名利所屈的刚毅刚烈性情。
真恰好诗,讲究言简意赅,蕴藉隽永,弦外之音。读着这样的好诗,犹如品尝松子榛仁,暗香满口,而且有反复咀嚼回味的余地。
唐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殷璠,在谈到祖咏的诗歌特色时指出:“咏诗剪刻省净,用思尤苦。”(《唐诗纪事》)这的确是有见地的评论。仅以我们面前的这一首为例。你看,他只写了十二句应试诗的三分之一,堪称“剪刻省净”,但写景状物却是那样细腻逼真而又富于特色,韵味又是那样隽永。于此可以悟出祖咏的“用思”是何其“苦”也。《终南望余雪》流传千年而不衰,生动地证明了历代的广大读者的欣赏水平,比起当时的那位主考官来,不知要赶过多少!
订阅
感谢您对本刊的厚爱,2024《文史知识》连续知心陪伴您,劳碌中别忘了订阅哦:
【邮购电话】
010-63265380(伯鸿书店)
注:每册定价15.00元
----------------------------------------------------------------------------
微旗子暗记:wszs181
QQ群:713071938(新群)
新浪微博:@文史知识杂志
官方网站:中华书局/文史知识
投稿邮箱:wszs@263.net.cn
电话:010-63397473
010-63458229
• end •
文史 知识 大专家写小文章 准确、生动、有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知识性、意见意义性、学术性兼备内容 涵盖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作者 荟萃全国一流文史专家 《文史知识》(月刊),每月1日出版,定价15.00元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9869 海内统一刊号:CN11-3153/K 海内发行:北京市报刊发行局(邮发代号:2-271)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国外代号:M627) 终审:李盘踞 二审:赵晨昕 制作:李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