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伤感情绪也是须要宣泄的,以是在文学艺术中,形成了感伤美的审美方向。在古诗词中,便有很多表达感伤美的作品,我以为,个中最好的一首,便是李商隐的《落花》。清代屈复《唐诗成法》中说:“结句如尾月二十三昼夜听唱‘你若无心我便休’,令民气去世。”
“落花”这个词,在古诗词中,历代墨客授予了它非常丰富的内涵。花是美的象征,落花便是美好的事物消散了。鲁迅师长西席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代价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美无疑是天下上最有代价的东西之一,因此“落花”有着一种悲剧之感,映射到人的身上,便是美好的青春逝去了,美好的爱情破碎了,美好的人生欲望被灭了。
李商隐的这首《落花》,便是写在落花之中,感想熏染美好被摧毁的无限伤感之情。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高阁中,客人竟然都已拜别,小园里,落花纷乱飞舞。“竟”写诗对对客人拜别的无限失落落之感,“乱”写花飞舞纷乱的同时,暗含着墨客内心无比烦乱的心情。
为什么客人拜别,就会引起李商隐如此大的伤感,是客人很主要吗?恐怕不是,他都没写客人是谁。李商隐会由于客人拜别就无限伤感,那是由于二心坎一贯含着无限的悲苦,人生各类的不幸一贯郁积心中,有人在的时候,大家一起开愉快心,也就忘怀了人生的痛楚,而客人一旦拜别,聚会的欢愉与散后的清冷,两相比拟自自然引发出了人生各类伤感,一时难以自持。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参差:凌乱的样子。迢递:迢遥的样子。
这一联最妙的地方,是景人合写,每一个字都是写落花,而每一个字也是写墨客自己。凌乱的落花,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不断绵延,同时,我们也可以说是墨客的目光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跟,望向客人拜别的远方。落花飘飞,直到迢遥的地方,迎送即将落下的夕阳,同时我们也可以算作是墨客在落花之中,目送夕阳西下。
这一联之中,李商隐将两个主体(墨客,落花)领悟在一起写,而且写的情致悠远,读起来韵味无穷。
“参差连”、“迢递送”,都有一种依依不舍之感。人送客去,花送春归,对付人来说,客人拜别,自己的内心更加悲惨孤独,对付花来说,斜阳落下,一天又过去了,春去更远了。
“连”、“送”二字,不断将视野拉大,使得落花不限于小园之中,而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感,“落花”更有一种悲壮的觉得。墨客李商隐内心的伤感,几欲满盈于天地之间。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落花满地散乱,令人肝肠寸断,不忍拂扫,望眼欲穿,仍旧希望客人能够归来。
这一联,表面是写不忍扫花,希望客人归来,背后蕴含的则是美好的事物毁灭后的无限痛楚之情,美好的事物毁灭了,留下的痕迹,让人不忍回顾,不忍整理,内心里,一企盼着,希望还能再次拥有那美了的事物。然而毁灭不可逆转,企盼终归落空。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自己美好的欲望,随着春天的拜别一同消散,所留下的只是泪下沾衣,花落沾身。
末了一联,同样将墨客跟落花领悟在一起写。芳心,是指墨客内心美好的乐意,同时也是指花之心。沾衣,即是指泪下沾衣,也是指花落沾衣。
清姚培谦《义山诗集笺注》中说:“此因落花而发出生之感也。天下无不散之客,又岂有不落之花?至客散时,乃得谛视此落花景况。三、四句,花落乡在客者。五句,花落之在斟乜者。六句,花落之犹在树者,此正波斯匿王所谓沉思谛不雅观霎时,霎时不得留住者也。人生世间,心为形役,流浪死活,何以异此!
只落得有情人一点眼泪耳。”李商隐的这首《落花》,将墨客与落花融为一体,写得深情邈渺,无比动人。花之乱飞,是诗内心之乱,花之“参差”“迢递”,是墨客内心依依难尽之情,花的散乱,也是墨客内心美好的欲望碎碎,末了,墨客的内心随花落春尽而枯萎,一片痴心,换取的不过是泪下沾衣。花下沾衣,是墨客与落花的相互怜惜。
总之,李商隐的这首《落花》,将人类的伤感之情写到了极致,每读一次,都不禁感叹,义山真是千古伤心人也。
文 | 谢小楼
精读《唐诗三百首》100:李商隐《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