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傍晚,残阳如丹,天色逐渐暗了下来,万物沐浴在残酷的晚霞中,犹似披着一件瑰丽的外衣;楼下的千亩稻鱼共长基地,金灿灿的稻谷,如一片金色的海洋,荡着轻波。

  华灯初上,夜微涼。
稻鱼基地里行人逐渐多了起来,和风轻送,稻喷鼻香阵阵,鱼跃,人欢,车缓,虫鸣。
溜达于此,听此起披伏的虫鸣蛙叫,犹似一曲抑扬抑扬的交响曲,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是大自然回赠人类的礼物;或许这是大多数人喜好夜晚于此闲步的缘故原由,走在稻田间的廊桥上,星疏月淡,清风徐来,空气中飘着稻喷鼻香、荷喷鼻香,让人本心浅念,自若安然。

  这里是梅州市稻鱼共长基地,位于梅县区丙村落镇溪联村落,自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区位上风显著,拥有成片的农田、肥沃的鱼塘;分开了城市拥堵鼓噪、喧华、污染、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追求回物化然、回归村落庄生活办法,吸引了一批城市白领、村落庄创客、艺术家、商界大佬回归村落庄,归居田园已经成为新期间城市居民热衷的新生活办法。
在国家和广东省俏丽村落庄培植大背景下,近年来,梅县区大力发展与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全面履行村落庄振兴计策,在丙村落镇溪联等村落培植3个‘稻鱼共生’示范基地,积极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示范事情,示范推动质量兴渔,绿色养殖,广泛推广‘稻鱼、稻虾、稻鳖’等综合种养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稻鱼共生”即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保障水稻稳产的条件下,利用稻田湿地资源开展适当的水产养殖,形成时令性的农牧渔种养结合栽培模式。
该模式具有“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上风,既能有效促进粮食生产、农渔民增收,又可以发挥巨大生态效益,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稻丰基地水稻栽种面积达千亩,灌溉排水条件完善,水源充足水质好,利于套养鱼类;基地周边无污染,民风淳厚,种养环境与人文环境好;水源由梅江河自西南向东北穿流而过,村落域内三乡河宛如一条玉带贯穿东西,梅江与石窟河交汇于村落域北部。
交通方面,示范基地到梅州市区的旅游快线仅需15分钟车程,村落域离镇区近,区位较好,内部交通便利,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条件对发展三高农业、农业家当化,塑造俏丽村落庄形象,农业不雅观光、康养、旅游度假等有十分积极的浸染。

  稻鱼基地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一派活气勃勃的景象。
笔者常于下午傍晚时分,到稻鱼基地闲步。
春天,禾苗绿油油的,小鱼儿在田间快乐地游来游去;风轻轻一吹,稻苗就弯下了腰,瞬间就像绿色的海浪涌向远处,大地就像被盖上了一条绿色的地毯。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甘霖似雨露,滋润津润着禾苗茁壮地发展,抽穗、着花、结果。
夏天的傍晚,附近的人们都喜好到此闲步,远远就闻到一股水稻的暗香,稻田里的蛙声此起彼伏,阵阵悠扬的音乐随风飘进耳朵,鱼跃,人欢,非常热闹。
走在田间的廊桥上,缕缕的荷喷鼻香稻喷鼻香沁人心脾,惬意极了。
不远处,一小池莲叶田田,碧波荡漾;映日荷花,次第而开;或含苞似稚嫩的孩童;或待放似娇羞的少女;或怒放似风华正茂的青年。
清风吹来,迎风舞动,亭亭玉立,美不胜收。
让人不由想起周敦颐的名句:“可远不雅观而不可亵玩焉。
”笔者曾于雨后的一个傍晚于此闲步,诗心大发,作了一首绝句《稻鱼基地闲步偶得》:

黄海斌║农耕生态美鱼跃稻花喷鼻香

  熏风微雨小荷翻,稻浪飘喷鼻香笼紫烟。

  生态和谐鱼蟹美,青纱帐下乐陶然。

  紧张的夏收结束后,又忙着把秋种了。
溜达于纵横交错的一条条农耕小路,秋风吹过,迎面而来的泥土喷鼻香,翻滚的稻浪,稻喷鼻香盈盈沾满袖,一扫尘世骚动的怠倦,任由秋风带走那些徒增的若有若无的轻愁,妖冶了心底的暗淡。
深秋到了,一眼望去,金色的稻子像是铺了一地的金子,在秋风的吹拂下翻着金浪;鱼肥、稻喷鼻香;2019年中国农人丰收节,在此以“耕读田园,客韵梅城“为名称命名系列传播主稻花喷鼻香,举行“精细农业禾米喷鼻香·稻鱼共生庆丰年”活动,共享丰收喜悦。
参加活动职员品尝了新鲜出炉的“稻鱼汤”、“稻鱼肉丸”和“稻鱼硒米饭”、稻田抓鱼等活动,只管烈日当空,大家依然兴致勃勃地挽起裤脚、拿起渔网,走进田里或徒手抓、或渔网捞,争相捕鱼,场面非常热闹,田坎上围不雅观的游客也乐得合不拢嘴,大家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祈盼着年年都风调雨顺,五谷丰产粮满仓。
笔者也曾作诗一首,庆贺中国农人丰收节:

  《丙村落溪联分会场捕鱼比赛》

  天高云淡送金风,国泰民安五谷丰。

  鱼稻共生多益处,捕捞比赛乐无穷。

  秋收过后,在闲置的稻田里,撒下了格桑花种子,不久一大片绿油油的格桑花就呈现在你的面前。
春节前,长势喜人,已零零散散的开放,不久的春节,这里便是格桑花的天下,彷徨在花海中,享受着妖冶春光里节日喜庆的气氛。
走在九曲廊桥,桥下的溪水偶被调皮的鱼儿搅混得浑黄;有些稻田已经被翻整,准备着来年的春播。
天色渐晚,玉轮透出清冷的光,霭霭暮色,烟雾蒙蒙,凉风轻抚,闲步的行人多了起来,欢声在野外里萦绕。

  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了一水双收、鱼米兼收,它既缓解鱼粮争地抵牾,又净化养殖水体,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推广“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技能已列入梅州市市政府事情报告,成为今年梅州市农业屯子局的重点事情之一。
梅州高下正齐绘一幅“鱼游稻花喷鼻香”的生态画卷。
“客都稻米”、“客都草鱼”均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基地利用休耕期,根据村落庄条件和劳动实践举办更多贴近生产生活,鼓吹精神文明培植和精良传统文化的节日、庆典,在田间运动会中增加亲子互动,在稻草人轧制过程中,感想熏染手工技艺的快乐,在客家美食节里品味传统美味,做事周边居民,吸引外来游客,体验传统民风民俗,感想熏染村落庄文明培植;接下来还将按3A级景区标准对“稻鱼共生”基地进行方案设计,把田园变成公园、园区变成景区、产品变成商品,结合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农耕文化体验等,延长家当链,实现一二三家当领悟发展,发展聪慧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物流农业等,实现农业家当代价升级、收益升级、品牌升级,构建大农业发展体系和模式,打造市级乃至省级层面的村落农户当振兴典范。

作者简介

  黄海斌,梅县区雁洋镇三村落夫,大专学历,中共党员。

  现为梅州市梅县区文联委员

  梅县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梅州市作家协会、市诗词学会、市楹联学会、市赤色文化研究会等会员

  曾任村落干部、三乡诗文社社委及《山稔花》编辑10年;现供职于嘉元科技。

  从13岁开始学习写作,从此乐此不疲,有多篇作品刊登于各种报刊杂志、网络平台上,并在多次征文、诗歌评比活动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