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讲,每月月朔的玉轮被称为“月牙”,初三、初四的玉轮,称为新峨眉月。但从传统文化中来说,从农历月初到初六旁边,这段韶光的月相都叫“月牙”。
月牙
中国人有“月神崇拜”的传统,除了喜好“圆月”,对“月牙”也是尤其喜好。有关“月牙”的诗词,那也是常出常新,彷佛所有的墨客,都想在“月牙”上写出新意。
1. 《月牙》,刘缓“月牙”的第一个意象是“玉帘钩”。所谓“玉帘钩”,当然随意马虎让人遐想到心爱女子闺房的“玉帘钩”。以是,这个意象代表了爱情,代表了对心爱女子的最美好想象。五代墨客刘缓的《月牙》,就描写了这种意象,特殊美:
仙宫云箔卷,露出玉帘钩。
清光无所赠,相忆凤皇楼。
仙宫云箔卷,露出玉帘钩
“仙宫云箔卷,露出玉帘钩”,“云箔”,指明月周围的层层云彩,状若帘子。神仙居住的宫殿,当卷起那夜云织成的帘子时,就在窗口显露出形似弯弓、皎洁通亮的帘钩。
在这句诗里,墨客用帘子比喻云彩,用玉帘钩比喻月牙。这统统,都随意马虎让人遐想到美女闺房里那俏丽的帘子,那冰清玉洁的帘钩,进一步就遐想到那可爱的女孩。
“清光无所赠,相忆凤皇楼”,“凤皇楼”,指所怀念的人的住所。进一步描写月牙所散发的清光,那冰清玉洁,似流水的月光,就像心爱女孩的盈盈似水的眼睛。月牙的清光是那么美好,但却无法赠予给心上人,只能回顾我们幽会的凤皇楼。
清光无所赠,相忆凤皇楼
一句“清光无所赠,相忆凤皇楼”,描写了相思的美好。唐代墨客张九龄在著名的《望月怀远》中也写道,“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意象是一样的,都是那么美好!
只不过张诗写的是满月,而这首诗写的是月牙。
“月牙”的第二个意象是“弓”。“弓”这个意象,男性墨客喜好利用,代表的是武力,是建功立业之意。以是,“弓”在男人眼中是美的象征。大墨客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写道,“可怜玄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便是这种美的表示。而唐代墨客缪氏子的这首《赋月牙》,则更进一步表现了墨客希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欲望: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这里不但把“月牙”形容成“弓”,而且说它“未上弦”,进一步强调了“弓”的武器性子。“碧霄”,指云霄,随意马虎遐想到“云霄”,那是天庭的政治中央。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又把“月牙”形容成蛾眉,所谓“蛾眉小”,暗指我现在还小。写这首诗的时候,缪氏子只有七岁,说是“蛾眉小”,当然是很恰当的。当到了正月十五的时候,明月就团圆了,这时候,月光会洒满全体天空。
一句,“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这气势,已经不像一个七岁小孩的气势了。盛唐便是这样,连一个小孩都有“三五团圆照满天”的气势。
3. 《月牙》,赵嘏“月牙”的第三个意象是“云匣初开”。“云匣”,指的是古代女子艳服美玉或装饰品的盒子。“云匣初开”便是指艳服美玉的盒子刚刚打开一点,里面美玉露出一部分通亮的真容。这当然又是跟女子联系在统统,在古诗词中,一样平常都跟思妇联系在一起。比如,这首唐代墨客赵嘏的《月牙》:
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
何事最能悲少妇,夜来践约落边城。
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
“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月牙就像玉钩一样,它斜斜的傍着有画饰的屋檐升起。它又像俏丽的女子在装扮时,刚刚打开了一部分的艳服了美玉的匣子,顿时射出了一寸的刺目耀眼光芒。
一句,“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真的不要太美,而且都跟美女生活的环境干系,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思妇。
“何事最能悲少妇,夜来践约落边城”,有什么时候能够最让思妇感到伤悲的呢?当然是月牙末了跟往常一样,落在了迢遥的边城。
一句,“何事最能悲少妇,夜来践约落边城”,简大略单,但意象太多。所谓“边城”,当然是指丈夫驻守的边关。思妇看到月牙落在了边城,自然想起了丈夫,以是就悲哀了。这是第一个意象,还有一个深藏的意象是,“夜来践约落边城”,是说思妇一贯看到月牙落山,整整的一夜无眠,又是思念丈夫的一夜。
4. 《月牙》,方干“月牙”的第四个意象是“鱼钩”。这是一个带有寓言意味的意象,“鱼钩”象征了贪婪和上当。利用这种意象的诗词,一样平常是有一定的寓言性子。比如,这首唐代墨客方干的《月牙》,就利用了多个带有寓言意味的“月牙”意象:
入夜天西见,蛾眉冷素光。
潭鱼惊钓落,云雁怯弓张。
模糊临珠箔,微微上粉墙。
更怜三五夕,仙桂满轮芳。
模糊临珠箔,微微上粉墙
“入夜天西见,蛾眉冷素光”,“蛾眉”是形容月牙的形状,而“冷素光”则是形容月牙的光芒,是冷光、淡白色的光芒。
“潭鱼惊钓落”,“钓落”,形容月牙在潭水中的影子,像一只鱼钩一样。这里月牙的影子像玉钩一样,让潭鱼吃了一惊,是由于这条潭鱼曾经上过当,该当是一条脱过钩的鱼儿。
“云雁怯弓张”,这里是“伤弓之鸟”的典故,指受过巨大惊吓的人,生理承受能力特殊差,不能经历事情。月牙就像一只伸开了的弓,让云中的大雁特殊害怕。
一句,“潭鱼惊钓落,云雁怯弓张”,既形容了月牙像极了鱼钩,也像极了伸开的弓;同时,也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上过当的人,或者吃过亏的人,那种当心翼翼,不能成事的样子。
总之,这首《月牙》,既有月牙的美感,又带有一定的寓意,是一首别出心裁的诗作。
5. 《月牙》,危拱辰“月牙”的第五个意象是“一边眉”。这个比喻也十分故意思,可以说是别出心裁。把“月牙”比喻成“眉”,自然有十分的美感。但美中不敷是,“月牙”只有一个,以是只能称为“一边眉”。这就给了墨客做文章的机会,北宋墨客危拱辰在《月牙》中写道:
未审初三月,嫦娥怨阿谁。
“未审初三月,嫦娥怨阿谁”,“未审”,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为什么每个月初三的月牙,到底是嫦娥仙子在埋怨谁呢?
“
一句,“
这首诗中的“月牙”,充满了神话色彩,又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嫦娥奔月”的美好神话中,关键是嫦娥仙子跟普通人一样,充满了喜怒哀乐,非常的美好!
另一方面,又通过了嫦娥仙子的俏丽,一两分铜镜的俏丽,“一边眉”的俏丽,来陪衬月牙之美,真是别出心裁。
6. 《月牙》,项安世“月牙”的第六个意象是“一湾清影”。这当然是指月牙在水中的影子,月牙高清,它的影子也是一湾清影,让人喜好得不得了。南宋墨客项安世在《月牙》中,别开路子的写江上看月牙的场景:
窥人半面出脩眉,斜傍船窗作意低。
已被江妃偷画得,一湾清影卧寒溪。
已被江妃偷画得,一湾清影卧寒溪
“窥人半面出脩眉”,由于“月牙”是“半边眉”,在这里墨客不说“半边眉”,太大煞风景了。而是说,“半面出脩眉”,这就故意思了,就像美女只露出了半边面庞给人看,真是“欲抱琵琶半遮面”啊!
“斜傍船窗作意低”,意义跟唐代墨客孟浩然的“江清月近人”一样,但一个“作意”,写出了“月牙”善解人意的一壁。更加拟人化,更加让人喜好。
“已被江妃偷画得,一湾清影卧寒溪”,这句是描写“月牙”在江中的影子。一个“江妃偷画得”,又来了一个美女,来衬托“月牙”之美。所谓“江妃”,当然是曹植笔下的那个“洛神”江妃啊!
“一湾清影卧寒溪”,“清影”和“寒溪”,又笔锋一转,来刻画“月牙”的高洁,以及墨客的高洁,真是一举多得。
“月牙”的第七个意象是“凤鞋儿”。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女性化的意象,包括“钩寒玉”、“翠眉儿”,都是女孩子喜好的意象。个人以为,宋代女词人“双璧”是李清照和朱淑真。除了朱淑真的爱情生活更加悲惨以外,她们两的生活实在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这首《忆秦娥·正月初六昼夜月》,也能看到李清照词的影子:
弯波折,新年月牙钩寒玉。
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弯波折,新年月牙钩寒玉
“弯波折,新年月牙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弯弯一轮新年月牙,妩媚如钩,清凉似玉。天上如钩似玉的月儿,象极了自己所穿的小小的凤纹绣鞋,又象极了那微微蹙起的一弯娥眉。
这里连用了三个有关“月牙”的女性化意象,“钩寒玉”、“凤鞋儿”和“翠眉儿”,显示了朱淑真的少年生活也是幸福的。她纵然不是大家闺秀,那也是小家碧玉。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艳服女子头插闹蛾、发嵌雪柳,街上灯火残酷,烛龙劲舞,驰骋追逐。这驰骋追逐的盛况,纵然三五元宵之夜,也远不如这初六。
古代女孩一向有“拜月牙”的传统,又恰逢新年。以是,正月初六,宋代女孩特殊喜好在月牙下贱戏,既庆祝新年,又崇拜月牙。
一句,“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是不是让我们随意马虎想起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不是一样的尽兴,一样的高枕而卧?
8. 《月牙照雪》,施枢“月牙”的第八个意象是“因添雪更明”。在传统文化中,“月”和“雪”有着相似的寓意,都象征了高洁和冰清玉洁,是“君子”的象征。那雪和月相遇,自然能引发墨客不同凡响的灵感。这首宋代墨客施枢的《月牙照雪》,就特殊别出心裁:
等是平凡月,因添雪更明。
看他同样白,与我一样平常清。
睡鹤应难认,栖乌亦屡惊。
梅花仍故意,相伴听寒更。
等是平凡月,因添雪更明
“等是平凡月,因添雪更明”,“月牙”每个月都有,自然是“平凡月”;但本日的“平凡月”,却又是不同平凡。由于大地上新添了大雪,月牙照大雪,月光更光明,大雪也更光明。
“看他同样白,与我一样平常清”,我看着它们,“月牙”和“新雪”,都是一样的洁白,一样的冰清玉洁。而且它们和我一样,是一样的清绝,一样的高清。
“睡鹤应难认,栖乌亦屡惊”,天地之间,一片洁白,如果有一只在就寝的白鹤,那自然是分辨不出来;如果是树上栖息的乌鸦,偶尔睁开眼睛,就会被一片洁白惊醒,它以为天亮了。
“梅花仍故意,相伴听寒更”,那洁白的梅花,也来凑热闹,它和月牙、大雪相依相伴,一起谛听寒冷的更漏声。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月牙”、“白雪”、“白鹤”、“梅花”,所有这些意象,都来衬托墨客的高洁品质,“此时无声胜有声”!
“月牙”的第九个意象是“搯破楚天青”。农历五月,已经进入了初夏,由于时令变革的缘故原由,晚上的天空一样平常是青色的,就像歌曲里唱的,“天青色等烟雨”。但月牙却是皎洁的,划破了青色的天空,非常唯美。这首元代墨客元淮的《端阳月牙》,就描写了这样的场景,美不胜收:
五月初三后,天衢夜不扃。
遥看一痕月,搯破楚天青。
遥看一痕月,搯破楚天青
“五月初三后,天衢夜不扃”,“天衢”,广阔的天空。“扃”,关门。进入农历五月初三后,夜晚的天空,就像不关门的不夜城一样,永久是那么残酷。
“遥看一痕月,搯破楚天青”,“搯”,同掏。那残酷的夜空,是一片天青色。当我们远远的向着那一痕月牙望去的时候,它就像一块洁白的美玉,掏破了那一片完美的青色天空,像是青色匣子里艳服着一块白玉一样。
一句,“遥看一痕月,搯破楚天青”,这是五月初才能看到的绮丽风光吧!
“月牙”的第十个意象是“清光照九州”。“清光”当然是用其高洁之意,象征了隐士的精神。元顺帝是元朝的末代君王,作为元顺帝的太子,自然是自知回天无力,神往归隐的生活也是自然而然的。我们来看这首《月牙》:
昨夜严陵失落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照九州。
昨夜严陵失落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
“昨夜严陵失落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将“月牙”比作严子陵的“钓钩”,自然是借用了严子陵的隐逸之意。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隐士,除了陶渊明,就要数严子陵了。陶渊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实际上他的职位很小,阻碍他归隐的诱惑实在比较小。但严子陵不一样,他是光武帝的同学,又是光武帝很看重的人才,他的归隐,实在比“西游记”中唐僧的“九九八十一难”的诱惑要大得多。以是,这里顺帝太子引用了严子陵的归隐来类比自己,是非常恰当的,表达了墨客想要归隐的决心。
“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照九州”,这句诗的直接意义,我就不多说了。只说它的象征意义:虽然我归隐了,再也不能跟父母、亲人团圆。但隐士的风骨,必将照耀中原大地。
一句话,顺帝太子借用“月牙”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想要归隐的决心,是非常恰当的,也是非常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