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7月15日晚上7点半,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全国公民揭橥了电视讲话。尼克松用3分钟韶光读了一份主要公告,而这份公告同时也在中国北京发布。公告全文如下: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商。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公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公民共和国政府约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韶光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管了这一约请。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钻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流见地。
尼克松在这个韶光点进行电视讲话,是他跟幕僚以及中国方面切磋后的决定。由于这个韶光点是美国民众不雅观看电视和收听广播的黄金韶光,那时的收视率极高,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其余,全天下所有国家政府高层第一韶光也知道了这一,并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份公告中的每一个字都经由中美双方仔细考虑,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看到公告中除了两次涌现“中华公民共和国”外,最引起人们关注的是这句话,“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公民共和国。”
尼克松和基辛格
这句话的后面,才是周总理对尼克松发出约请。大家都知道,国与国之间的公告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显然尼克松访华,美国方面极其重视。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专机“空军一号”缓缓降落在北京东郊机场。
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向前来欢迎的周总理伸出了手,中美两国主要领导人的手牢牢握在了一起。这一刻已经成为中美关系最主要的历史瞬间,发布了中美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也意味着国际格局进入了一个新的局势。
然而,尼克松一下飞机就看到了不远处的标语,“全天下被压迫公民、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打倒美帝国主义及统统反动派!
”事实上,当时北京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打倒美帝”标语,乃至连尼克松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也有这样的标语。频繁看到这样标语,尼克松内心颇为紧张。当尼克松跟毛主席会商时,还故意无意提到这些标语。那么,毛主席是如何回应尼克松的?尼克松当年为何要访华?这里面又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英国著名政治家本杰明·迪斯雷利曾说,“天下上没有永恒的仇敌,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深陷越南战役的泥潭,使得在与苏联的争霸中陷入被动。
周总理陪同尼克松校阅阅兵三军仪仗队
与此同时,苏联弗成一世,尤个中国与苏联在珍宝岛发生的冲突,使得中苏关系直入谷底。苏联为争夺天下霸权,以国防部长格列奇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乃至主见“一劳永逸地肃清中国威胁。”
当时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一度约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通报苏联有向中国履行核打击的意图。苏联方面的意思很明确,希望苏联对中国动手时,美国至少保持中立状态。
基辛格深感此事非同小可,立即向尼克松申报请示。尼克松则紧急召开国防会议商榷对策,大家认为:美国当前最大的威胁来自苏联,中国的存在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如果苏联对中国进行核打击,那么一定遭到中国反击,当时意味着核战役的爆发,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则也一定受到丢失。
尼克松和幕僚们还认为,只要美国现在反对,苏联就不敢轻易利用核武器,于是设法将苏联的企图奉告中国。但是,中美当时处于对峙状态,直接奉告中国方面,肯定被误以为是造谣。于是,尼克松政府决定把这个通过一家不起眼的报纸刊登出去。
果真,周总理第一韶光作出反应,他将报纸择要送给毛主席指挥并作了申报请示。毛主席的策略则很高明,这一次他决定把美国拉进来。毛主席曾说过,“以斗争求联络则联络存,以妥协求联络则联络亡。”
基辛格秘密访华
事实上,早在尼克松刚出任总统时,毛主席就跟尼克松进行了“隔空互动”。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尼克松说:
“让统统国家都知道,在本政府当政期间,我们的通话线路是洞开的。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天下——对思想开放,对货色和职员的互换开放——一个民族,不管其人口多少,都不能生活在愤怒的伶仃状态中。”
尼克松的就职演讲稿很快被送到毛主席案头,一个星期后《公民日报》全文刊登了这篇演讲稿。尼克松自然心领神会,就任总统第12天,他就对基辛格说:“我认为,我们该当对下述一种态度给予统统鼓励,即本政府正在试探‘重新与中国人打仗的可能性’……”
显然,中美双方从此刻开始,原来的敌对关系开始松动。1970年8月,中共老朋友埃德加·斯诺访华。毛主席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10月1日国庆节当天,斯诺受到毛主席约请登上天安门城楼,两人并排站在一起校阅阅兵了国庆游行军队。
在此之前,中国国庆节约请美国人站到天安门城楼上,这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斯诺也说:“中国领导人从不公开做无目的的事情。”毛主席则笑着说:“我先放个试探气球,触动触动美国的觉得神经。”
毛主席和斯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
周总理则精心安排,对《公民日报》的版面做了安排。毛主席与斯诺夫妇在天安门城楼的照片,刊发在头版位置。照片还有一个细节,只有毛主席、斯诺夫妇和站在身后的翻译,阁下或者身后的其他人都被技能性处理了。
很明显,这张毛主席跟斯诺站在天安门上的合影,是中国方面向美国发出的蕴藉且有深意的讯息。出人意料的是,这张如此主要的报纸竟然被善于剖析的基辛格给忽略了。基辛格后来在回顾录中写道,“(毛主席和周总理)不幸对我们敏锐地不雅观察事物的能力估计过高。他们传过来的信息是那么拐弯抹角,甚至我们这些粗心大意的西方人完备不理解个中的真意。”
当年12月28日,毛主席又一次接见了斯诺。当谈到中美关系时,斯诺问:“主席愿见地尼克松吗?”毛主席则诙谐地伸出一根手指头,对斯诺说:“他如果想到北京来,你就捎个信,叫他悄悄地,不要公开,坐上一架飞机就可以来嘛。当作旅行者来也行,当作总统来也行。我看我不会吵架。批评是要批评他的。”
很快又一个机会到来了。1971年3月,第三十一届天下乒乓球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当时中日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加上国际场合排场,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是否参加涌现争议。周总理认为还是有必要参加,并向毛主席请示报告。
毛主席也认为很有必要去,他在报告上指挥:“我队应去,并准备去世几个人。不去世更好。要一不怕苦,二不怕去世。”这场看起来是意外插曲的比赛,成为了推动尼克松访华的关键一步。
格伦·科恩和庄则栋互送礼物
在这届乒乓球比赛现场,中国代表团运动员的比赛风格和“友情第一,比赛第二”的态度,给其他国家运动员很深的印象,大家纷纭跟中国运动员切磋技能。一天,中国代表团准备去比赛场馆,溘然美国队一名叫格伦·科恩球员错过班车,结果上了中国运动员的车。
格伦·科恩上车后,我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打呼唤,两人除了合影外,还相互赠予了礼物。格伦·科恩激动之余还表示,如果中国代表团约请,他会去中国看看。这原来是两名运动员之间的约定,结果立即引起中美两国最高层的关注。
同时,这件事还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大肆宣布。当周总理把这件事向毛主席申报请示,毛主席思考再三决定向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发出约请。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来到北京,开始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访问互换。
一韶光,中美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的互换,成为全天下各大媒体的头版新闻。周总理在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全体成员时说:“美两国公民过去往来是很频繁的,往后中断了一个很长的韶光。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公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在中国受到高规格接待,尼克松激动万分。这一次,尼克松清楚地收到了毛主席发给他的旗子暗记。尼克松在回顾录中写道:“这个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管了约请,中方做出的相应是发给几名西方签证以采访球队的访问。”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北京
就这样,中国“乒乓外交”开始了,由此产生的“小球推动大球”成为天下外交史上一件载入史册的大事宜。中美“乒乓外交”成功之后,毛主席和尼克松都有进一步打仗会商的想法。尼克松拿不定主张,他跟基辛格多次商量,决定派一名特使先去巴黎跟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
选择巴黎,是由于当时美国已经良久没有通过“巴基斯坦渠道”和“罗马尼亚渠道”收到中国方面的讯息。尼克松没想到,就在动手安排这件事时,当年4月27日巴基斯坦驻美大使希拉里前来白宫悄悄来到白宫。
希拉里向尼克松带去了周总理的口信,“中国政府乐意在北京公开接待美国总统的一位特使(比如基辛格师长西席),或者美国国务卿,乃至是美国总统本人也可以,以进行直接会晤和商谈。”
周总理口信中提到可以公开接待美国总统特使,但尼克松认为为了这个机会他努力了良久,必须先保密,直到真正实现目标才能公开,这一次他决定派出基辛格秘密前往北京。1971年6月30日,尼克松将基辛格派到南越、泰国、印度、巴基斯坦进行为期10天的访问。
这都是掩人线人,基辛格于7月9日在巴基斯坦秘密坐上前往北京的飞机。当天12点基辛格抵达北京,他在北京勾留了48个小时,个中17个小时跟周总理密谈。期间,周总理跟基辛格商谈了大量关于尼克松访问中国的事宜,个中就包括双方同时公开的公告。
尼克松和基辛格
是不是不可思议,毛主席、周总理和尼克松共同导演的一场震荡天下的大事宜缓缓拉开了大幕。统统准备就绪,只等尼克松访华,而尼克松为了这次访华做了充分准备。比如尼克松突击阅读了大量毛主席诗词,乃至苦练了一番用筷子进食的技巧。
1972年2月17日,尼克松一行乘坐“空军一号”专机离开华盛顿,代表团先到夏威夷勾留了几日,然后再前往中国。尼克松率领了弘大代表团,正式代表12人,非正式代表22人,加上后勤、、保镖等共计391人。
便是这样,还是双方多次协商压缩的结果,个中随团,加上广播、电视等技能职员多达160人。尼克松几次再三哀求随行职员,当他下飞机时任何人不能挡住他跟周总理握手的瞬间,这点非常主要。
基辛格在回顾录中也提到这一点:
“到达北京这一历史性时候是事先做了准备的。尼克松和霍尔德曼早已决定,当电视镜头拍摄总统第一次和周恩来见面时,他该当是单独一人。尼克松读过我在七月访华后写的报告,知道周恩来对一九五四年杜勒斯谢绝和他握手的怠慢之举铭心镂骨。总统决定,当他纠正这种失落礼行为时,不能有其他美国人在电视镜头中涌现而分散不雅观众的把稳力。罗杰斯和我要留在飞机上,直到他们握手结束。”
三军仪仗队
按照老例,当时外国元首来北京,参与欢迎的三军仪仗队的规模一样平常为150人旁边。这一次尼克松访华,周总理破例安排三军仪仗队人数多达360人。这是尼克松访问其他国家没有碰着的,而三军仪仗队动作整洁划一,给尼克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回忆时说:“中国仪仗队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一个。”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了本文开始所说的那一幕,尼克松一下飞机就跟周总理握手,而两人的背景涌现了“全天下被压迫公民、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打倒美帝国主义及统统反动派!
”标语。其余,尼克松校阅阅兵三军仪仗队时拍摄的照片中也能看到标语。当周总理握着尼克松手说:“总统师长西席,你把手伸过了天下最辽阔的海洋来,25年没有交往了。”机场的欢迎仪式结束后,尼克松和周总理同乘红旗小轿车,前往下榻地钓鱼台国宾馆。
一样平常情形下,外国元首来中国访问时,毛主席常日会在离开中国前一两天才会跟他们见面会商。然而,吃过午饭不久,尼克松就接到关照,当天下午毛主席就要跟他会商。这是一个破天荒的报酬,尼克松表达了感谢。
周总理欢迎尼克松访华
在中南海拍浮池毛主席书房兼办公室里,毛主席和尼克松谈了将近一个小时,两人从哲学问题开始谈起。当尼克松把话题引到越南和台湾等详细问题时,毛主席指了指阁下的周总理,说:“这些详细问题我不感兴趣,那是他跟你谈的事情。”
会商中,尼克松故意无意地提到了在机场、马路两边、下榻地等地看到的标语,毛主席则诙谐回应,他说:“那是‘放空炮’的笑话。”毛主席又说:“无非是全天下公民联络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改动主义、各国反动派,培植社会主义这一套。”
尼克松彷佛明白了,他哈哈大笑,自我调侃道:“就(打倒)像我这样的人。”毛主席也笑了,说:“就个人来说,你可能不在打倒之内。可能他(基辛格)也不在内。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
仔细品味毛主席关于“反帝标语”的回应,尽显大聪慧,可见毛主席让尼克松看到这些标语是刻意而为,也反响了毛主席策略是多么的高明。虚虚实实,更能让密切关注尼克松访华的国家难以辨明真假其真实意图。
中国最高领导人,跟敌对中国20多年的美国领导人坐在一起交谈,这种轻松愉快的互换氛围,大大出乎尼克松和基辛格的猜想。基辛格后来则说:“毛泽东的措辞含有更深一层的意义,犹如瓦格纳歌剧的序曲,让你去思考,去咀嚼,去品味……”
这天晚上,中美正式举行首次会商,双方最大的不合是台湾问题,这也是联合公告中最难以谈妥的一个问题。
毛主席和尼克松
双方进行长达5天韶光的唇枪舌剑,终极于2月26日基本取得一存问见。2月27日,周总理陪同尼克松一行从杭州前往上海。在上海,中美双方正式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并于2月28日正式揭橥。
《上海公报》的揭橥,宣告了中美原来彼此处于隔绝、相互对立以及不相往来的局势成为历史,中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成为可能。在离开中国的宴会上,尼克松举杯说:“我们在这里已逗留了一周韶光。这是改变天下的一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