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发展历史里,照明是一项主要的生活需求。
虽说如今电力在全天下范围内广泛利用,为我们的生活供应不少方便,但在古代科技水平不发达的条件下,烛炬、灯火就成了人们基本的日用品。
灯火或微弱,或残酷,照耀出不同时期的残酷文明。

当灯火碰上诗词,便产生奇妙的反应,燃烧出诗意的火花。
那摇荡的灯火,饱含墨客在灯下的百般感情,勾勒出人们深情的影子。

张灯结彩

灼灼灯火,照在人们满是笑颜的脸上,繁盛热闹繁荣声此起彼伏,热烈而欢畅。
我们透过笔墨,穿越时空,仿佛身临其境,感想熏染到往昔节日的盛大场景。

灯火摇曳意绵绵

《正月十五昼夜月》

岁熟民气乐,朝游复夜游。

东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

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古往今来,杭州都是较为繁荣发达的城市。
白居易在这里度过了一个热闹有趣的元宵佳节:家家灯火通明,街上人来人往,处处飘来歌声,再搭配宁静柔美的江南风景,让民气境极好。
这便是杭州的独特魅力,有着繁盛的一壁,却又自带温顺气息,兼具时尚与古典之美,形成别具一格的城市气质,令人乐不思蜀。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喷鼻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又是一年元宵节,夜晚花灯繁多,人头攒动,大家通宵达旦地狂欢。
一起上,女子们精心打扮,笑语盈盈地走过,而“我”,却在发急探求那个“她”。
溘然一回眸,“我”终于找到了心心念念的人,“她”就站在灯火稀疏的地方。
虽然历来人们对这个“她”的解读有争议,但也不妨碍我们在字里行间体验当时灯火辉煌的元宵节盛况。

思亲情切

幽幽烛火,在诗词中彷佛常常成为凄清情绪的见证者,带我们感想熏染到夜深人静之际,人们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夜不能寐,孤独寂寞,唯有微微光亮,清冷相伴。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对月相思,心怀远人,彻夜难眠,张九龄以为永夜漫漫,忍不住埋怨起来。
离乡背井,与亲友天各一方,说是怨恨永夜,实在是二心坎的哀伤忧闷无法排解。
于是,他怪那烛火太亮,怪那月光皎洁,怪那露水沾湿了身上的衣裳,他把周遭的事物都纳入责怪的范围。
即便如此,他也没得到宽慰,只好将满手的月光,赠给远方亲友,期盼梦中相见,一解相思之愁。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写下此诗时,李商隐正留滞巴蜀,客居异域,因此聊以笔墨寄相思。
对方在信中问他何时回家,但他自己也不知道归家日期,言语中流露出些许无奈。
思归情切,李商隐想象着两人相聚的欢快时候,一边剪烛一边谈心,共赏夜雨,同听雨声,有诉不尽的衷情。
言简情深,余韵悠长。

独享闲适

孤独,不总是叫人难熬痛苦的。
有时候,享受独处,也是一种生活办法。
尤其那些隐逸在田园,过着简大略单高枕而卧日子的墨客,更能体会到独处的愉悦闲适。

《秋雨夜眠》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喷鼻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深秋之夜,白居易吹灯后迟迟才就寝,枕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声逐渐入眠。
天亮了,景象又冷,他还打算连续躺着,毕竟被窝温暖,不舍得就此起床。
彼时白居易已经六十多岁了,晚年生活安宁闲适,官务清闲,心境淡泊,日子多多少少比以前惬意。

《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 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 唯有学无生。

王维早早就过上半官半隐的生活,中年期间更是开始信奉佛教,参禅悟道,作品蕴含禅意。
这首诗写出了他一次思想觉悟的变革:看着自己两鬓斑白,他知道光阴消散不可留,人不能永生,阻挡不了朽迈的自然规律,因此生发出无力感;在参禅过程中,他觉悟到,既然万事万物有生有灭,大自然却是永恒存在的,那么信奉佛教,学习“无生”之道,就能肃清烦恼,得到解脱。
灯下独坐,一人独处,给了人们静心思考、沉淀内心的机会,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奋斗不息

点点微光不但映照出愁绪,有时候更是读书人追求上进、刻苦求学的象征。
古人素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不雅观念,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以是旧时人们会在灯下苦读,乃至有匡衡“凿壁偷光”的嘉话,凡此各类都是为实现梦想而奋力拼搏。

《四季读书乐·冬》

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端坐桌前,展开书卷进行阅读,在烛火摇荡中,年夜声朗诵,细细咀嚼书中真义。
只管表面大雪纷飞,但屋内炉火烧着,温暖如春。
锅里煮着茶,身边放满书,墨客翁森享受着被书喷鼻香包围的快乐。
由此可见,当你真正沉下心来学习时,是能品尝到读书乐趣的。
此事无关名利,无关风月,而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知足。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勤奋的人,三更半夜还在学习,轻微安歇一下,五更鸡打鸣,就又起床开始投入新一轮的学习中去。
如此反复,坚持不懈,才能有所造诣。
作为长辈,颜真卿劝诫年轻人应该珍惜韶光,趁早努力,莫等老了才来后悔。
秉烛夜读,勤学不辍,有良好的学习习气,有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人生自有坦途。

灯火摇荡,情真意切。
火光明灭之间,犹如翻倒了人生的百味瓶,殽杂着喜与悲,乐与愁,或积极或悲观的感情,让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依旧产生共鸣,这大概便是笔墨的力量吧。

-作者-

小柴,喜音乐美食,爱电影品茗,只想快快乐乐过日子,不想唯唯诺诺度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