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像白居易笔下卖炭翁那样的穷苦人,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还有像柳宗元那样过着痛楚孤独的贬谪生活,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下面我们要来欣赏的是两首风雪夜诗歌,一首是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雪夜归来。一首是黄景仁的《别老母》,雪夜拜别。诗歌写尽了人间酸楚。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代墨客刘长卿这首诗是写自己雪夜投宿山村落时的所见所闻,仿佛是刻画的一幅风雪夜归图。
第一句“日暮苍山远”写自己在山中赶路,山路波折,路途迢遥。而且景象寒冷,大雪纷飞,天色又靠近薄暮,墨客感到非常急迫,须要找个地方投宿。
第二句“天寒白屋贫”正好看见前面有个贫寒的人家,由于雪花的覆盖成了白屋。这下墨客不用心惊肉跳了,今晚总算是有了一个安身的地方。
三、四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投宿的墨客半夜里听到表面的狗叫声,原来是茅屋的主人在风雪夜归来。至于主人家有几口人,主人迫切晚归的缘故原由,这里都省略了。
墨客劳碌奔波够苦了,没想到这茅屋的主人更加辛劳,他赶着半夜才回来拍门。柴草扎就的门扉,怎能抵挡山中的野兽和风雪寒冷。这里写出了山村落人家的贫乏,表现了作者的悲悯之心。
《别老母》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这首《别老母》是清朝墨客黄景仁所写。他潦倒穷困,四处奔波。这首诗是写他风雪夜辞别老母亲外出谋生的环境,场面非常动听。
第一句“搴帷拜母河梁去”,写墨客即将要去往河梁谋取生存,掀开门帘与母亲告别。由于风雪寒冬不能在家侍奉母亲自觉心中有愧,且不知道此别后母亲康健状况如何,因此是拜别。“搴帷”,指掀起门帘。
第二句“白发愁看泪眼枯”写老母亲朽迈愁苦又无可奈何的脸庞。母亲满头白发,两眼干枯无泪,舍不得儿子拜别,但又迫于出息和生存,毫无办法挽留。说不定这也是生离去世别,怎么不叫人伤心。
第三句“惨惨柴门风雪夜”,写家境贫寒和寒冷的景象。用简陋的柴草荆条体例的门扉,这样的房屋难以抵御风雪寒冷。在风雪之夜于柴门前告别母亲,其情景更是悲惨凄凉。“柴门”,树枝柴草体例的屋门。
第四句“此时有子不如无”,写墨客的感慨和自责。养子不能尽孝,还要在这寒冬尾月决意远行,这和没有儿子有什么不同。作者感到非常腼腆,繁芜和抵牾的心情无法用措辞形容。
诗中“此时有子不如无”一句,既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敬母爱母之心,同时也是对天下所有不孝子女的警告和训斥,是对那些无依无靠老弱病残者的同情。
上面我们欣赏的这两首诗都是写的风雪夜,一首是写雪夜劳碌着回家,一首是写雪夜拜别母亲出门。虽然场景不同,但都是写底层人的苦难,读来让人酸楚泪目。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