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宋代墨客杨万里的一首夏至节气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通过一组比拟,突出生活之美在于创造,在于缓慢,在于寻觅。
匆忙的人,眼里是看不到美的。
墨客见告大家,只有让自己慢下来,你才能创造身边的美好。
一片蛙声,一团松火,都会让大略的生活变得诗意盎然。

“夕凉正好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这两句是说,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恰到好处,溪畔行走,最是适宜。
暮色苍茫,催着归家的行人步履匆忙。
这是写“夏至之夕凉”。

夏至到了,意味着酷热的夏天真正到来了。
可是,墨客却用“夕凉”二字开头,解释夏至雨后的夜晚,还是宜人的,舒适的,为营造夏至夜之美好,奠定了全诗快乐的基调。

杨万里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

由于“夕凉”,于是有了“溪行”,暗示着下面的笔墨是移步换景,是极具动态的。
而“溪行”又反过来呼应了这种“夕凉”,使得全诗更加处于一种清凉的田地。

以路上行人暮色中急于归家,与下文墨客怡然自得,不慌不忙不雅观赏夜景,形成了一组光鲜的比拟。
这不禁让人想起苏轼在序中写的“同行皆狼狈”,饥不择食,比拟自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缓步”的洒脱缓步。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这两句是说,走到一半,只听得蛙声一片,于是停下脚步,侧身谛听这天籁之音。
就在这时,又瞥见一丝微弱的松火,隔着竹篱忽明忽暗地闪烁着,诗意俏丽。
这是写“夏至之夜美”。

只有心境慢下来,才能感想熏染到生活之美。
这“半路蛙声”与“一荧松火”,步履匆忙的人,是不会看到的。
只有像墨客这样不慌不忙,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当下的人,才会真正领略到夏夜的美好。

墨客通过听觉之美与视觉之美,将一幅绝美的夏夜图展现在世人面前,给人一种安静美好的觉得。

夏至节气到了,祝愿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平常心,在匆忙的岁月中,让自己静下来,做一点自己喜好的事情,让余生不再匆忙,让安谧回归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