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她非常著名的一首《如梦令》词作,便是记叙游记的作品,清新新奇,读完让人深感艺术之美,笔墨之美——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样新奇的游记,令人神往。
其实在这首《如梦令》之外,还有其余一首“续作”,那便是下面这一首同样清新精彩的《怨王孙》。这首词,是记叙晨游之作,和刚才先容的那首《如梦令》可以看做是先后衔接的作品。《如梦令》是写荷花开放之时,而这一首《怨王孙》是写莲子初成、荷叶渐老之时,两次相隔的韶光不久。
这首《怨王孙》,词人独特的阐述办法,为我们细腻而又形象的展现了一种清新可人的秋天景色之美,后世有人评价李清照的词作是“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这一首词,用此语评价,可谓是深得三昧。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喷鼻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转头,似也恨、人归早。
首二句点名韶光,并未我们描述了一幅俏丽的湖面秋天景色,“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喷鼻香少”,天高气爽之际,一旦秋风乍起,便会吹皱一池江水,发布秋季已暮,进而再以“红稀喷鼻香少”的色彩和气味变革,进一步渲染秋季的景象。
由于词人的心情是愉快的,以是深秋时令,大自然依然非常迷人,于是词人有感而发,惊叹道“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你看李清照在这里,不写人们如何喜好山水,而是将山水人格化了,说它与人亲,如此再说大自然的无穷美好,便显得亲切,也是词人发自肺腑的赞颂。
下片连续写水上秋天景色,“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汀草”,写莲叶渐老,莲子成熟,写萍花汀草,这统统实在都表示着深秋的到来。而沙滩上的鸥鹭,更是故意思,它们“眠沙鸥鹭不转头,似也恨、人归早”,看到游赏的人们早早归去,它们头也不回,彷佛是表现出对游人的不满之情。
实在这里鸥鹭也是人格化了,与上片末二句中的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不同的是,山水与人是“亲”,鸥鹭对人是“恨”,在这一亲一恨之间,带给我们无穷妙趣,都是表现了词人对付秋天景色的喜好。
李清照的这首词,可以说十分清新新奇,写景极美极真切,还奥妙的利用拟人的手腕,编织出了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十分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