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1979年,蛇口轰然响起的填海建港开山炮,犹如一声惊蛰春雷,发布了中国改革开放春天的真正来临。
深圳这个边陲小镇,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40年来,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专一苦干,用众人惊叹的“深圳速率”“深圳模式”让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一座充满魅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大都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圳奇迹”。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是中国公民创造的天下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看似平凡最奇崛,成如随意马虎却艰辛。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布告用一句古诗道尽深圳等经济特区不平凡的发展进程。

天天进修丨一句古诗 道出特区事业背后的真谛

【释义】

王安石这首七绝诗,是对唐代墨客张籍的评价。
张籍的郡望为苏州,曾任国子司业,故称“苏州司业”。
他是中唐期间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塞下曲》《征妇怨》等90首乐府诗多反响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首句中“诗名老”的“老”,意谓历时长久,足见张籍在中唐代诗坛的地位。

张籍的乐府诗,常以口语入诗,措辞自然精警,风格普通明快。
故王安石评其诗为“看似平凡最奇崛”,看似平常,但仔细品味,却于平淡中见奇崛。
这反响了一种诗学悖论征象。
那么,“奇崛”与“平凡”如何在张籍的诗中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成如随意马虎却艰辛”,道出了得到成功的普遍规律。
原来,其“平中见奇”诗歌造诣的取得,看似不费力气,却是经由精益求精艰辛创作的结果。

“看似平凡最奇崛,成如随意马虎却艰辛”,现在常用来形容一项奇迹的成功来之不易,其看似平常的表面背后,每每包含着无尽的艰辛与磨难。

【解读】

40年东风化雨,40年春华秋实。
深圳,这个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因改革而强的城市,犹如一段不朽的传奇,深深镌刻在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画卷之中。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深圳人忘不了“三天一层楼”的崛起速率,也忘不了在“深圳韶光”里的拼搏岁月和奋斗进程。
这是一座慢不下来的城市。
走在深圳街头,人们匆匆的脚步便是对“韶光便是金钱,效率便是生命”的最直不雅观诠释。

4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初启,党中心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施分外政策和灵巧方法。
深圳等经济特区不辱义务,在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系统编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浸染,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主要“窗口”浸染,用奋斗与激情书写着“春天的故事”。

习近平总布告一贯十分关心、支持经济特区发展。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在厦门主抓经济社会发展事情。
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布告在党的十八大后离京察看的“第一站”即来到深圳前海,向天下郑重宣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时期强音,嘱托前海要“依托喷鼻香港、做事内地、面向天下”,“实施比特区还要特的先行先试政策”。

2018年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布告又一次来到深圳、珠海等地稽核调研,他指出:“实践证明,改革开放道路是精确的,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不懈、不屈不挠。
”他同时对深圳经济特区提出新哀求,希望深圳在共建“一带一起”、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培植、高水平参与国际互助方面发挥更大浸染。

不负总布告的重托与期望,深圳经济特区连续发扬“拓荒牛”精神,交出完美答卷:2019年人均GDP达到20.3万元;GDP总量达2.69万亿元。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全国GDP同比低落1.6%,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仅深圳实现正增长。

四十载波澜壮阔,新征程催人奋进。
在新出发点上,已届不惑之年的深圳经济特区将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特区广大干部群众将牢记总布告嘱托,武断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心决策支配,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更高出发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创造让天下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作者 杨立新)

(中心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