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花开倾城,花落留喷鼻香的时令。

光阴的画卷,蘸满了时令的色彩,携一缕风的柔情,雨的缥缈,缓缓展开。

风清日朗,烟柳画桥,落花流水,惊艳了流年,斑斓了时令,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在古诗词里重逢最美四月天。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在古诗词里重逢最美四月天

1.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出自宋代洪炎的《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洪炎这个墨客可能大家不太熟习,他是江西诗派鼻祖黄庭坚的外甥,根据《宋百家诗存》记载,其诗风洒脱落拓,这首《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便是他的代表作。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墨客和朋侪来到郊野踏青。

驰目骋怀,只见四周群山环抱,中间是一片绿油油的野外。

花木扶疏之间,隐约可见几户人家。

树枝上的鸟儿欢畅地叫着,不远处的灵隐寺,传来若有若无的钟声。

野花清香,流水潺潺,恍惚间,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这一起所见所闻,再高明的图画也难以描摹,再幽美的措辞也难以形容。

末了墨客停下脚步,拄动手杖,站在田边看农夫插秧,不知不觉便到了薄暮时分。

全诗到此结束,墨客接下来是连续前行,还是返回,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

整首诗通过描写与朋侪郊野溜达的所见所闻,刻画了一幅宁静柔美的屯子风光图,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墨客寄情山水,宠辱偕忘的豁达情怀,读来令民气醉。

2.湛湛长江去,冥冥小雨来

这一句出自唐代杜甫的《梅雨》。

关于这首诗,有两个地方很随意马虎造成误解,第一是首联的“南京”,指的是四川成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祸蜀中,定成都为“南京”。

第二是诗题中的“梅雨”,既然是成都,那么梅雨自然也不是指连绵的阴雨天,关于这一点,范成大在《吴船录》就曾言“蜀无梅雨,子美熟梅时经行,偶值雨耳”。

以是杜甫这首诗中“梅雨”没有那种缠缠绵绵的纤柔之感,反而营造了一种浩渺壮阔的意境。

那年四月,正是梅子的成熟期间,墨客途经成都犀浦镇。

那时春水盈野,浩渺的河水奔驰而下,向长江流去。

空中飘起了小雨,点点滴滴的雨水打湿茅草屋顶。

远了望去,全体山间都笼罩在薄薄的云雾中,朦朦胧胧。

宽阔的河面上也泛起了阵阵荡漾,形成一个个旋涡,仿佛有蛟龙在上面嬉戏。

春雨迷蒙,云雾难开,原来该当是个很阴暗的景象,但是在墨客的笔下,却呈现出了一种浩渺壮丽的意境,连讨人厌的阴雨也变得可爱起来,这便是诗歌的魅力所在了。

3.四月馀杭道,一晴买卖繁

出自元代白珽的《余杭四月》。

白珽是元代墨客,生父是舒少度,后被钱塘白姓人家收养,自幼聪慧过人,终年夜后,经李简推举,曾当过州判官一类的小官,仕运不达,晚年隐居西湖。

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措辞自然清丽,风格恬淡高雅,一度备受时人推崇。

这首《余杭四月》该当便是他晚年隐居杭州时所写,一字一句,美如画卷。

四月里的杭州,天青日朗,繁花似锦,到处都呈现着勃勃活气。

绿树上挂着红艳艳的樱桃,树下的小桌上是一碗琥珀色的美酒,配着青豆,令人垂涎。

村落外绿油油的草地上,一群白鹅在上面嬉戏玩闹。

江面上,春水上涨,船只轻快如飞,微风吹过,薄袖飘飘,在水面上映出俏丽的影子。

家家户户门窗紧闭,寂寂无声,原来都在忙着养蚕呢。

整首诗仿佛都在写景,但是字里行间处处可见人的活动,风景如画,人事安宁,令民气驰憧憬。

虽然千年前的诗意已沉淀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是,当东风吹起,春雨飘落,那些潜藏在光阴深处的美好劈面而来。

携一缕清风,沐一场花雨,驾着岁月的车马,去赶赴每个朝代的盛宴。

“四月馀杭道,一晴买卖繁”,读了这三首古诗,才知四月有多美。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