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家在白杜树下挥毫泼墨。杨涛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23日讯 冬至时节黄叶纷飞,白杜树下挥毫泼墨,美景与书法相映成趣。继11位楹联名家为月湖14处建筑创作楹联匾额之后,23日,6位书法名家雅聚月湖,将作品逐一书写。
到场的6位书法名家分别是:中国书协湖北分会理事宋尚武、湖北字画研究会副主席游义云、湖北省楹联学会理事陈国钧、中国楹联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宋万里、湖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蒋新文、咸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鲁新武。久雨之后景象放晴,月湖风景区空气更加清新,景致更加光鲜。大家兴致盎然,绕景区一圈理解楹联匾额所在的位置和特点之后,索性将桌椅置于室外,在奇丽的景致中开始书写。身后的一棵树黄叶满枝,风吹过期叶片簌簌飘落纸上,在场的月湖风景区事情职员先容,这棵树是丝绵木,又叫白杜树。“白杜”二字包含李白、杜甫两位墨客的名字,让此情此景更加充满诗情雅趣。
参与楹联创作的省楹联学会副会长陈佐松也来到了现场,他先容,这次共为月湖风景区的14处建筑创作了14块匾额、11条楹联。在联界泰斗白雉山的建议下,所有的匾额首字都为“月”,在总体上统一突出月湖风景区的特点,后面的缀字则由各位楹联名家自由发挥,彰显各景点的个性。例如高山流水亭的匾额为“月印亭”,个中的“印”取自心领神会的“印”,表达知音之间心领神会,人与月之间也心领神会。游客做事中央的匾额为“月仪堂”,取自有凤来仪的“仪”,对游客们表示欢迎。虽片辞数语着墨不多,但每个字都是经由反复考虑才决定的,不仅表现了每个建筑的特点,还为其注入寓意深远的人文意义。
月湖风景区干系卖力人表示,古典建筑中采取楹联和匾额,通过用典将现实的景不雅观与历史相联系,使园景的内涵大大增加,令游客感到兴味无穷。月湖风景区借鉴这一传统,也是为了扩展园林建筑的内涵,让风景区原有的传统文化流传下去。
据理解,从今年10月起,月湖风景区先后开展了向楹联爱好者征集楹联匾额、武汉作家胡榴明为诗词爱好者讲解月湖“八景”、楹联名家集体创作、书法名家书写作品等活动,这次6位书法名家书写的作品将统一制作成牌匾,悬挂在风景区建筑上,让游客更加理解这里的人文秘闻。(见习杨晓雨 通讯员胡云松 许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