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骚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平凡巷陌,人性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顾,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
这是《稼轩词》中最精良的爱国篇章之一。写在全国受元攻击,国势日弱,韩胄怀个人野心,想出兵北,幸取胜,“立盖世之功名以自固”的时候。作者利用借古讽今的手腕,表现了武断主见抗金、而又反对草率冒进的思想,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忍辱苟活、腐败无能的愤恨不满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
词的上片,通过对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的追慕,感慨南宋朝廷的懦弱无能。开篇的四句说,江山是永存的,但象孙伸谋这样的英雄,本日再也无处寻觅了,当年的繁华歌舞和英雄奇迹都随着光阴的流逝而消磨尽了。“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无处觅英雄孙仲谋”的倒装,“无处觅”三字,表达了墨客无处探求抵抗强敌英雄的痛楚心情。“风骚总被”的“总”字,是一定的意思。用在这里,强调了千古以来没有例外,暗示着沉迷歌舞、不图规复的南宋朝廷“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六句是怀念刘裕的威赫战功。意思是,象刘宽裕许一位出身平凡的人物,从京口起兵北伐,取得辉煌胜利的英雄古迹,已成了历史的陈迹。“人性寄奴曾住”的“人性”二字,点出刘裕的英雄业绩,长期以来普遍被人传诵。“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生动地描述了刘裕北伐时的雄姿。这里以“想当年”领起,如叙家常,但句句气势倍增,神力贯注,如翻云端,震民气弦。
“金戈”写武器的坚利;“铁马”突出披着铁甲的战马的高骏,“气吞万里如虎”利用比喻手腕,形象地写出了刘裕大军所向披靡的如虎神威。作者选择了两个与京口有联系的历史人物,对他们能击败强大的敌军,北伐成功加以激情亲切的赞颂,便是对南宋最高统治者媚敌求和、苟且偷安的严厉贬责。
下片借刘义隆失落败的教训告诫当权者,也表达了内心的隐忧与悲愤。头三句引用历史故事,来暗示作者对当时北伐战役的担忧。意思是说:在元嘉年间,宋文帝好大喜功,不做好充分准备,便草草用兵,他做的是“封狼居胥”的美梦,可是结果如何呢?直落得手忙脚乱狼狈逃回的了局。明来岁夜败而归,不说“输得”,而说“赢得”,颇有讽刺意味,“仓皇”已见其方寸已乱之态,“北顾”则更形象地刻画出刘军且逃且掉头,极度错愕失落措的样子。从“四十三年”到篇末,词人追忆自己的往事,抒发了他忧国伤时,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前三句回顾往事,感叹壮志未酬,中三句面对现实,情景惊心可悲,后三句自况廉颇,爱国之心不衰。
这首词用典较多,由于用得比较贴切、灵巧,以是不以为堆砌、呆板,反而起了丰富和深化词的思想内容浸染。这里,作者所用的典故多不离怀古的地点(除自况廉颇一例),相符当时现实和作者的出生,起了譬喻、暗示衬托的浸染,而且随着思想感情的发展,各个典故也都相互干联而递进。其余,善用比拟手腕,是这首词艺术上的又一特点。如古代历史和当前现实比拟;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比拟,43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比拟,廉颇有赵王打听与自己被朝廷冷落比拟,等等。这些重选交互的比拟,使词义丰富弯曲,感情委婉强烈,形象光鲜详细了。
参考资料
《永遇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