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过境宿松界,探访悠悠桑落洲

小孤山从古到今都是宿松地标,“海门孤柱”也是宿松八景之首

宿松南北跨度有七十公里,经由凉亭、华亭、孚玉、乌池等地,来到人们口语中所谓的“州上”地区,瞥见有一块“康公村落”的勒石,赫然立在路旁。
这是公元1357年,朱元璋命令部将康茂才,就在桑落洲修建圩堤,开荒种田,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这段盛事,将这一处命名为康公村落。
而离此约二里地,有个叫作桑落洲农庄的地方,虽然天色尚早,但由于这个“桑落洲”名称成功吸引了我的把稳,绝不犹豫的投宿下来,由于清康熙年间有本古籍《渊鉴类涵》记载:“有桑木流于江口,故名桑落洲”,而此书便是宿松人,翰林院编修朱书亲撰。

一起由北向南跨度七十公里,从山区到平原,然后到江泮

今日宿松游 千古桑落洲

康公村落位于347国道旁,是一处长江冲击州,地皮肥沃

当晚食宿桑落洲农庄

公元198年,吴将周瑜为了操练水军,在桑落洲修建了巢湖城,而后世却把它谐音为曹湖村落,传说周瑜点将台和殁后墓塚,就在本日的曹湖村落内,可是由于历史沧桑变故的关系,靠近长江,以前没有圩堤,江水泛滥,这些文物古迹就淹没和迁居(据史实记载,周瑜墓隋以前就迁到圭山,即今黄大水库)了。
曹湖村落部几百米处便是归林村落,和湖北黄梅县相交接,此处便是清同治古籍《长江图说》所载“归林,即古桑落洲也”。
明末一度设立过归林巡检司,它同泾江巡检司、小孤山巡检司一起,是全体“金陵咽喉,江介扼要”的安庆江防的一部分。

本日宿松县汇口镇曹湖村落,该当便是古桑落洲的核心位置

归林,作为桑落洲的代名词,就在曹湖村落部几百米的地方,和湖北黄梅县交界

相隔十五里,导航竟然搜到有个叫桑落村落的地方,奇怪的是没有任何路牌,采访当地居民,也不知其以是然。
我猜想大概是当代编舆志的时候,作为一种象征纪念意义,把它放在这个地方。
我当即领悟到桑落洲,更多的代表了长江特定区域一种历史文化征象,于是我决定去汇口镇程营村落的三省交界江堤段去看一看。
站在江滩乱石上,又不禁想起一千多年前,晚唐墨客胡玢写过的五律《桑落洲》:“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居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涨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事更悠悠。

上桑落导航位置;下大江本日虽然波澜不惊,但此处将军征战,文人吟咏,自古便是一处极具浓厚文化寓意的地方

皖鄂赣三省交界,长江对面是江西,背后即湖北,我站的地方即是程营段江堤

李白也写过三首关于桑落洲的诗。
这里我重点讲一讲陶渊明,当代地名归林这两个字,缘于他在桑落洲隐居的时候,门楣上的题匾。
他的号五柳,出处也在桑落洲。
听说《桃花源记》文章中的桃花源出口,就在本日段窑口的位置。
书圣王羲之著名书法作品《袁生帖》,也是到临此处之神作。
明朝赵孟頫著名代表作之一,就叫《桑落洲望庐山图》。
历代文人墨客,云集于此,留下了千古不朽作品,至今仍旧熠熠生辉。
以是我们回顾往事,不禁感慨桑落洲不但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化作了乡愁,尘封在心里,也是长江沿岸宿松公民最美好的影象。
(完)

陶渊明,给桑落洲注入了桑田的寓意,实在归林一词也源于他隐居此处的门楣匾额题字

明赵孟頫《桑落洲望庐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