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西安疫情封控期间,妈妈见我无事,让我帮她校正书稿。对付一个工科生来说,这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是古人说“开卷有益”,诚不我欺。在翻阅古籍《尚书正义》时,我创造了两个很“当代”的词。穷究其意,原来新词不新、古义不老。
第一个是“百度”。
《尚书正义》序的第一段说:“夫书者,人君辞诰之典,右史记言之策。古之王者事总万机,发号施令,义非一揆;或设教以驭下,或展礼以事上,或宣威以肃震曜,或敷和而散风雨,得之则百度惟贞,失落之则千里斯谬。”
读到“得之则百度惟贞”一句,在这里“百度”可以理解为“古代帝王管理百姓的各个方面”。忽然猜想,“百度”搜索是不是受此句启示而来呢?于是上网“百度”了一下,关于“百度”的词条是这样阐明的:“百度(Nasdaq:BIDU)是环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2000年1月由李彦宏、徐勇两人创立于北京中关村落,百度致力于向人们供应‘大略,可依赖’的信息获取办法。‘百度’二字源于中国宋朝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象征着百度对中文信息检索技能的执著追求。”
哦,原来如此。没猜对,有点小失落望,但“百度”引用辛弃疾的词当然也不失落雅意,“搜索”与“探求”关联,易于遐想和影象。不过,“百度”的经营理念和目标定位则写明“百度的任务:让天下更有效,让人们更公正。用户导向: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这一点又彷佛更靠近《尚书》中的原意,普惠大众的事情,自然是“得之则百度惟贞”了。
第二个词是“宅”。
“宅”的基本含义有三:一曰住所,二曰墓穴,三曰居住。常日我们紧张当名词“住所”来用,诸如:住宅,宅子,大宅院。而妈妈因做历史文化研究,以是第二个意思我也是时常听见的,所谓“阴宅”,便是指代墓穴。在口语习气中,“宅”的动词义是比较少用的。近年来受网络措辞影响,涌现“宅家”这样的词语,便是将“宅”理解为动词“居住”的,而且是带着“不想出门”这样主不雅观意愿的“居家独处”。“宅男”“宅女”则是“宅”的形容词化了。在庚子鼠年这个分外的开年之际,我们都不仅主不雅观上乐意而且客不雅观上必须以宅家为抗疫做贡献,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之前不甚了然的“宅”的生活状态,是更深刻地理解了“宅”的动词义。
之前以为“宅”的动词义便是因天下虚拟化而兴起。本日读到《尚书·尧典》,尧“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申命羲叔,宅南交”“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原来在古代经典中,“居住”才是“宅”的第一义。当然《尧典》中,“宅”的范围可不但是待在家中哦。尧“允厘百工”,委派官员去往四面八方,让他们“宅”于自己的属地,“庶绩咸熙”,那是要他们对君王和百姓乃至鸟兽担负重大任务的呢!
这样想来,疫期宅家,合营抗疫,履行个人绵薄的任务,是又回到了《尚书》的原意了啊!
开卷有益,心生欢畅。妈妈让我这个工科生校正文史类的书稿,实在是醉翁之意吧!
(作者为西安工业大学学生)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