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唐代墨客杜牧的一首讽喻诗。

据南宋谢枋得《表明选唐诗》记载:“明皇天宝间,涪州贡荔枝,到长安,色喷鼻香不变,贵妃乃喜。
州县以邮传狂奔称上意,人马僵毙,相望于道。
”为了杨贵妃能够吃上最新鲜的荔枝,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天子敕令过时者斩,这就造成了“人马僵毙,相望于道”的惨状。
理解这个背景,再来看这首诗就比较随意马虎理解,这实在便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博褒姒一笑的另一个版本。
不过,一个是“褒姒笑”,一个是“妃子笑”,实在质是一样的。

杜牧说,“某苦心求诗,务求高艳”,宋人评价其诗也说,“豪而艳、宕而丽”,这首诗不仅仅“高艳”,且“议论利弊,胸开眼大”。
一件吃荔枝的小事背后,透露出来的是一个盛世王朝的迅速腐烂没落。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杜牧正是从一小小事宜中,揭示出一个大厦将倾的大事情,实在高妙至极。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二句是说,从长安城向东南方向望去,骊山景致宛如团团锦绣,山顶上华清宫门依次打开。
这是写“荔枝之主要”。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为了担保荔枝的新鲜度,第一韶光抵达宫中,所有的宫门都做好了准备,提前打开,确保畅通无阻。
便是最尊贵的客人,最有功劳的将领,恐怕都没有这个场面。
场面越大,事宜越小,越能讽刺唐明皇的昏庸无道。

“一骑尘凡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三四句是说,一骑驰来,滚滚烟尘,只为博得妃子欢心一笑,没人知道这个荔枝是从迢遥的重庆府涪州快马加鞭送来的。
这是写“传送之迅疾”。

八百里加急,是发生战役,或特殊紧急的事情,不得已而为之。
正如烽火台,也是外敌入侵,不得已而为之一样。
唐明皇竟然动用这个权力,用来运输荔枝,寒了天下人的心,试问还有谁会为这样的帝王卖命。
终极,唐明皇出逃蜀中,贵妃自缢马嵬坡,也是历史的一定。

多少人写华清宫,却没有人能超过这首的。
杜牧的《华清宫三十韵》,也写得非常精彩,不过极尽铺陈之能事。
李商隐的《华清宫》:“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
难免不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则留白甚少,稍逊一筹。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事宜实在是杜牧杜撰的。
据《唐纪》记载,“明皇以十月幸骊山,至春即还宫,未尝六月在骊山也。
然荔枝盛暑方熟,词意虽美,而失落事实。
”可见,文学想象的魅力有多大,浮夸的事宜,让这件事更具讽刺意味,全体过程也更高艳动人,让众人久久难忘,警觉历代君王,励精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