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详解: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
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
墨客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昂首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贫贱夫妻百事哀

误读:生活贫贱的夫妻,事事不称心。

盘点被生活和影视剧的吠形吠声所曲解的诗词名句

详解:元稹悼亡诗《遣悲怀》有三首,都为名篇。
其一:“昔日戏言身后意,目前都到面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大家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 穷苦生活固然有诸多不顺心,然而,从诗中所说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可以看出墨客重在叙衷肠而不是说道理。
夫妻去世别人所不免,但回忆当年贫贱相守,而今伊人已逝,真可谓一事一悲凄,百事皆哀感了。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不是云霞的意思,而是指“零散的飞蛾”。

详解:要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当时当地的景致不可不晓。
对此,宋代吴曾说:“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
当七八月间,皆纷纭堕于江中,不究自所来,江鱼每食之,土人谓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
”由此看来,“霞”不是云霞,而是一种飞蛾。
其余,“落霞”之“落”并不是“飘落”的意思,“落”在句中与“孤”相对,意思当相同或附近,是“散落、零散”之义。
而最近从日本的藏本来看,孤鹜的“鹜”是“雾”,是由于读音相同而被误写的。

4、父母在不远游

详解:这句有名度很高的孔子语录,出自《论语·里仁》。
很多人会照字面意思理解成:父母在,不要出去浪。
孔子可没这么迂腐,原文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方便是“确定的去处”。
整句话孔子说的是:“父母在世,不离家远行,如果要外出也必须有确定的去处。

5、以德报怨

详解:这四个字出自 《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抱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先生长西席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原文是这样的:“或谓:‘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翻译成口语文,便是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去世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须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该当‘以直报怨’,以正派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精确客不雅观的态度去办理。
”以是,“以德报怨”并不是孔子在提倡别人来陵暴你,你反而该当对他更好。
孔子真正的代价不雅观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里的“直”,可以阐明为“公道合理”。

6、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这句《论语·阳货》中的语录,从字面意思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已经成了古往今来攻击女性的第一话术。
但是别忘了它还有后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直译下来便是,孔子说:“只有女子与小人是最难养的,与他们亲近了,他们就会不逊从;与他们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
”而且孔子所言的“小人”,多指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其余一个阶层。
而“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以是,这句话实际讲的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仔细想想,大概孔子当时只想感叹:相爱随意马虎相处难。

6、学而优则仕

出自《论语·子张》,原话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多少中国父母将这句话作为家训啊!

然而这里的“仕”并不是指做官,而是说详细做一件事,也便是实践。
“优”指的是清闲,学有余力。
以是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履历,从中学习;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干事中。
“学而优则仕”并不是说“读书好就能当官”。

7、无毒不丈夫

详解:这句名言常常涌如今古代电视剧中,这也是导致被误解的一个主要缘故原由,实在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的谣传。
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是无毒不丈夫呢?原词该当是“度”,意思是豁达大度。

8、无奸不商

详解:无奸不商实在是从“无尖不成商”蜕变而来的,“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
在那个时期不能敦厚到这个程度的,就会被认为不足资格做贩子,但是随着后面经济文化越来加倍达,阶级分解的加重,道德提高神速的下滑,这个词也就逐步就曲解成了“无奸不商”。

9、春蚕到去世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详解:从我们小学读书到现在,这句诗的理解一贯是形容老师生平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的动听奉献的名言名句,小时候的作文也是常常用这句来写描述老师的文章。
但实在这句诗的原出处是李商隐的《无题》,这是一首表达两情死心塌地的爱情诗,春蚕到去世丝方尽的“丝”和相思的“思”同音,比喻为相思堕泪,至去世不干。

1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很多人刚开始听到的时候可能和我一样,是从《诛仙》这本小说上看到的,诛仙里表达的意思也是:“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卑下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贤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
用以表达着对现有生活和当时所处环境的不满。

实在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今本《道德经》第五章。
意思是:天地有仁心,滋长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
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
以是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丧失落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殊好,对其他的万物特殊差。
普通点说: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殊好,也不对谁特殊坏,统统随其自然发展。
换句话说,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包括运气),与天地无关,天还是干天的事,地还是干地的事,统统犹如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天地最是自然不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