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示子孙》

陆游(1125-1210年),字务不雅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墨客。
现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存诗歌数量最多的墨客。
他的诗极其深刻地反响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品质,八百多年来一贯深深地勉励着后人。

提起陆游,人们首先想到的每每是他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些诗作中所表达的浓郁爱国情操。

然而除了这些爱国诗篇,陆游的家训专著《放翁家训》和约200首教子诗词,在文学史上也享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字里行间,既洋溢着这位伟大爱国墨客的拳拳报国之心,又饱含着一位慈祥父祖对子孙们深深的亲情、浓浓的爱意。

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十三陆游家风家训

后人将这些“诗训”与“家训”相提并论,称之为诗化的“家训”。
去世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示儿》是南宋墨客陆游留下的末了一首诗,八十五岁高龄的他躺在病榻上,带着满腔的遗憾,写下对儿子的临终遗嘱。
他念念不忘山河破碎、北国沦陷,他希望祖国有南北统一、民族联络的一天。
这首诗,已成为千古绝唱,流芳百世。

作为江南世家,陆氏家族一贯传承着精良的家风,十分看重家教、家训,祖上就有家训《修心鉴》存世。
陆游在先辈言传身教的根本上,经由多次修正,写下了一部家训专著《放翁家训》,提出了较为完备的陆氏家族行为准则。
后来,陆游又通过创作诗歌的办法,多次对家训进行补充,对儿子进行训教,仅“示儿诗”就有一百八十首之多,这在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放翁家训》共26则,3700余字。
陆游44岁时开始写第一则,到80余岁成稿,跨度40余年。
《放翁家训》内容较为丰富,紧张分为五个方面:一、厚葬无益,墓志求实;二、简朴持家,为官戒贪;三、孝悌里手,谨慎交友;四、耕读传家,宁农勿仕;五、邻里和蔼,切莫兴讼。
家训涉及到修身、处世、治家、教子等多方面内容,对陆氏后裔有很好的训导浸染。

除《放翁家训》外,陆游还撰写了近200首有关教诲子女的诗词,在中国家训史上独具特色。
这些教子诗词,是陆游生平生活履历的总结,是一个负任务的家长对子孙苦口婆心的嘱告。
字里行间,既洋溢着这位伟大爱国墨客的拳拳报国之心,又饱含着一位慈祥父祖对子孙们深深的亲情、浓浓的爱意。

教诲子孙继续明净家风,严于律己、勤于修身,是陆游家规家训中突出的一点。
这是墨客生平仕途和人生履历的总结。
陆游在《放翁家训》中要后代牢记“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和“廉直忠孝”的陆氏家风,克制贪欲。
他认为,“大抵人情慕其所无,厌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如果只是为了让人倾慕,除了知足虚荣又有什么好处?贪得无厌只会害了自己。
因此,他告诫子孙,常能“如是思之,贪求自息”。

他告诫外出当官的儿子与侄儿为官要清廉:“清若鹤林泉”、“节若江水清”。
儿子陆子龙去吉州(今江西吉安)上任,陆游在《送子龙赴吉州掾》的诗中,叮嘱他要明净自守,做个耿介的好官,“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
至于自己,温饱即可,叫儿子不必为此想念,即便衣衫破旧被人嘲笑,也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他乃至还主动哀求朝廷停发俸禄。

陆游在家训中十分强调读书修身的主要性,认为实践才能出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已成为不朽名言。
在陆游看来,读书是陆家的传统:“五世业儒书有种”,“读书守素业,蝉联二百年”。
陆游祖父陆佃以苦读有名,父亲陆宰则是浙东著名藏书家。
陆游六岁起就受到父亲启蒙,这对陆游的人格、思想、治学等方面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因此,陆游对自己儿子的读书学习也时常予以勾引与鼓励。
他疏导子孙多读经史,养成宽厚待人、谦恭有礼的品行;他教诲“学贵身行道”,不仅要读书,更要躬身践行。

陆游还坚持严管才是厚爱的治家之道,对后代的管教少焉不敢放松,“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他相信这样严加训诫十年,子孙自然会养成良好习气和风致,否则将来就会后悔。
迟暮之年,壮怀之余,陆游仍旧“惟顾念子孙”。

【陆游家训摘编】

世之贪夫,溪壑无餍固不敷责。
至若凡人之情,见他人服玩,不能不动,亦是一病。
大抵人情慕其所无,厌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使人歆艳,于我何补?如是思之,贪求自息。
若夫天性澹然,或学已到者,固无待此也。
——摘自《放翁家训》

【译文】

世上那些贪婪的人,其希望像沟壑一样难以填满。
至于一样平常人的脾气,见到他人的华服珍玩,不由得怦然心动,也是一个大毛病。
大抵人之常情便是倾慕自己没有的,不珍惜自己已有的。
但也该当想一想,这件东西若归我所有,究竟有什么用途?让别人倾慕我,对我又有什么好处?若能这样想,贪心自然就平息了。
至于那些天性淡泊,或者学问已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当然就不会有这种动机了。

人士有吾辈行同者,虽位有贵贱,交有厚薄,汝辈见之,当极恭逊。
已虽高官,亦当力请居其下。
——摘自《放翁家训》

【译文】

在我的同辈人中,虽然有的人地位崇高,有的地位较低,有的交往甚笃,有的来往不多,但你们见到后,都要恭恭敬敬。
纵然你们做了高官,也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