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世中的薄命红颜,无人静美如李清照

千年尘凡中,论女子,婉约无人能及,刚烈无人无人能及。

她是一个美女,一个才女,一枝傲梅,一缕喷鼻香魂。

她的人生,如波澜起伏;她的才华,如流水清丽;

年少不懂李清照读懂已是悲痛人李清照10首经典诗词流传千古

她的作品,如天上的星辰,光耀千古。

她有过俏丽的人生,有过娇羞的哀怨,有过家国之恨,有过离乱之苦。

她豪迈:“生当为人杰,去世亦为鬼雄”;

她婉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她忧伤:“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

她痛楚:“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年少不懂李清照,读懂已是伤心人!

人生如梦,伤心如昨。

真正爱过的人,才知道失落去的痛;真正失落过的人,才知道痛得有多深。

让我们从李清照悲欢离合中去体会她的诗词,亦从她的诗词中去体会她的悲欢离合,那些至今还令人冲动和忧伤的千古诗词: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去世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诗,此首最有名。
此诗作于“靖康之乱”、北宋灭亡不久,高宗赵构作为南宋天子,在金人的追击下忙忙似丧家之犬,不但全无斗志和气节,连国家和公民也弃之不顾,李清照身罹国难,家破人亡之际,更是对统治者的行为感到低劣可耻,故通过思念项羽来发泄心中不满。

历代以来,以项羽业绩咏史者不少,但取向各有不同,如唐代杜牧《题乌江亭》:“卷土重来未可知”,认为倘若项羽勇过乌江,可能东山再起;如北宋王安石《乌江亭》“肯为君王卷土来?”认为项羽失落政失落心,即便重来,但老百姓也不一定乐意。
只有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从项羽的精神代价上挖掘,生为“人杰”,去世也要做“鬼雄”,生要有为,去世亦壮烈,项羽不是不能、不肯过江东,但过了江东的项羽就不是项羽了,写出了项羽这位失落败英雄的可敬不佩之处,发出了国家灭亡、公民遭难时共同叫嚣!

此诗出自一位以婉约著称的女墨客之手,让人不禁生出“巾帼远胜男子”之慨!

《浯溪复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选一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复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苑桑羯鼓玉方响,东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去世。

去天尺五抱甕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民气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算夜,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
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

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李清照在词域乃婉约派,但诗歌翅文采风骚,不同凡响,字字有惊雷之势。

开元天宝之事,咏叹者多矣,有歌咏,有哀叹,李清照却能眼睛睿智,笔力遒劲,畅快淋漓地批评了唐玄宗的荒淫奢侈,内有乱国之妃后,外有专权之奸臣,国家焉能不衰、不乱、不亡?

李清照不仅是一位诗词大家,更是一位识见卓越的史论家。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诗,常以豪放纵恣的笔调写激情悲怆之怀,但她的词,大多却是以舒缓之笔写生活细节,写寂寞、凄美、伤感、哀惋之情,划归婉约一派,代表了她大多数词作的风格,是名副实在的。

这首《如梦令》是她特年轻时写的,听说当年她还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女,此词一出,李清照急速震荡文坛,名动朝野,也让此时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茶饭不思,夜夜失落眠,因这首小令而耽于相思,后来,这首小令不经意竟成了二人喜结连理的“媒人”。

这首小令才短短六句,读去恍如当代人看电影,有场景、有人物、有情节、有对话,哈哈,这切实其实便是千年前一个绝世才女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电影,而且末了还成为了永远不衰的经典。

《一剪梅》

红藕喷鼻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肃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也是李清照年轻时所作。
据史料记载,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不久,赵明诚负笈远游,李清照独守深闺,思念丈夫,伤别离之际,写下这首《一剪梅》寄给赵明诚,表达相思之情。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脱胎于范仲淹《御街行》:“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句,但李清照的之句不但更工致,而且效果更佳,对应奥妙,构思奇特,让人线人一新。

《蝶恋花》

暖雨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攲,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更阑犹剪灯花弄。

李清照写思念的词,其情常常浓得化不开。

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感情不是彼时一样平常夫妻的感情,古书说李清照“诸书皆曰与夫同道,故相亲相爱之极”,可见情极洽、爱极深,而那种心领神会之感又非平凡措辞所能表达,故常常在词中诉说,此词即是个中之一。

此词作于北宋末的靖康二年(1127)稍后,夫妻二人本来闲居青州(今属山东潍坊)已达十年,赵明诚忽接到朝廷任他为江宁(今南京)知府文书,随后匆匆就道,却未携带爱妻李清照,将她留在了青州,李清照锁在闺中,漫长的日子里,闲愁无计,“已觉春心动”,思念如打开了泄洪的水闸,无法低廉甜头,肆意流淌。

真是,蝶恋着花,不能自已的事情。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薄暮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诗是李清照赠赵明诚之作,赵明诚不雅观后叹赏不已,惭愧之中,争胜之心陡起,起誓要作一曲词赛过乃妻,遂闭门谢客,废寝忘食,连作三日三夜,得词50余首。

随后,赵明诚将自已这50多首词,连同李清照的《醉花阴》一并给好友陆德夫审阅,请他“月旦”一下。

陆德夫把玩再三,然后感叹道:“此中词50余阙,唯‘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

赵明诚气得没吐血!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喷鼻香。
何须浅碧深赤色,自是花中最高级。

梅花妒,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的咏物词不多,此为个中俊彦。

绝胜之处,在于不仅揭示了桂花的独特风采,也展现了桂花异于其他各花的独特精神,还随后发出了一番充满诗意、别开生面的议论。

桂花以喷鼻香名世,却不争碧、不争红,光荣暗淡中如一个娴静、淡定、俏丽的淑女,将浓郁的芳香洒向人间,因此堪称“花中最高级”。

桂花每年中秋都芳香如故,但如桂花一样的女子却现代少有。
经历国破家亡的苦痛,李清照在精神上更加复苏和独立,此词作于青州生活的十年间,阔别都邑的鼓噪,阔别官场的争斗,李清照以桂花自况,以词言志,要做一个如桂花一样虽“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始终能芳香如故的人。

《武陵春》

风住尘喷鼻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词作于浙江金华,韶光是绍兴五年(1135),是李清照逃难暂住之地,此时,离北宋灭亡已有八年,但金兵的铁蹄已经深入长江沿线,南宋那些天子大臣们,只知道逃跑,从北方逃到南方,从商丘逃到江浙,从黄河流域逃到长江流域。

金华的春天虽然还是春天,但没有家国、只有逃难的春天再也不是那个春天了,物是人非,还没开口说话,早已泪流满面。

听说金华双溪(义乌江、武义江)的春光好,可惜小船载不动我满腹的愁绪。

李清照在宋朝南渡之后所写诸词,已经很难感到其蕴藉婉约的味道了,代之却是国恨家仇的凄凉和喟叹,读之,令人伤怀,催人泪下。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蔼象,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喷鼻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侧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干瘪,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是李清照晚年流寓杭州时写的。

逃到南方之后,李清照常常思念故都汴京,这些往事旧迹,入词后便成了《永遇乐》之类。

杭州临安的元宵节,热闹非凡,繁花如昨,良辰美景,,喷鼻香车宝马,酒朋诗侣,却有不知身在何处之感。

汴京元宵节也如杭州这般热闹,只可惜,那些都是回顾里的盛景,影象里的人事,都只在影象里才有,如今啊,不想去,人老了,风鬟霜鬓,心也老了,国破家亡,偏安一隅,“西湖歌舞几时休”?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干瘪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小雨,到薄暮、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最好的词,也是历代词作中最残酷、最刺目耀眼的星辰,这是李清照写了一辈子词之后,站在一代词宗的峰巅、经历人间沧桑、看尽物华木朽之后的厚积薄发。

措辞明白,节奏错落,韵律和谐,营造了一种浓得化不开的绝世孤独的氛围。

大好山河啊,美满家庭啊,幸福爱情啊,都在一片风吹雨打中远去,人远去,心亦远去,剩下的,只有这亘古的寂寞。

李清照是饮酒的,该当酒瘾大,量或许不大,三杯两盏,喝的实在不是酒,是寂寞!

李清照的10首经典诗词,展现的是李清照的千古才情,是她的家仇国恨,是前世离乱,是万古悲哀。

实在,一个才子才女的经历,都会在其诗词中展现,无论是风花雪月,男欢女爱,抑或国恨家仇,天上人间,墨客词人都会付诸笔端,很多,都成为了佳构,且构成了历史长河中诗词天空中满天的繁星,残酷夺目。

历代才子才女数以千百计,但真正雁过留声、作品留名的,只有那么几位,屈指可数。

他们的经历,浓缩在他们的诗词中;

他们的诗词,印记住他们的跌宕起伏的人生。

本日,给大家推举一套由《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纳兰性德词传》《仓央嘉措诗编》组成的合集,这套书不但网络了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仓央嘉措的诗词作品,而且通过他们的生命经历来阐述他们的作品,以词解人,以人说词,说尽人间沧桑,人生世事。
让千年之后的我们,通过诗词,更深刻地去认识和理解他们,真真切切地品悟儿女之情,山河之叹。

这套书共四册,原价146元,头条做活动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