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来源于:泽庐字画

文 章 内 容 引 导

王羲之

书法  五字口诀铭记心中初学者必看

宋代梁楷的《王右羽书扇图》中王羲之的执笔办法也是二指单钩法。

与他同时期的大画家顾恺之所绘的《斫琴图》中,人物执笔为二指单钩。


庄天明

庄天明先容,二指执笔法实在是一种以食指为主、以大拇指为辅的执笔方法,是一种最大略灵巧的执笔方法。

庄天明原来用三指法,练习二指单钩法数月后创造“笔不但不掉了,笔与指的敏感性与灵巧性凸显出来。

羊毫执笔的五字口决:

“擫(ye按)、押、钩、格、抵”

如何用腕:

1.着腕,即手腕贴于桌面。
用于写羊毫小楷及钢笔字。

2. 枕腕,将右手腕枕于左手背上。
适宜写小楷和中楷。

3.悬腕,即肘着桌面而虚提手腕,适宜写中楷、大楷以及小行书。

4. 悬肘,即腕肘皆离开桌面。
适于写大楷、行草书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详细分解

五指执笔法

详细的握笔方法是:

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

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枢纽关头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

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

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

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

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同样是五指执笔法,又因手格的伸开和并拢、笔执在指尖处还是手指第二枢纽关头处而形成多种形式,古人称之为“凤眼”、“虎口”、“鹅头”等五指执笔的不同态势。

枕腕、悬腕与悬肘

枕腕 :枕腕是执笔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书写的方法。
也有采取一种叫“臂搁”的竹片来搁手的,一样平常用于夏天,因夏大随意马虎出汗,手上的汗水随意马虎将纸洇潮。
用枕腕法书写羊毫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稳,适宜于写小楷或一寸见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搁去世了难于移动。
如果再写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悬碗来书写。

悬腕 :悬腕是执笔的手腕悬起,离开桌面,肘臂仍靠在桌上的书写方法。
这种方法,手腕活动范围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枢纽关头还是靠在桌上,仍旧比较平稳,可写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
如果写对联或大字,就要用悬肘法来书写。

悬肘 :悬肘是执笔的手臂全部悬空来书写羊毫字的方法。
这种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没有一点妨碍,可以任意挥洒,不管写大字、小字都很适宜,是最佳的书写办法,也是书法家普遍采取的方法。
宋代的大书法家连写小楷字都用悬肘法来写,可见他功力有多深。

运指、运腕与运肘

写羊毫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折衷动作来完成的。
纯粹用手指的拨动来完成点画的书写的叫“运指”。
由手腕的运动来完成笔画书写的叫“运腕”。
由手臂和肘部的折衷动作来完成笔画书写的叫“运肘”。

初学者,执笔该当低一些(离笔根约1寸),使笔画稳健些。

执笔高了,变革大,写楷书就不随意马虎节制。

还有执笔的松紧问题。
执得太紧,手太用劲就会抖动且手指疼痛。
执得太松,一点力也不用,笔就会掉下来。
对付初学者来说,从未拿过羊毫,生理比较紧张,因此可适当放松些。

当然,写字不是不用力,古人说“力在笔尖”,是要将力量通过执笔的手通报到笔尖上,不能勾留在手臂或手指上。

写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去世力。
巧力来自久练,这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会骑了,习气整天然,并不觉得到自己在用力。

写羊毫字如果觉得不到自己在用力,运笔自若了,也就过了执笔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