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民气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这首诗读之以是读起来像民间谚语俚语,便是由于它是刘禹锡模拟民歌写的。
刘禹锡曾在一篇序引中说,他在建平时听到儿童唱竹枝词,这是一种联唱的歌曲,有人吹短笛伴唱,击鼓为节拍,歌的人同时也舞,谁虽得多,谁就胜出。刘禹锡还说,当年屈原在湖南,听到当地民间巫师唱的迎神送神歌的歌词很猥琐,以是改作较文雅的九歌,至今当地人还在用他的歌词作为舞曲。刘禹锡仿效屈原,写了九首《竹枝词》,使当地能唱的人流传开去。
刘禹锡所写的九首《竹枝词》,最经典便是这一首。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前两句以瞿塘峡的地理形势起兴。瞿[qú]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峡中多礁[jiāo] 石险滩,水流急湍,形势最为险要,古有“瞿塘天下险”之称,以是说“人言道路古来难”。嘈嘈,是流水下滩发出的喧华声。
长恨民气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后两句从地理形势的描写转到对民气的感叹。瞿塘峡地理形势凶险,多波澜,那是由于瞿塘峡水底不平,多礁石,然而民气却不一样,在普通的平地之上,都会掀起波澜。
这首诗有着警世的意味,却用民歌的形式写出,使得诗中对民气的感叹,有如从悠悠历史、攘攘万民中来,更有悠远深长之感。“人言道路古来难”虽是说瞿塘峡的道路艰险,但已有世路困难的兴味。“长恨”二字则传达出墨客对付民气深深的失落望感。
刘禹锡生平仕途跌宕起伏,从前永贞改革失落败,屡受政敌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流放,他在自己的诗中写道:“巴山楚水悲惨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他被贬官到边远的地区,呆了二十三年之久,可谓深知民气之凶险了。
瞿塘之险可见,民气之险难测,刘禹锡的这一句诗,写尽了民气的凶险,以是化入民间俚语,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