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这首诗,写的是深秋时节,在一座高楼之上,不雅观赏星月交辉、霜落满天的夜景,但是我们读来,却能够感想熏染到极大的升华的艺术之美。
李商隐笔下所能带给我们的,是远超实际景物的艺术营造之美。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李商隐月夜登楼为我们写下了这首意境绝美的七言绝句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这首绝句的意思是很大略的,如果翻译成当代汉语,只不过是说:鸣蝉已经不叫了,但是南飞的大雁却叫了起来,站在百尺高楼之上,看远处月色与水面相接如华;天上的青女和嫦娥,本就耐得住清冷和孤寂,她们一定会在月宫中比较谁的身材和容颜更好吧!

李商隐的这首诗很有味道,角度也很独特。

本来,秋日是草木凋零的衰落时节,我们眼中看到的统统,彷佛都是枯萎和黄色,是单调的。
但是秋日正由于天高云淡,以是夜晚的玉轮会更显清亮,于是借助于神话传说,墨客想到了月宫中的绝代佳人,想到她们的绰约风采,而且墨客彷佛还阐明了她们为什么能够如此姣美的缘故原由:正由于她们能够耐得住寒冷,以是才会这样美好啊!

墨客在这里写的是霜月,但是却不从霜月下笔,而是通过写青女、嫦娥来象征,写她们的美好,写她们能过耐得住寒冷的磨练,可以说,墨客这里是有一些出生之寄托的,是李商隐性情中高冷、不随波逐的表现。
正如王夫之所言,“兴在故意无意之间”,此处正由于李商隐的不刻意,以是更显得自然和生动。

还有,李商隐的这首诗在艺术上也非常具有特色,将神话传说和现实景物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令人颇感迷离和凄美的整体。
秋深了,夜也深了,蝉停滞了聒噪,溘然一声雁叫,划破了全部的寂静,墨客站在高楼之上,了望水天相接之处,清月姣姣,恍如绝尘瑶池,以是墨客脑海中涌现了“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的景象。

《唐贤清雅集》中评价说:“托兴幽渺,自见风骨”。
此言不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