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种阴郁的政治环境下,普通平民子弟想要通过仕途进入上流社会难于登天。
820年,山东菏泽的一个盐商家庭又新添了一个儿子,名为黄巢。

黄巢从小就表现出分歧凡响的天赋,粗通笔墨,长于骑射,有着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
大概是命中注定,黄巢天性喜好菊花,年轻时曾写有一诗: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喷鼻香冷蝶难来。

黄巢的两首菊花诗见证了他从意气少年到唐朝掘墓人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是一首非范例托物言志诗,前两句是描写菊花不畏寒的特性,一样平常文人写到这里,总会不自觉的以菊花自励,借菊花抒发自己的气节,或者歌颂菊花的刚毅品质。

然而,斗志昂扬的黄巢却突发奇想,他为菊花感到不平,并大声喊出“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青帝是传说中五天帝之一,主春天行令。

关于这首诗的详细创作韶光,宋人条记说是黄巢五岁时。
后经由考证,此说不可信,按照常理也不可能出自五岁儿童之口,该当是黄巢青年期间的作品。

和当时大多数家境殷实的子弟一样,黄巢也想通过科举摆脱自己的社会阶层,毕竟贩子在那个时期社会地位并不高。
不料,黄巢连续多次落榜,这让贰心生怨气,于是写了一首更出名的菊花诗: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玄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喷鼻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如果说第一首菊花诗只是显示出黄巢非同平凡的抱负和格局,那第二首菊花诗便是赤裸裸的叛逆宣言了,幸亏唐朝还不盛行笔墨狱,如果在清朝,他早就被拉到菜市口了。

写完这首诗后,黄巢彻底放弃了科举之路,继续父业做起了盐商。
很快,黄巢就成为山东菏泽一带的盐商领袖,人望颇高。

874年,河南濮阳的私盐贩子王仙芝逼上梁山,一韶光天下云集相应,声势大涨。
第二年,黄巢眼看王仙芝势头良好,也带领自己的家族举叛逆旗,这一年他已54岁。

与王仙芝合兵后,黄巢逐渐显示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并在王仙芝战去世后,成为义军领袖,号称“冲天算夜将军”,呼应了他曾经写过的那首菊花诗。

其后六年韶光里,黄巢如同一只野狼闯入了羊圈,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横冲直撞,将全体大唐搅得天翻地覆、一片散乱。

可惜的是,由于缺少计策眼力,也没有足够的政治聪慧,黄巢只是一味的游击作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和严格约束士卒,终极被军阀们围攻,落得个兵败身死的结局。

只管叛逆以失落败告终,但黄巢却在实际上摧毁了唐朝末了的元气,他给唐朝挖好了宅兆,却没能将它亲手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