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三国〕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遇际会,毕力遐方。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

一天一首古诗词  古诗词司马懿燕饮歌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燕饮歌,唐诗宋词古诗词,6分钟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译文

天地开辟,曹魏代汉,如日月重新绽放光芒。

本日遭遇风云际会,“我”当尽力奉命讨伐迢遥的辽东

“我”将要肃清流寇,再衣锦回籍。

且看“我”扫平天下,一统河山,完成大业。

等待功成名就,届时功成身退,自当告退归里,与乡亲们同乐。

注释

《燕饮歌》:别号《晋高祖歌》、《歌》、《征辽东歌》

重光:重新见到光明。

毕力 一作:奉辞

逋秽:贬称流寇。

总齐八荒:意为整顿、管理所有的地方。
“八荒”,犹言八方。

舞阳:当时司马懿被封为舞阳侯。
舞阳在今河南舞阳东南。

赏析

这是三国曹魏期间司马懿的一首言志诗。

这也是司马懿唯一的一首诗。

曹魏景初元年(237)七月,公孙渊自主为王,是为燕国,并在魏国边疆进行骚扰。
景初二年(238),魏明帝派时任太尉的司马懿讨伐公孙渊,双方在襄平展开激战,八月城破,公孙渊被俘。
自此,辽东地区直接归于魏国统治。
这首诗便是写于出征时途经故乡温县(今河南焦作温县),亲友相送,司马懿感慨而作。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天地开辟,曹魏代汉,如日月重新绽放光芒。
开头八字,就开王者风范。
颇有曹操《短歌行》,“日月之行,若出个中;星汉残酷,若出其里”之气势。
人生涯着,当如日月一样,干出一番奇迹,让自己发光发亮,彪炳史册。

“今遭际会,毕力遐方。
”本日遭遇风云际会,当尽力奉命讨伐迢遥的辽东。
“毕力”,便是尽力。
“遐方”,便是远方。
征伐辽东,去百日,回百日,战百日,六十天休整,须整整一年韶光,不可谓不远,不可谓不辛劳。
但是,征辽东,平公孙渊,无疑成为司马懿生平最高光时候。
这便是“今遭际会”。
曹芳就下诏夸奖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

“将扫逋秽,还过故乡。
”将要肃清流寇,再衣锦回籍。
“逋秽”(bū huì),流寇,这里指公孙渊。
“还过故乡”,即出征前。
等扫平辽东,再回故乡,与父老乡亲醉饮。
衣锦回籍,是每一位王者之梦。
项羽说,衣锦不回籍,如锦衣夜行。
刘邦还乡作《大风歌》称:“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司马懿的年夜志壮志,直追古之英雄,颇有匡扶宇宙之才。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扫平天下,一统河山,完成大业。
“总齐八荒”,有整顿、管理八方之意。
“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
这里意为全天下。
这两句大气磅礴,叱咤风云,壮志凌云,使人感想熏染到墨客内心的强大气场。
司马懿之志,不在儿女情长,不作儿女之别,就连留别诗,都写得如此荡气回肠,一扫离去之悲情,而具备了宏阔的非凡气度,令人心胸开阔,振奋民气。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等待功成名就,届时功成身退,自当告退归里,与乡亲们同乐。
司马懿被封为舞阳侯。
“舞阳”,在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
“待罪”二字,本是自谦之辞,钟惺评为“老奸之言”,当是结合后来的“高平陵之变”而评的。
实在,倘若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能够多活一点,司马懿也是切切不敢有非分之想的。
此时,可以认为其是肺腑之言。
只不过,曹芳年幼,曹爽欺人太甚,不得不反。

从整体诗境上来说,司马懿不失落为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其治国平天下之空想,贯穿全体诗中。
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年夜志壮志、展翅高飞、匡扶天下、一统河山的英雄形象。
其诗亦彰显了“汉魏风骨”年夜方凄凉、雄浑深奥深厚的诗风特点,是为言志诗中的绝妙佳作。

赏析来源"大众年夜众号:古诗词日历,作者: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