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月临深宇空思静,晓近悄声入远歌。

曦影微朦初缓醒,心随昨暮岁跎蹉。

十大年夜顶级诗人七绝后续

此诗是唐珙辗转流落到湘北青草湖时,于某个秋夜所做的纪游诗,创作韶光不详。
此篇是元末明初墨客唐温如的传世之作。
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然而,便是这一首诗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他。

二、《赠别》唐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仲春初。

东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生绡掩面晴光照,顾盼千回渐次疏。

慢桨轻波一叶渡,摇摇荡曳远难书。

这首诗是墨客杜牧在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所作。
当时作者由淮南节度使掌布告升任监察御史,离扬州奔赴长安,与在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

三、《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烛炬,轻烟散入五侯家。

民居破陋空遮蔽,饥馑恒亡啄骨鸦。

晓出豪门堆剩黍,晴升高照

韩翃,唐代墨客。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当选拔为中书舍人。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新奇,在当时传诵很广。

四、《题都城南庄》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遗喷鼻香犹有满庭占,故影萦怀却未同。

故影遗喷鼻香终似幻,只留追忆怅无穷。

此诗的详细创作韶光不详。
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中记载: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俏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
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

五、《滁州西涧》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娇花湿润青石倚,萤火熹微缀夜明。

风送芳馨飘去远,盘桓隐径破荆迎。

一样平常认为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作者非常喜好西涧清幽的景致,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小诗。

六、《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喷鼻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壁立空悬白练影,奔驰声动远无边。

雷霆惊破林深静,只恐升龙啸跃渊。

这首诗一样平常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七、《离思》唐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

今时孤影襟沾泪,无有清芳嗅醉醺。

几许年华轻逝去,伤情从此断相闻。

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伤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穷苦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
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去世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是个中比较著名的一组诗。

八、《沈园》宋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蕊谢残红铺满地,尤怜昔对锦笺裁。

玉轮悲悯云遮面,一点孤星伴泪腮。

《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重逢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绸缪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九、《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萧瑟迎风霜改鬓,离舟远影寄飞凫。

待时花里逢君面,共语逍遥千盏沽。

  这组诗大约作于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市)丞时。
王昌龄在开元二十七年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仍属谪宦。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离。
并作下此诗。

十、《清平凋》唐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东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动影凌波纤素手,凝喷鼻香沁润艳初秾。

卷帘倦卧桃绯靥,便引仙鸾落九重。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
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的沉喷鼻香亭不雅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
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本首诗便是个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