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跟墨客的名字一样,意境空灵绝美,韵律婉转起伏,犹如海潮之音。下面我们就随着这首诗,来一趟奇幻绝妙的空灵之旅。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第一句,交代了韶光地点。春天的夜晚,明月初升。
当我们读这第一句的时候,就有一种飘然于空中的觉得。从空中向下俯瞰,在那长江大海的交卸处,江流彭湃,海潮翻滚,江水与海水交融成一片,明月从海潮中一点一点升起。
随着明月的升起,江水波光粼粼,不知有几千里远。明月随着长江一起流淌,没有一处没有印下明月的影子。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从空中向下看去,江流婉转,形成一些牛轭湖和洲渚。月光穿过花林投射到地上,如同一簇簇小小的冰雹。月光像流霜一样穿行空中,却觉得不到月光的流淌。月光照在白沙上,二者融为一体,已经看不出白沙的踪迹。读了这一句,觉得自己也跟月光融为了一体,随着月光欣赏大江穿行大地的美色。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纵目迢遥的天涯,大江与天空交融在湛蓝中,干净的没有一粒纤细的尘埃。只有一轮明月,孤孤单单地挂在空中。读到这里,油然生起一种旷世未有的孤独感。这一轮明月,也不知孤独地挂在这里多少个岁月了?不知什么人第一次见到玉轮?也不知什么时候玉轮第一次照见人?明月的孤独结束了吗?彷佛没有,她看着人们生老病去世,一代一代的轮替,只有她彷佛没有什么变革。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也不知道江月在等待什么人,只见这光阴犹如江水一样不断地流逝。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一片白云悠悠远去,青枫浦上却泛起离去的愁云。不知谁家的游子依然在外流落?也不知谁家的媳妇在月光下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清冷的月光照耀在女人的妆镜台上,更加深了女人离去的愁绪。相思的人在月光里不安地徘徊,几度想把相思的愁绪抹去。但相思始终像照在门帘上的月光一样卷不去,像捣衣砧上的月光一样也拂不去。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这个时候,彼此相望却望不见,彼此相语也听不见,只希望相思能够随着月光照耀到夫君的身上。相思的鸿雁,不管怎么飞,都飞不出清冷孤独的月光。相思就像鱼龙在水中潜下去又跃上来一样,让心儿泛起一阵阵相思的荡漾。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昨天夜里,梦到潭边的春花谢落。春天已经由去一半了,还没有回家。韶光像流水一样,即将送走春天。明月从江潭上空着落,并转移到西边去了。意思是,春心将灭,相思亦去。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相思之情,像斜月逐步沉入海雾一样,深深地藏在心底。从碣石山到潇湘之地很远很远,不知道有几个人能够趁着月色赶路。相思像落月一样牵引着人们,行走在江边微风摇荡的树林中,满江边的树木都为之冲动。
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韵。九韵如潮水一样平常,一波一波涌来。
诗从伟大空灵开始,一步步走入孤独,又从孤独走入相思,再从相思走入归途。
这首诗字面上的意思是如此。本色上,是从无常、空灵和孤独中感召到道的召唤,由此勾起心底回家的渴望,并踏上归途。诗中,明月一贯是道的代名词。碣石是指去世,潇湘是指生。人们在死活中流转,路途迢遥。没有几个人会想起回家的路,并不平不挠地往家赶。#春江花月夜##诗词赏析#
#记录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