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辋川庄作》王维七律的代表作,可以说是他七律的压卷之作。这首诗将山中积雨之后的生活图景,写出了审美上的代价,让人在这种美的感想熏染中,得到一次通透的洗礼。
我们来看它是怎么写的。
第一句,积雨之后,烟火缓缓上升,一个“迟”字,写得极为贴切,由于久雨之后,空气中的温度非常大,烟雾碰着空气中的湿气,就会上升得非常缓慢。由于久雨,人们已经良久没有出来活动了,现在放晴,农人们便纷纭出来干起农活,妻子们便蒸蒸藜炊黍,给田地里的丈夫送饭。第二句“蒸藜炊黍”,紧扣着第一句“烟火”二字。
三四句着重描写辋川积雨后的风光,被清人方东润评为“万古不磨之句”。空漠的水田之上,白鹭翩跹飞舞,树木的浓荫之中,黄鹂清脆啼鸣。“漠漠”、“阴阴”两个叠词,读来极富声韵之美。“漠漠”,形容水田广阔,但不是仅是大略的广阔,从这两个字中,我们仿佛能看到水田反射的日光,有一种天地广漠眼底空茫的意境;“阴阴”,写雨后的大树,更加繁密茂盛,境界幽深,我仿佛能感想熏染到那浓郁的树叶上的点点水点。
四五句写回墨客自身的活动。墨客在山中静修,不雅观看雨后的木槿花,饿了就在松树下折下带露的葵菜,来做素斋。他看木槿花,雨后的木槿花,更艳,更美。然而木槿花朝开暮落,悄悄地看着一朵艳丽的木槿花初开、盛放,再到凋零,此种情境,有一种极致的美的体验。而那葵菜,它含着这场久雨的气息,那带着天地自然的味道,可以说是人间最美的美味。
末了,墨客用两个典故,解释自己在这人间大美面前,忘怀了争名夺利之心。
山水田园,险些每个墨客都写,但很少有人能写王维这个水平。王维伟大的地方,在于他将生活作为一个审美工具,用审美的眼力一看生活中的细节,然后在美中超脱自我。
二、崔颢《黄鹤楼》崔颢的《黄鹤楼》,是可以跟诗圣杜甫的《登高》竞争“唐人七律压卷第一”的作品。
这首诗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开篇三叠“黄鹤”,但是我们要透过这表面的笔墨技巧,去体味背后的情绪,才能体味到这首诗的真味。
前三句反复说的便是一个典故,便是曾经有神仙在黄鹤楼飞升,神仙是费祎还是王子安实在并不主要,主要的是在这种反复言说中,传达出了墨客对神仙的无限神往,然而仙去楼空,唯有天涯白云,悠悠千载,使人顿生世事茫茫之感慨。
诗人为什么神往神仙,由于神仙是一种超脱的象征。人生天地间,总是受着各种各样的束缚,因此每个人渴望着超脱,豁达出苏轼,也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然而仙迹渺茫,想要真正的超脱是何其困难,以是当墨客从仙迹的抱负中回到现实的情境,便见天高地广,草木历历,芳草萋萋,从而生出一种深邃的孤独之感。天地越广大,个人就越微小,越孤独。
一个人孤独的时候,最随意马虎想起的便是故乡,以是第七句便追问“乡关何处”,寻求个人与亲人的联结,但是故乡看不到,墨客陷入了更深的孤独之中,“烟波江上使人愁”,墨客置身地浩渺天地、广袤宇宙中,却无所凭依、无所凭依。
孤独感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觉得,以是崔颢的这首《黄鹤楼》也就随意马虎引起人的共鸣。
三、杜甫《登高》在电视剧《庆余年》中,主角范闲默写了杜甫的这首《登高》,声称,假如有人写的诗比这首诗好,他便不再写诗。范闲之以是这么有底气,是由于这首诗被历代很多诗评家评为“唐人七律第一”。但是,这首诗用电视剧中的措辞读起来,实在连韵都不押(用唐人的措辞读起来是押韵的),更别说没有一首诗能绝对地比任何诗都好,由于真正的好诗都是各有各的好的,杜甫的《登高》跟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就无法作出比较。以是但凡有点欣赏水平的人,看到范闲的这种行为都会以为很可笑,不过看一部爽文改编的电视剧,就不要计较那么多了。
《登高》这首诗气候高浑博大,情绪沉郁凄凉。开篇便从高下两处来写登高了望之景,高处狂风劲急,天空高远,却有声声猿哀传来,低处江水清澈,沙砾洁白,飞鸟低回盘旋。在首联中,杜甫描述了一幅极富层次的秋天景色图,这情景里有声音,有颜色。空间上有高远,有低矮,音调上有高亢,有低回。就像交响乐中的高低音混响,奋亢的悲慨与低回的呜咽纠结在一起,形容奇妙莫名的境界。
第二联将空间无限地推广,在无边无涯的树木中,狂风将树叶萧萧吹下,那从无尽的远方奔驰而来的长江,又又滚滚东逝,流向无尽的远方。“萧萧”,使人如闻木叶窸窣之声,“滚滚”,使人如见长江彭湃之状。
三四联,墨客将自己内心的痛楚一吐而出,离家万里,孤独一人,登台悲秋,他已经被悲苦的人生磨得两鬓斑白,潦倒得连酒的喝不起。
杜甫的这首诗,已经冲破了格律诗的限定,它八名皆对,没有起承转合,而是将沉郁凄凉的情绪跟苍茫广大的景象交织在一起,不知所起,不知所终,犹如一首大气磅礴的交响乐,将我们带入一种极为震荡的艺术境界中,就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每一个音符,都敲击着我们的心灵。
四、杜甫《蜀相》诸葛亮是历史上贤臣的代表,是文人的模范,他刘备的关系,是文人最空想的君臣关系,但诸葛亮终极的失落败,又让人无比嗟叹,以是历来有许多文人写诗歌咏诸葛亮,杜甫的这首诗,便是歌咏诸葛亮的诗作中最经典的一首。
开篇的“寻”字,便含有墨客带着追慕先贤的心情来探求丞相祠堂,“柏森森”三字透露出庄严肃穆之感,再次渲染墨客内心的崇敬之情。然而,祠堂里却一派荒凉景象,解释众人已经很少来祠堂了,“自”、“空”二字,含着墨客杜甫对世道民气的痛惜之情。
然后,杜甫用一联,便极为凝炼地概括了诸葛亮的生平。“三顾茅庐”,是明主对贤才的礼遇,这是杜甫生平最渴望的事,也是传统文人最渴望的事,“两朝开济”,则是诸葛亮“鞠躬尽瘁,去世而后已”的忠臣精神。
但是,就算是诸䓪亮这样的贤才,遇上了刘备这样的明主,终极的结局却是“出师捷身先去世”,这如何不让人伤心泪下呢?
五嗣奭《杜臆》中说:“出师未捷,身已先去世,以是流千古英雄之泪也。盖不止为诸葛悲之,而千古英雄有才无命者,皆括于此,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五、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b诗是杜甫“平生第一快诗”,全诗单写墨客听到唐军收复河南河北时的喜悦心情,本来是一种很纯挚的喜悦,但却被写得跌宕起伏,极尽笔法之能事。
开篇墨客一听到,第一反应是哭,让人感到意外,细想却又在情理之中,当人溘然被一个巨大的狂喜击中,第一反应每每q一联连用四个地名,采取句中对加流水对的技法,让墨客的喜悦之情绵延无尽地流动。
读杜甫的这首诗,你会不自觉地随着诗中的杜甫手舞足蹈起来,这便是诗圣诗笔的传染力。
六、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元稹的《遣悲怀三首》,是悼亡诗中的精品,它与苏轼的《江城子·十年死活两茫茫》,堪称悼亡诗中的双壁。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这首诗写:曾经与妻子戏言去世后之事,如今却成了现实,再想起昔日戏言,成了难以承受的痛,妻子的衣服施舍了,而妻子亲手做的针线,不舍得施舍,但自己又不忍心打开来看,想起与妻子的恩爱之情,便对妻子以前的仆众也产生了感念之情,晚上梦到妻子,醒来便给妻子烧钱,我知道这样的痛楚大家都会有,但对付一起历经穷苦的夫妻来说,想起来每件事都让人痛楚。
这样的诗,已经没必要在意技巧,它纯以极深的悲痛,刺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七、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是爱情诗中的千古名作。李商隐的爱情诗,舍弃了对详细情事的描写,而将爱情的提炼纯化,升华为结晶,传达出一种普遍的痛楚,从而有了一种永恒的艺术美感。此诗的第二联便是对相思的极致描写,他没有写详细谁对谁相思,但让我们感想熏染到了无穷无尽的相思,充满无尽的哀伤与痛楚,但哀伤与痛楚的同时,依然忠贞不渝。千古情语,无出其右。
八、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小雨来》由于对李商隐无题诗的喜好,以是这里我再选一首,之以是选这首,是我以为这首诗将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写到了极致。
这首诗是难懂的,以是要细细剖析。诗的开篇写阵阵东风,杂着小雨拂来,荷花塘上,轻雷乍响。首联的描写,是有生理暗示的,东风杂雨而来,暗示主人公春心的萌动,轻雷则暗示躁动的内心。
第二联最难解,它写的是主人公住所的两个物件,金蟾喷鼻香炉和玉虎辘轳,喷鼻香炉上的金蟾咬着鼻钮,燃烧的喷鼻香烟丝丝飘入,玉虎辘轳,连着长绳,将水从井底打回。
这两句诗,我们只能从象征和隐喻的角度来理解。蟾状喷鼻香炉,它牢牢锁着,但喷鼻香可烧入,仿佛暗喻着欲紧闭心门,但情思依然透入,不可禁绝。井深水深,但是通过辘轳牵着井绳,依然可以将水打上来,这仿佛是内心深处的情思,逐步浮出来的觉得。这两句诗中,我们仿佛可以感想熏染到主人公想要压抑自己的情思,但却压抑不住,她处于一种压抑与捯压抑的痛楚之中。
第三联则比较随意马虎理解,用的是韩充女儿与甄姬的典故,在这两个典故中,都是女性主动向男性示好,它反响出民气坎的情爱是压抑不住的。
但是末了,主人公依然劝诫自己不要跟春天的花一起妄动春心,由于是她明白这样的爱只会走向毁灭。但你不要以为主人公自我劝诫就压抑住了春心,实际却是反语,就像无可奈何的挣扎,由于前面的各类铺垫,已经暗示了春心是压抑不住的。
明知道这爱情是不可能的,爱得越深一定伤得越痛,这无比美好的爱情神往一定化成灰烬,她深知如此,但仍旧无法压抑自己的爱,她必怀着这份爱走向毁灭,在古诗词中,恐怕再没有哪首诗词能写出如此具有悲剧之美的爱情。
九、李商隐《锦瑟》我常说,李商隐的《锦瑟》,是可以读一辈子的诗,由于它将人生平的感慨,化入一个个绝美的意象之中,让人可以永久咀嚼玩味。人生的梦幻、痴迷、执念、辽远的悲哀……全部融入了李商隐营造的诗境之中,我们无法指出它的某个意象详细指什么,但能感想熏染到它的美,能从个中品味到我们人生中的各类感情。
没有一首诗能像李商隐的《锦瑟》这样无所不包,它是诗中的诗,这五十六个字,是汉语中最富有传染力的五十六个字。只能吹到这里了。
十、秦韬玉《贫女》唐诗很好,很美,但有一个问题,便是同质化很严重,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情绪,这个墨客写了那个墨客写,读多了,不免审美疲倦,当你读多了送别诗、边塞诗、应制诗、山水诗、田园诗、闺怨诗等这些同质化严重的诗,再读到秦韬玉的这首《贫女》,便会觉得到这首诗的难得。
诚然,这首诗也同样跟别的诗一样,是抒发志士秀士不遇于时的情绪,但《贫女》的视角是独特的,而且它的内容有超越墨客超越时期的解读空间,这也提升了这首诗的审美上限。
《贫女》写的是:她家庭清贫,从来没有穿过艳丽生喷鼻香的丝织罗衣,想到找个媒人,但却由于穷苦找不到媒人,众人无法欣赏她的风骚仪态与高雅格调,只喜好那些盛行的奇装异服,她手指机动,敢将自己的针线技巧与众人比拼,却从不将自己的眉毛描得苗条,去跟别人争妍争艳,然而,针线活做得再好,都只能帮别人做嫁衣裳,而自己却永久穿不上嫁衣。
贫女有自己的风骚格调,有自己的才华技巧,但却不被世俗认可,正如贫士有自己的才华,有自己的追求,但没人在乎你的才华与追求。如果你不跟随世俗,众人不但不在乎你,还会抛弃你。贫士悲哀,有追求的贫士更悲哀。
而末了一句,写出了众人的普遍境遇,在当代社会,大多数人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员工为老板作嫁衣裳,公务员为领导作嫁衣裳,韮菜为镰刀作嫁衣裳。
以上便是我个人选的唐诗中最经典的十首七言律诗,欢迎大家补充。
干系文章
李商隐《锦瑟》到底是写什么?为什么有人读不懂还说它好?
李商隐《锦瑟》中的典故与字词剖析,原来这首诗每个字都那么美
为什么杜甫的《登高》被后人赞为古今七律第一?
为什么崔颢的《黄鹤楼》被评为唐人七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