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人之中,我有幸碰着不少好老师,像邵逸夫师长西席教我电影,冯康侯师长西席教我书法和篆刻,丁雄泉师长西席教我绘画;而对文学和翻译,影响我最深的便是曾希邦师长西席了。
成为好友后,我称呼他为希邦兄,第一次遇见他是在家父的办公室,当年他在电影公司做翻译事情,看到我,只知是上司的一个儿子。
后来希邦兄转到报馆当电影版的编辑,我还在中学,不断投稿用笔名,他也不知我是谁。拿了稿费就去泡酒吧,碰着希邦兄。他当年还是独身,风月场所有不少他的踪迹,碰着我一大叫:「你到这里来干什么?」
从此结缘。我出国后和希邦兄书信不绝,数十年来信纸堆积如山。希邦兄对书法造究颇深,我从冯老师那里得到的学识写信向他报告,一方面和他分享,一方面经由笔墨缮写,增强影象。
希邦兄后来又主管报馆编辑多年,他的中英文底子,是我认为最博识的。对翻译事情尤其谨慎,凡字追根究底,一丝不苟,每每能译出旁人意想不到的神髓。
报纸上所有外电新闻,经他过目后绝不会出错,而且用字简洁有力,不像当今华文报,连标题的文法也搞不清楚。
一样平常人退休后不去用脑,希邦兄为了自己的消遣和演习影象力,能背出数百首诗词。对心爱的辛弃疾作品更是记得一字不漏,这种娱乐是多么的高尚!
当今他选了浩瀚古诗词之中的三十八首,集为《英译古诗 38首》一书,由「天地」出版,实在可喜。书中的自序,对翻译事情深作谈论,本身已是一篇非常值得阅读的好文章。
碰着爱好中国文学的外国朋侪,向他们先容中国诗词时,这是一本最佳的典范。民平易近,绝不扮博识,举个例子,像《还乡偶书》那篇,一经希邦兄的翻译,你看了就知道他有多厉害。今日在书局出售,极力推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