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写梅吟梅咏梅之作不在少数,据不完备统计,从先秦到清末,有关梅的诗词超过3500首。这些作品或咏其风采神形,或赞其气节品性,往后者居多。
最早写到梅的作品,是《诗经》中的《摽有梅》;到南北朝时,咏梅盛行,文人写梅的作品甚多,如简文帝萧纲的《梅花赋》、何逊的《咏早梅》、《咏雪里梅》等;到了唐朝,墨客们更看重梅的美学代价,梅被授予广泛的内涵,咏梅诗逐渐走向成熟;至宋代,咏梅诗词到达一个顶峰,苏轼、陆游、欧阳修等大文豪都有咏梅作品。
文人墨客常借助梅花的特点来表现自身的情状,在他们的笔下,“梅”不单单是一种花这么大略,而是被授予精神的青鸟使,俨然成为一种象征,与他们自身融为一体。本日,我们就来解读一下古典诗词中“梅”的含义。关于古诗词中的梅花,大体可以有以下四种理解。
(一)寄情相思的信使最早通过梅花来表达思念之情的诗作应是司马光的《梅花三首其一》,“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陇头人不识,空向笛中吹。”信件迟迟不能发出,于是墨客想把梅花寄给远方的朋友,以表思念。在汉朝,写梅花的诗作很少,以梅寄的情思的诗作更为少见。以是,司马光的视角相称敏锐。
南朝时,墨客陆凯写过《赠范晔》一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江南的梅花正代表着春天,折梅远寄正是将江南之春都寄给朋侪,这是墨客对朋侪何等朴拙的情意。墨客将梅花视为通报交情之物,用其代替信使,奥妙表达出对朋侪的思念和抚慰,实为妙哉!
此诗之后,南朝文人以梅花寄情托思的诗作逐渐增多,如南朝长篇乐府民歌《西洲曲》中就有“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之句。后代文人授予梅花的情思的范围逐渐广泛,已不单单是表达交情,还有乡情。
杜甫的《江梅》便是借梅花抒乡愁之作,“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腊梅盛开,春意姗姗走来,可惜春光再好,也难排解乡愁。这首诗因此乐景写哀情的佳作,在咏梅诗中也是别具一格。
此外,王维的《杂诗其二》也是寄梅表思乡之情的佳作,“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墨客思念故乡不得归,见故乡来人,心里欣喜,脱口便问故乡的梅花是否开放。家乡的梅花已成为墨客心底温馨的影象,是墨客思乡之情的寄托。
(二)神往山村落的隐士由于梅花多生在山村落深谷等环境幽僻之地,又在冬余雪残之际盛开,有着与世无争之性,因此很多文人将梅花视为隐士的象征,借梅花来表达自己归隐之心。
陆游有《雪中寻梅》一诗,“清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若。正是花中巢许辈,人间富贵不关渠”,便是通过赞梅花不争富贵之性,来表达自己淡泊名利之心;还有南宋文人方岳的《梦寻梅》一诗,有诗句“野迳深藏隐者家,岸莎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七里,山觜有梅三四化”,也是通过写梅花成长环境之幽僻,以示自己归隐之心。
还有元代张可久的《天净沙·鲁卿庵中》一曲,“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作者先写出朋侪生活环境的淡远幽雅,礼赞朋侪鲁卿的隐居生活和品质风致;后作者写自己探望朋侪,说自己是“探梅人”。
要知梅本非秋日之物,秋日岂有梅可寻?只因梅生于幽僻古静之地,正如隐士隐居一样平常,以是这里的“梅”代表着隐士,“探梅”便是探友罢了。墨客踏过青苔,穿过古木,绕过秋水,走过溪桥,清闲清闲,兴致颇浓,去探“梅”的同时,何尝不是作者自己对归隐的神往?
(三)高洁脱俗的君子因梅花在冬末盛开,在凌寒中留喷鼻香,不与群芳争艳,故高洁脱俗是文人授予梅花最多的内涵,很多文人以梅花自喻,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品性操守。这一寓意在宋代词人笔下被广泛运用。唐文人多借梅抒怀绪、托身世,宋开始此类作品渐歇,赞梅之品质、咏梅之精神的作品盛行。
辛弃疾在《临江仙·探梅》中,就以“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来赞颂梅的高洁精神。在词人眼中,梅花迎着料峭春寒,率先开放,毫无群芳娇媚之态,大有雪一样的冰清玉洁。群芳与梅花,便是俗人与雅士的比拟。词人夸奖梅花高洁,实为以梅自诩,是对高洁之士的夸奖。
宋代词人赵长卿更是“梅粉”,曾写下十二首《探春令·赏梅》,个中有多处佳句赞梅之高洁。“江梅孤洁无拘束。只温然如玉。自一样平常天赋,风骚清秀,总不同粗俗”,“芳心自与群花别。尽孤高清洁”等句都是对梅高洁脱俗精神的礼赞。
宋往后,文人写梅多继承宋代的写法,对梅崇高的品性予以赞赏,托物寓意,表自我气节。最有名的为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幼时家贫,曾白天放牛时在学堂下偷听师长西席讲学,晚上到佛庙里借助微暗的灯光看书,十分刻苦。但其屡试不中,又不愿巴结权贵,故王冕正是借梅花高洁超逸的特性来表达自己不向世俗谄媚的高尚节操。
还有元代贯云石的《清江引 咏梅》中的“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也是咏梅高洁脱俗之性的佳句。
(四)顽强不屈的斗士梅花凌寒怒放,不畏寒冷,无惧霜雪,此特性乃群芳所不及。文人也正是捉住此特性,将梅花誉为生命的斗士,授予其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是赞赏梅花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的代表作,“已是薄暮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喷鼻香如故”都是对梅花倔强不屈和刚毅不渝品质的赞赏。
作为南宋的爱国主义墨客,陆游生平主见抗金,收复失落地。然而南宋朝廷昏庸无能,陆游的仕途又几经起落,他的爱国激情亲切屡遭打击。词中梅的遭遇正是陆游自己人生的真实写照。梅花经风雨摧残后仍能“喷鼻香如故”,正如词人几经打击仍能坚守自己的空想。这首《咏梅》咏的不但是面前之梅,更是心中之梅。
南宋陈亮的《梅花》,“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见”,咏的也正是梅花不惧霜雪的顽强品质。陈亮与陆游一样,同是南宋的爱国词人,生平为国事尽瘁。他借颂赞梅花的倔强不屈来表现自己的爱国思想不会动摇,梅花的傲然特立象征自己的爱国斗志永不倒。
此外,颂赞梅花顽强不屈品质的诗词还有很多。欧阳修《和对雪忆梅花》中的“寒冬万木立枯去世,玉艳独发陵清寒。鲜妍皎如镜里面,绰约对若风中仙”,辛弃疾《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中的“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等都是歌咏梅花顽强不屈精神的佳句。
(五)结语国人爱花,不仅因其外表,更因其魅力和精神。牡丹雍容华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桂花喷鼻香飘十里,它们都有独特之处,但终不像梅花那般冰肌玉骨,迎风斗雪,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梅花集淡泊、高洁、顽强的品质于一体,也难怪受文人们的青睐了。
梅花也被国人视为吉祥之物。梅开五瓣,象征五福:快乐、幸福、龟龄、顺利与和平。梅具四德:初生为元,是开始之本;着花为亨,代表通达顺利;结子为利,象征祥和有益;成熟为贞,意味武断贞洁。时至本日,梅之品质逐渐融入国人血脉,勉励国人励志向前。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