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总字数约:3692

龙洋: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龙洋:大千天下,气韵勃发,处处都有韵的回响,时时都有韵的节拍。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这是闲居山野的典雅风采。

韵|2022第7季第6期中国诗词大年夜会摘录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是纵横笔墨的浩荡神韵。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这是扬帆天地的雄阔气韵。

穷年忧黎元,嗟叹肠内热。
这是心忧家国的深奥深厚雅韵。

回望历史,沧海桑田,高情远韵,令人荡气回肠。

展望未来,神州大地,古韵新妍,中华再度辉煌。

康震:我以为“韵”,它的生命力就在于节奏。
自然、社会、人生,不同的节奏就会酝酿出不同的韵律、韵味和韵致。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是春日里和谐的节奏,祥和、阔大、神韵高旷。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这是山水间舒缓的节奏,幽美宁静,意韵深长。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是路途间欢畅的节奏,冲动大方年夜方,气韵浩荡。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这是疆场上奔袭的节奏,年夜方激荡,热血奔驰。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这是大时期的节奏,新时期的律动,正所谓盛世国之韵,大美更无疆。

杨雨:我心目当中“韵”,便是回味。
以是一想到回味这个词,我脑海里面就冒出来四句诗:

几次花下坐吹箫,

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宵。

——清·黄景仁《绮怀十六首》(其十五)

这四句诗,实在说出了我心目当中回味的那样一种滋味。

我们听过的音乐,我们看过的画面,我们读过的诗词,我们遇见的人和我们经历的所有的故事,都会沉淀成我们人生当中的一种回味。
以是我也想借此祝我们每一个人在欢迎人生繁华的同时,也同样去享受与繁华相伴而生的这种浓郁而悠久的回味,这便是我心目当中的韵。

人生的韵味来自每个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之聿[yù]八首》(其三)

人生的韵味来自每个人追过的梦,爱过的人: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宋·陆游《沈园二首》(其一)

康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对孩子讲的。
后一首伤心桥下春波绿,这是对自己曾经的妻子,有情人讲的。

这二首诗都是对亲人的,头一个题呢,实际上在古代叫做教子诗。
陆游呢,他孩子比较多,他有七个儿子,这个是写给他老小的,叫陆子聿。
他写给陆子聿的诗呢,多数是跟写诗,跟读书生活有关,绝知此事要躬行,你不但要学书本知识,还要实践。
以是我们能看出来,实在古人呢,为人父母,不过是换了一种用诗的形式,但实在对孩子那都是苦口婆心。

那么,对付这个在沈园里边,见到他以前的妻子唐琬那就不一样了。
这个陆游是个情绪非常丰富的,一个极为重情的人,便是由于自己的老妈不喜好这个儿媳妇,跟老婆被迫离婚了,离开之后呢,他的妻子嫁给了赵士程,两个人在沈园见面,从此永诀,他写了《钗头凤》。
到了68岁的时候,他再游沈园想起当年自己在墙上题的词,现在这个园子几易主人,那墙上的词可能都不见了,非常伤感。

这两首诗是在他75岁的时候写的,以是我们说墨客在生活当中,情绪当中的这种韵律、韵致,实在便是感情在二心坎的反应,这个反应被他写到纸上,即便过了一千年,我们依然听到贰心跳的声音。

龙洋:以是“韵”也可以是一个人情绪的丰富程度,就像在陆游身上,我们看到他对付孩子的因材施教,这是谆谆教导之爱;但是对付他深爱过的人,又有念念不忘的半生的深情。
那我想还有一点不能忘,便是陆游的拳拳爱国之心。

杨雨:人生的韵味来自每个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追过的梦和爱过的人。
这个第一题写到的他教他的儿子子聿讲读书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真正地用自己的亲自经历,亲自走过的路去实践的,那个地方实在是本日的陕西汉中,那个时候叫南郑,他去到南郑的时候是48岁。
那也是他生平当中离他的抗金梦想最近的一次,也是离他弃文竞武的梦想最近的一次。
以是,他后来在回顾这段南郑从军的时候,他忽然创造自己写诗的那扇门真的向他洞开了。

以是,他其实在想说,你真的用脚步去丈量你的追求梦想的道路,才会真正打开那扇丰富的阅历之门,这段丰富的阅历才是你诗歌真正的活水源头。

龙洋:乐曲名《大夏》,它用苍古悠扬的音符,表现了夏禹治水、造福苍生的伟业。
在滔滔大水面前,中华民族先民们没有造舟远遁,而是迎难而上,用双手缔造了中原乐土。

传说大禹治水管理了黄河。
叨教下列哪项诗句是大禹带领百姓治水过程中,可能会看到的景象?

A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B

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C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康震:单螺髻,幞头,椎髻,双螺髻,单刀髻,在过去梳这个发髻有很多种,很繁芜啊,以是我以为这个题给我们如此生动地展示了这个过程。

实际上在展示音乐的同时,也在给我们展示古代的物质文化生活。
我们本日谈论诗词,谈论这个《大夏》,这属于精神文化,但是穿衣戴帽,他们身上的各种丝织品,这是物质文化。
我们光理解精神文化,很难复原古人的生活,我们总是看诗、读诗、背诗,都不理解古人的生活的色彩,我们怎么理解诗的色彩呢?更不用说去理解它的风采了。
以是这个韵一方面是精神之韵,一方面生活之韵,色彩之韵和它的形体之韵,这都非常主要。

杨雨:大禹治水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而且有可能是文献记载的中国的第一首情诗。
这首情诗只有四个字:

候人兮猗[yī]。

——光泰·涂山氏《候人歌》

传说当年大禹治水很忙,但是有一位很崇拜他的女子,涂山氏之女,她就会等在大禹治水必经的那个山路上,在漫长的等待的过程当中,她就唱出了号称是中国的第一首情诗。
如果翻译成口语文就好大略,我在等着你啊。

故意思的是,大禹后来真的娶了涂山氏之女为妻,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女娇,也便是夏朝第一位君王启的母亲。
一首爱情诗也就记载了大禹治水的那段壮阔的历史,也带来这一份穿越四千年的悠然的情韵。
以是还好有诗词,诗词也能够通报这种韵律。

龙洋:你看这道题,我们看到的歌曲叫《大夏》,便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以是如此厚重的一道题目,本日在场上,却是两个这么小的小朋友在一起面对,我想会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文明传承的火种。

杨雨:顾闳中画这幅《韩熙载夜宴图》的每个人都是真人真事,真表情,特殊故意思。
有人是说,由于当时南唐后主李煜派这个顾闳[hóng]中去夜探韩熙载府,看看这个重臣韩熙载在干什么。
然后顾闳中便是凭借自己的这种非常敏锐和细致的不雅观察力和惊人的影象力,回去之后把他看到的这个所有的人物,他们都做了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表情,乃至包括这个韶光的流动,都通过这幅画显示出来。
这可能是主不雅观上,这个实在君臣之间可能会有一些政治的背景,但是客不雅观上他真的再现了南唐的艺术风骚。

龙洋:在展示中我们看到的《上阳台帖》,这是绝对的一级国宝,也是现今存世的唯一一件李太白的书法作品,我们平常都说,字如其人,诗如其人,书法同样如此,由此看到一个仙气飘飘的李白。

以下哪一项诗句适宜形容这件书法珍品的特点?

A

篆隶法钟鼎,

下笔能钩玄。

B

兴来洒素壁,

挥笔如流星。

C

胸中翻锦绣,

笔下走龙蛇。

康震: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
十八日上阳台书。
唐代的遗墨,那这是殊为宝贵,尤其是李白这是个纸本,不是绢本。
大家可以看得很细,那上面有裂纹的。

这个从收藏来讲,第一个在上面儿题跋的是宋徽宗。
宋徽宗还写了很长一段话,这段话是李白曾经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洒脱,英气雄浑。

后边儿还有乾隆,那写的字斗大,这上写的是青莲逸翰,乾隆一个最大的爱好便是这文物上面儿盖戳儿,再盖上去就只见戳不见字,解释他非常喜好。

直到后来清政府垮台,流落民间,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收藏了,解放往后他献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又转给了故宫。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我们现在在这个小洞窟跟前啊,这是莫高窟第17号洞窟,称作藏经洞,1900年在藏经洞创造了大量的文书,竟然有五万多件。
这些文书呢,后来被称为敦煌遗书,引起天下的学者们关注。

下列哪联诗,可以形容这个神秘的洞窟?

A

云是前人藏书处,

磊落万卷今生尘。

——宋·苏轼《犍为王氏书楼》

B

腹中贮书一万卷,

不肯低头在草莽。

——唐·李颀[qí]《送陈章甫》

C

北阙献书寝不报,

南山种田时不登。

——唐·王维《不遇咏》

龙洋:敦煌是天下文明史长河中一颗残酷的明珠。

康震:敦煌的文籍和遗书,可能散落在世界各地,但敦煌学的研究是在中国。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的学人们,研究敦煌学的学人们,便是要争这口气。
那么在积贫积弱的年代里头,当时的腐败确当局没有能力去保护我们的国宝,但是我们这些子弟们要研究这些国宝,从这些国宝里边,我们要知晓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

杨雨: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中国的一批学者相继从伦敦、从巴黎、从日本抄回来的流落到国外的这些写本啊,然后得是用胶片拍回来,然后对它进行研究。
到目前整理出来的,敦煌的写本曲子有1000多首,为我们诗词的研究也豁然开了一扇窗,有很多迷雾就溘然变得清晰了,溘然被拨开了。

龙洋:陈寅恪[què]师长西席曾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历史无法改写,但是历史的车轮永久滚滚向前。
新中国成立后,几代敦煌研究者或坚守大漠,或独坐青灯,他们板凳甘坐十年冷,只为继往圣之绝学,振大汉之天声。

幕后花絮

笔墨来源:不雅观《中国诗词大会》第7季第6场摘录

摘录 | 岁月静好(母)

校正 | 轻吻清梦(女)

排版 | 轻吻清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