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第4卷周赧王三十一年

纵然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

孔子曾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荣华富贵,只是一片须臾即逝的浮云,而内心却会忍受长久的煎熬。

300万字资治通鉴浓缩成精华就这10句

2、 知过非难,改过难堪;言善非难,积善难堪。
——第25卷汉宣帝元康三年

知道自己的差错并不难,改正差错才是难的;说好话并不难,做好事才是难的。

孔子说: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

知易行难,说什么不主要,主要的是去行动。

3.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资治通鉴·唐纪》

德行赛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赛过德行,就叫做小人。

德行不正,才能越大,危害越大。

以是古人先看德,再看才。
一个人才华横溢,但是心术不正,那么他一定不能被重用。

4、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资治通鉴·晋纪》

别人常常说你的差错,那么你犯错就会越来越少,福泽就会降临。

如果听到的都是别人对你的夸奖,那么你的灾害就会降临。

古人说:闻过则喜。

忠言逆耳利于行,听忠言,不要被溢美之辞冲昏了头脑,一个人才能有福泽。

5、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捉住机遇,立即行动,不要等到天晚。

西汉王莽当政,多改汉制,尚书陈咸眼见汉家政权大势已去,他感慨地说了这两句话,然后称病退休。

《周易》里讲:君子待时而动。

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动之中,无论进退,都要审时度势,捉住机会,否则一招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6、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勇略使国君受到威压,自己的处境就危险;功绩超过天下所有的人,他就无可奖赏了。

韩信功高震主,部下对他说了上面的话,韩信不听,终极被刘邦伤害。

天下上的人与事没有长盛不衰的,兴盛是衰败的前兆,谦恭自抑,急流勇退,才是英雄本色。

7、吏洁于上,俗移于下。

在上位的官吏廉明,民间的风尚也随之改变。

言传身教,上梁正则下梁不歪。

曹操任命崔琰为丞相西曹掾、毛玠为丞相东曹掾,为朝廷选拔人才。

他们效忠职守,让一批风致端正,年轻有为的人进入官场。

于是民间风气好转,官员也开始以清正廉明为荣,社会气候为之一新。

8、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

以权势压人,别人不服你,只会唾弃你。

要想让别民气服口服,那就要拿出真本事,唾弃和欺凌别人,只能让别人瞧不起你。

水低成海,人低为王。

地位财富不能让一个人变得崇高,但是谦卑守礼,尊重他人,却能让一个人备受敬仰。

9、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做大事的人,一样平常都有非同一般的眼力,他们认准了立时就去做。
与别人商量,反而随意马虎失事。

猛虎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喜好独处的人,有更多韶光独立思考,不会被流言旁边,也更随意马虎节制大势,做出一番奇迹。

10、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管理国家要靠大的德政,而不靠小恩小惠。

诸葛亮管理国家的时候,司法必严,鼓励农桑,选拔贤良,国家欣欣向荣。

后来大将军费祎执掌蜀汉朝政,为了显示自己的宽仁,常常无原则的赦免囚犯。

无原则的大赦只能鼓励奸恶之徒,于是蜀汉社会风气开始败坏。

想要管理好一个国家,是不能依赖赦免罪犯这种小恩小惠的,要从大的地方着眼、动手,才能有所成效。

本文来源于:儒风大家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