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居易十首诗词,说尽心中无限事
唐代三大墨客分别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能与李杜两位诗坛巨擘比肩,白居易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白居易是大唐仅次于李杜的大墨客,也是中唐期间诗坛最为刺目耀眼的一颗明星。白居易的生平历经磨难,备尝苦楚,这些苦难与挣扎终极造诣一位伟大的墨客和一位爱民的好官。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喷鼻香山居士,晚年又号醉吟师长西席,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生平共创作2800多首诗,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白居易生平三次登科,初入仕途被任命为校书郎、周至县尉、左拾遣等官职,正当他满腔热心地向天子谏言时,却遭到贬谪,贬官江州司马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迁移转变。后任苏杭刺史,晚年他又回到长安任秘书监、刑部侍郎等职。年迈体衰,白居易在东都洛阳担当闲职,安然度过晚年光阴。
年少聪颖,十六岁写成《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唐诗,许多人关于唐诗的影象可能都来自这首诗。这首诗是白居易为应考而作的习作,古代学子想要得到功名,首先要找到推举自己的人。白居易初入长安,拜会绅士顾况,希望得到顾况的推举。顾况看了《赋得古原草送别》后,对白居易大加赞赏。顾况还将白居易推举给长安的文人墨客们,一韶光,一位十六岁的少年诗名满京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是古代文人学习写作或者参加考试时命题作文的一种文体,称为“赋得体”。白居易在准备前往京城前,整理自己的书稿,他发觉以前写的诗作都不太让自己满意。他想再写一篇诗文,一韶光又写不出来。
白居易放下笔,走到江南的春色之中,看到野外活气勃勃的优柔的小草,想起他曾经居住的符离那里的小草,那里的小草大概是经历过战火显得格外强韧,为什么不为毫不服从的小草写一首诗呢,酝酿少焉,诗句随灵感而汩汩涌出。作完这首诗后,白居易非常满意,由于这是为应考而创作的诗,他为这首诗题上了《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题目。
不过,顾况对白居易的推举让他在长安的诗坛中初露头角,却没有让白居易得到一官半职。白居易清楚地认识到参加科考才是步入仕途的关键。他离开长安,回到家人身边,安心读书,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科考顺利通过,步入仕途,齐心专心想要“兼济天下”
白居易不仅参加过唐代的常科考试,还参加过制科考试,无一例外都顺利通过,步入仕途的最关键问题已经办理,白居易做上了周至县尉,一段韶光后,又调回中心,担当校书郎。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冬至这一天,白居易正邯郸出差。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非常主要的节日,这一天朝廷里要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家人团圆度过佳节。此时白居易正在一所驿站里,独自一人,思念家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夜晚的驿站里,白居易独自一人抱膝坐在灯前,只有他的影子陪伴着他。在这样一个团圆的节日里,思家之情涌上心头,他猜到家里的亲人一定还没有睡,该当评论辩论着他这个在外的远行的人。
这首诗里一方面写出墨客对家人的思念,同时也写出了家人在冬至节日里对独清闲外的墨客的牵挂。白居易的诗作以措辞浅近易懂而著称,在这首诗里就得到了充分的表示,从诗中可以看得到墨客与家人平实而朴拙的情绪。
新乐府的代表作《卖炭翁》
白居易担当周至县尉时,近间隔地不雅观察百姓疾苦,让他对贫苦百姓有了更多的同情,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新乐府诗来反响人们的困难生活和统治者的苛捐杂税。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青鸟使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馀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开头四句写出卖炭翁烧炭不易,经由繁芜的制作过程,才烧得了一车的炭,卖炭翁的生存全靠他艰巨的劳动换取。正巧遇上一场大雪,卖炭翁衣着软弱却仍旧希望景象再冷一些,这样会让他的炭卖得好一点。身着单衣本应希望景象不要太冷,但是卖炭翁却为了多卖一些炭而甘心挨冻。
卖炭翁又饥又冷,牛也怠倦不堪,长途跋涉来到集市,在泥泞的路边一边安歇一边卖炭。这时忽然来了两个宫人,手里拿着文书,假装是天子的命令,拉着牛头就朝皇宫的方向走。一车千余斤的炭,寺人们说拉走就给拉走,卖炭老翁心中万般不舍,但又无能为力。寺人们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白绫挂在牛头上,就当作买炭的钱。
宫里的官吏们用这样残酷的办法剥夺庶民百姓的钱财,他们的生活已经非常不易,却还要承受着宫里官吏的苛捐杂税,让贫苦百姓的生活愈发困难。
白居易步入仕途后,齐心专心拯救衰危的大唐王朝,他积极地为天子献言献策,结果却令人失落望。这个期间白居易创作了许多反响百姓疾苦的诗作,掀起了新乐府运动的高潮。但是天子是不喜好这种针砭时弊的文章的,对付天子来说,这些文章除了揭开自己无能的创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正是由于这样的缘故原由,新乐府运动终极失落败。
越职谏言,终遭贬谪,
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见重办凶手。白居易此时为辅佐太子的善赞大夫,自古以来就有东宫之人不得参政的说法,与白居易为敌的人捉住了这个痛处,以越职言事为情由向天子禀告。白居易被贬江州(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但天子随即又改变了主张,让白居易这样有思想有作为的人去做地方的一把手,恐怕难以约束他,终极白居易被贬官江州司马,作为刺史部下的一个辅佐的官员,既限定了白居易的能力,又制约着他的自由。
白居易接到贬官的命令当天就动身赶往江州,他的好友元稹当年被贬出京和重返京师的途中都曾在驿站里留下许多诗作,白居易落寞地走向江州时,一起上不忘在驿站里到处探求好友元稹留下的诗作。
这一日来到蓝桥驿站,果真在驿站的廊柱上创造元稹的诗作,那是元稹春天奉旨回京满怀欣喜写的一首诗,与此时白居易在萧索的秋日贬往江州有着巨大的差别。白居易看到好友的诗作,也抒发了自己无奈与愤懑的感情。
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诗短短四句蕴含着丰富的情绪,墨客用“春”和“归”写出好友回京的愉悦与欣喜,写自己却用了“秋”和“去”,秋日本就让人伤感,还要离开京城,去往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白居易被无处言说的苦恼包围着。作为元稹的好友,白居易理解元稹习气在驿馆里写诗,于是每逢在一个驿站勾留,他都要快快下马,在驿馆的墙上廊柱上探求好友的诗作,好友间的深情厚谊由墨客焦急的动作表示得淋漓尽致。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密切,与元稹相互赠答的诗作也最为丰富。
江州虽然让白居易阔别了朝廷,他的苦闷感情随着韶光流逝而被稀释,原来“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逐渐转变为“独善其身”的自我修炼。江州坐拥庐山这处名胜,白居易也时常登临,他还在庐山中寻得了一处心怡的荒地,开辟成了草堂,供他闲时居住之用。在草堂落成时,他写了一些诗作为纪念。
重题其三
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
遣爱寺钟欹枕听,喷鼻香炉峰雪拨帘看。
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
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
白居易的草堂修建在庐山之中,地理位置很好。太阳升起时,他也不想起床,躲在温暖的被窝里,悄悄听着从遣爱寺里传出来的钟声。伸手拨开窗帘,就能看到喷鼻香炉峰上的雪景。墨客不由得惊叹庐山真是一个阔别尘嚣的利益所,朝廷把自己贬为江州司马,这个职位也真是一个养老的官职。这样的生活对墨客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于是白居易对眼下的生活做出评价,心里安然身体无恙便是很好的归宿,故乡又不是只在长安。
这首诗不禁让人想到白居易在宋代的一位崇拜者,同样是大文豪的苏轼。苏轼有词云“此心安处是吾乡”与这首诗中的“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号东坡居士,这个东坡正是借由白居易在忠州做刺史时开辟的一片开满花朵的东坡而来。两代文豪,相隔二百余年,都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闪亮的明星。
同样还是在庐山之中,白居易创造了更多的乐趣。初夏的一日在草堂之中,白居易看到桃花尽落,春光已逝,心中不免伤感。这时卖给他建筑草堂的荒地的妇人正好看到白居易愁苦的样子,得知缘故原由,妇人说白大人一定是不理解山中的景象,这时山下的桃花开尽了,山上的寺庙里的桃花由于温度低可能正要开放,白居易一听便来了兴致。一起上山,来到大林寺,走进寺院,果真桃花刚刚开始盛开,别样的景致让白居易诗兴大发,写下了《大林寺桃花》这首随处颂扬的诗篇。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墨客笔下的春天仿佛被授予了人的生命,活泼调皮。当墨客在山下由于春天已逝而烦恼时,不想在山上的寺院里,竟然还有春天容身于此。桃花盛开,让人欣喜,彷佛又碰着了刚刚溜走的春天一样。白居易用灵动的笔触,描述出了高山之上,气温较低,延迟了花期这一分外景致。墨客彷佛也忘怀了贬谪的烦懑,写出了一首轻松得意的小诗,也成为唐诗中的珍品之一。
仕途通达,仍能激流勇退,出任苏杭刺史
白居易经由江州和忠州外放为官的经历之后,再度被召回长安。但是朝廷之中党争不断,天子也形如傀儡。白居易武断哀求下放地方,离开是非之地。非常幸运的是,白居易得到了去杭州做刺史的机会。
江南对白居易来说有着分外的意义,这片天地人杰地灵,他年少投奔叔父,曾经在江南居住过几年的光景,后来求仕不成,再次到叔父家寻求帮助。虽然在江南曾经生活过,由于当时所处的境遇,却没有兴致静下心来欣赏江南的美景。
这次与以往不同,他是中心叮嘱消磨的官员,即将上任的杭州刺史,这时白居易已经在文坛拥有极高的地位,一起心情惬意,不雅观赏着秋日的风景,来到了杭州任上。在路途中,白居易看到秋日残阳西沉,水中一片艳红的景致,写下了《暮江吟》这首七言绝句。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玄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赶往杭州的途中,白居易碰着了一个晚霞满天的傍晚,碧绿的江水由于这道残阳的照映变成通红一片。可爱的玄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像珍珠一样平常凝集,月牙像一张弓一样波折。
离开了一塌糊涂的朝廷,白居易得到了一种难得的自由。他早已识破官场上的真真假假,躲随处所去,踏踏实实做个地方官,造福一方百姓更适宜这时的白居易。
来到杭州刺史的事情岗位上,白居易带领当地百姓疏通西湖,修建堤坝,重新开凿水井,为西湖一带的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后来白居易又来到苏州刺史任上,为了使苏州水陆运输更加便利,开凿了山塘河。
晚年定居洛阳,与刘禹锡成为石友
白居易晚年选择在洛阳定居,他谢绝了朝廷的重用,请朝廷为他安排一个闲职。在洛阳白居易度过了人生的末了一段光阴。
虽然身在洛阳,但他也常常回顾起让人难以忘怀的江南美景,他随手写下了关于江南的分外回顾。
忆江南三首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在古稀之年怀念起江熏风光来,依旧带着情真意切的温情,可见墨客对江南的喜好程度之深。
江南美好的风景,曾经是那么熟习,江花红艳,江水如碧。叫人怎么能不怀念呢?江南的回顾里,最让人惦记的便是杭州,嬉戏山寺时探求桂子,在郡亭之中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再度重游呢?江南的回顾里,也有属于苏州的部分,惦记吴官里的美酒,还有妖冶动人的歌女跳起舞来像一朵朵芙蓉的样子。什么时候才能再相逢?
三首词主旨都是对江南的怀念之情,各自独立,又相互干联。此时白居易的诗词技法已更加老成,于是在这三首词中,充分显示了墨客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技巧。
在白居易的人生中,好友不能短缺,好酒也不能短缺。与朋友在一起饮酒作诗实为古时文人之雅好。白居易不仅喜好饮酒,他还是一位酿酒高手,一个即将飘雪的冬日傍晚,白居易约上好友,小酌一番。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据推测,诗文中的刘十九是中唐期间另一位大墨客刘禹锡的堂哥,他是一位在洛阳做生意的富商,白居易与他同是好友。
绿蚁是指新酿的酒未经由滤,酒面浮起淡绿色的酒渣,眇小如蚂蚁一样平常。白居易亲自酿的酒招待朋友,炉火正烧得通红。傍晚景象阴沉,风雪即将到来,墨客发出约请,能否到寒舍共饮一杯酒?
生活中一个平常的场景,被白居易三笔两笔写进诗里,不仅充满了生活气息,也呈现出与朋友的情意。看到白居易这样诚挚的约请,朋友刘十九一定会欣然赴约吧。
在白居易的生命中,元稹是生平难得的心腹,白居易年长元稹七岁。怎奈元稹五十二岁时就离开人间,白居易痛失落好友,伤心欲绝。幸而在晚年白居易与刘禹锡相逢,让白居易在晚年又得到了一位宝贵的朋友。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少时犹不忧生存,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梦得”是刘禹锡的字。这首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担当闲职。两人时常唱和诗作,没有政治成分的影响,两人的交往更加诚挚,他们也历经沧桑,如今得闲举杯共饮,也是非常难得的。
诗中说少年时不为生存发愁,老了谁还在乎酒钱呢?两人在酒馆里饮酒,争着付酒钱,两人醉眼朦胧,原来离七十就差三年了。白居易与刘禹锡同年,两人都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闲来无事征集酒令,到了搜遍经史的程度,微微酒醉时谛听清吟曲子,反倒赛过管弦。等到菊花黄了,自家酿的酒成熟的时候,墨客要再约好友怡然自得地醉一场。
这时白居易的心境已然处于超脱的阶段,他在做江州司马时,曾苦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那时与朋友宴饮,却没有好听的音乐,“举酒欲饮无管弦”。到了人生晚年,统统都已成过眼云烟,朴素的反而更得民气,才让墨客有了“醉听清吟胜管弦”的感触。
纵不雅观白居易的生平,官场之中直言敢谏,体谅百姓疾苦,为政一方造福百姓。文学领域在当时文坛的领军人物,也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 杜甫诗集65首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中国唐代现实主义墨客,字子美,祖籍襄阳。
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集》六十卷,《全唐诗》存其诗一九卷。
杜甫的诗作“沉郁抑扬”,戳穿社会抵牾于统治集团昏庸腐烂,反响公民苦难均十分深刻,有“诗史”之誉,被誉为“诗圣”。
杜甫生平写作了大量诗歌,对后世文人的影响很深远。杜甫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图画引赠曹将军霸》 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盘据虽已矣,文采风骚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图画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元勋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将士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这天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成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流落兵戈际,屡貌平凡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望岳》 杜甫
岱家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江畔独步寻花》(其一) 杜甫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见告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江畔独步寻花》(其二) 杜甫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使令在,未须收拾白头人。
《江畔独步寻花》(其三) 杜甫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江畔独步寻花》(其四) 杜甫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杜甫
黄四外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清闲娇莺正好啼。
《江畔独步寻花》(其七) 杜甫
不是爱花即肯去世,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随意马虎纷纭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绝句》二首 (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东风花草喷鼻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其二) 杜甫
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
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
《绝句》二首 (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绝句》 四首 (其二) 杜甫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清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绝句》四首 (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上苍。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四首(其三)杜甫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落。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绝句》 (其五)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绝句》六首 (其五) 杜甫
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
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
《绝句》 九首 (其五) 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平凡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山行》 杜甫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仲春花。
《阁夜》 杜甫
岁暮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消。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中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落,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去世。
存者且偷生,去世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出息,独与老翁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回籍。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去世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景不雅观城。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纭,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次闻。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人月秋高风恕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落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嗟叹。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日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就寝,永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郡!
呜呼!
何时面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去世亦足!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喷鼻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羌村落三首》(其一) 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有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更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羌村落三首》 (其二) 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推敲,且用慰迟暮。
《羌村落三首》(其三) 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流落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本家儿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晚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骚儒雅亦无师。
怅望千秋一撒泪,冷落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消耗,舟人指示到今疑。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成长明妃尚有村落。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薄暮。
画图省识东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杜甫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落翁。
武侯祠屋常临近,一体君臣敬拜同。
《咏怀古迹五首》 (其五) 杜甫
请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落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落吞吴。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未曾缘客扫,蓬荜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潼关吏》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垂老别》 杜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酸楚。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去世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去世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蚕谷行》 杜甫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义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落?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去世?寂寞壮心惊!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丝毫,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兵戈里,空悲清夜徂。
《江亭》 杜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顾一颦眉。
《遣遇》 杜甫
磐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
春水满南国,朱崖云日高。
舟子废寝食,飘风争所操。
我行匪利涉,谢尔从者劳。
石间采蕨女,鬻市输官曹。
丈夫去世百役,暮返空村落号。
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
朱紫岂不仁?视汝如莠蒿!
索钱多门户,丧乱纷嗷嗷。
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
自喜遂生理,花时甘缊袍。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冷落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寄韩谏议》 杜甫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杳杳无踪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影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喷鼻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湖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古柏行》 杜甫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周,黛色参天二十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铙锦亭东,先主武侯同悶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图画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派缘故原由造化工。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顾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喷鼻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嫡隔山峰,世事两茫茫。
《佳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白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屠戮。
官高和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婚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地阁,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倦哀答胜朝。
跨马出郊时纵目,不堪人事日冷落。
《赋得古原草送别》 杜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夏夜叹》 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年夜小,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陲。
何由一洗濯,执热相互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回籍。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匆匆倦,激烈思时康。
《又呈吴郎》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怖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搜聚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南征》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成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去蜀》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东屯北崦》杜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落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阆山歌》杜甫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
《剑门》杜甫
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
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
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珠玉走中原,岷峨气惨恻。
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
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
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
并吞与盘据,极力不相让。
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
恐此复有时,临风默惆怅。
#长文创作勉励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