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之名,或提及源于原楼之址“黄鹄矶”,后人念“鹄”为“鹤”,以讹传讹,遂成楼名;或提及源于“神仙黄鹤”传说:听说,昔年黄鹤矶有辛氏开设酒楼,一羽士屡屡向其乞酒,辛氏无不应从。
羽士为偿酒钱,遂取橘皮于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辛氏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酒楼来宾盈门,买卖昌隆,辛氏愈富。
过了十余年,羽士复来,取笛演奏,但见白云自空而下,黄鹤腾壁飞起,羽士便跨鹤乘云,飘然远去。
辛氏为纪念其人其事,乃命其楼为“黄鹤楼”。

黄鹤楼人文蔚然,古往今来名人高士行踪不断、题咏不绝,对联亦是个中一大不雅观。
不过凡题联者,大抵不脱黄鹤白云之典故、崔诗李叹之轶闻。

1.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
纵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江南三大年夜名楼经典对联览名胜风光赏文采风流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尽留下苍烟晚照!
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李联芳撰 武汉黄鹤楼联

【注释】(1)旷世:历时久长。
 (2)凤凰孤屿:即凤凰屿,原在城外长江中。
 (3)鹦鹉芳洲:即鹦鹉洲,原在城外长江中,明末逐渐沉没,清嘉庆间将汉阳拦江堤外的补得洲改为鹦鹉洲。
 (4)黄鹤渔矶:武昌蛇山,别号黄鹤山,临江处称为黄鹤矶,即黄鹤渔矶。
 (5)晴川杰阁:即晴川阁,在汉阳龟山东端禹功矾上,与黄鹤楼隔江相对。
 (6)春花秋月:指景致美好。
 (7)崔颢题诗:即崔颢的《黄鹤楼》诗,诗云:“前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8)青莲搁笔:李白,自号“青莲居士”。
据辛文房《唐才子传》中记载:“……(崔颢)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
及李白来,曰:‘面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青莲搁笔即意为此。
 (9)汉口夕阳: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有句云:“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 (10)洞庭远涨:洞庭即洞庭湖,洞庭远涨,即洞庭湖方向深远弥漫。
 (11)潇湘夜雨:潇湘即湘江。
潇湘夜雨即湘江夜雨。
 (12)云梦朝霞:云梦即古代的云梦泽。
据史记载,先秦两汉所称云梦泽,大致包括湖南益阳、湘阴以北,湖北江陵、安陆以南,武汉市以西地区。
云梦朝霞即指云梦方向的朝霞。
 (13)笛声缥缈:唐墨客李白有吟黄鹤楼诗云:“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古人临高台而吹笛,以此寄寓情怀。
笛声缥缈即笛声模糊约约的。
 (14)鹤影蹁跹:黄鹤楼有许多关于鹤的故事传说。
诸如王子安乘鹤过此;费文祎驾鹤返憩于此;吕洞宾橘皮画鹤……。
故用鹤影一词。
蹁跹,即轻快地舞蹈的样子。
鹤影蹁跹意指黄鹤轻快地起舞。
 (15)李联芳:江西临川人,清代墨客。

【鉴赏】作者在上联中,首先列数登楼后所见到的历时久长的胜迹——凤凰屿、鹦鹉洲、黄鹤矶、晴川阁。
这样春花秋月般的美好胜迹,现已残缺不全了。
放眼了望,不由勾起古今的愁绪,回忆起崔颢题诗、李白因此搁笔的故事。
下联由滚滚东流的万里长江,遐想到人事的兴衰变革。
凭楼眺望汉口、洞庭、潇湘、云梦一带的景致,顿时激起的酒兴风情,都留在那暮色苍茫的烟雾和晚间落日时阴暗的光芒之中。
放开心怀,让古今愁绪、酒兴风情,消逝在模糊约约的笛声和蹁跹起舞的鹤影中。

这副对联,先写近景,后写远景,并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时期的变迁与现实联系起来,抒发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情绪。
在写作手腕上,以排比法把黄鹤楼四周的美景和历史典故写得淋漓尽致,加强了对联的语气,增强了对联的气势,使对联富于节奏感,具有旋律美。

2.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佚名

此联言语省净,精神秀发。
“一楼”即黄鹤楼,“三楚”即湘鄂之地,“云鹤俱空”从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化出,“横笛”从李白“黄鹤楼头吹玉笛”一句而来。
上联字字有来历,环抱黄鹤楼而写,而大气磅礴、风神清闲。
下联则另起一笔,“二水”为长江和汉水,此句既言波涛壮阔,又有吞吐天地之气候。
结语苍茫无限,令人慨叹不已。

3.

黄鹤飞去且飞去;白云可留不可留。

——胡林翼

联语从崔颢诗中化出,然崔诗劲健,此联则意态闲雅。
作者胡林翼是湘军名将,文武双全,在征讨太平军时于武昌咳血而去世,惜哉。
陈国瑞有一联与胡林翼之联颇为相似:“黄鹤飞来复飞去;白云可杀不可留。
”此联奇气纵横,一“杀”字笔力全出,然亦有用力过重、不足雅驯之憾。
得之失落之,读者自品。

4.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张之洞

此联不直言黄鹤楼,而以壮景陪衬,“云雾”、“波涛”二语似有作者感伤时局,欲力挽狂澜之寄托。
读此联不可拘泥字句,当登楼把酒,临风呼啸,推倒一世之豪杰,开拓万古之心胸,快哉快哉。

5.

白云黄鹤,四顾苍茫,有好诗传九百年前,楼阁重新谁更上;

酒客词仙,一流人物,望钱塘在三千里外,海潮不到我能来。

——施山

此联以黄鹤楼为轴,将一干风景人物尽数擒来,重做安排,点缀斯楼。
初读此作,虽然气息流畅,但颇觉噜苏,亦少沉雄之气。
然至“海潮不到我能来”一语,将前数语零散之珍珠串成一线,真乃秀士手笔。

6.

我从千里而来,看江上梅花,直开到红羊劫后;

谁云一去不返,听楼中玉笛,又唤回黄鹤飞高。

——彭玉麟

彭刚直联每每有奇气,此联起句便不屈常,不写黄鹤楼,而言“千里而来”,意态顿出。
上结“红羊劫”为国难之意,或有借指洪秀全、杨秀清之意。
下联起句反用崔颢诗意,结语“黄鹤飞高”复能振起。
此联有家国之痛,但气候并不消沉,知作者胸中自有丘壑也。
不雅观其对仗,若“千里而来”与“一去不返”、“红羊劫后”与“黄鹤飞高”,自是大胆工巧,然颇有不学无术者搬“联律通则”或“当代语法”说三道四,无知无畏,信矣。

7.

有所愁便写,无可道便罢休,君若问神仙,试想想崔李本事;

一自下故深,百能容故博大,我来望江汉,长殷殷官胡替人。

——吴獬

上联作者自有所感,与黄鹤楼无涉,而问神仙事亦不说破,但以崔颢李白收结,此种结法如抽刀断水,余味不绝。
下联起句别有哲思,与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有几分相似,第三分句一转,承前启后,结语“官胡”指官文、胡林翼,落在面前之人之事,联文亦生抑扬之致。

8.

一支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层放开肚皮,直吞将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秀士自有眼界,那管他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

——陈宝裕

上联起句便如破空而来,睥睨八方,“放开肚皮”、“吞洞庭云梦”之语,真如谪仙在世,信手挥洒。
上联言景,下联抒怀。
自李青莲见崔颢诗搁笔以来,众人多感叹今不如古,但作者大笔抡空,任他青莲黄鹤,全不放在眼里。
“是真秀士自有眼界”,此句可为古今骚客吐一口胸中闷气也。
至于落笔畅快淋漓、纵横跌宕,此种妙处实难言说。
黄鹤楼古今佳作甚多,但似未有能过此联者。

9.

胡不归兮黄鹤;

今犹是者沧江。

——康永恒

一寸短,一寸险,黄鹤楼千古题咏,作者只有六字便大包大揽,个中还有多个虚字,不得不说艺高人胆大。
上联“胡不归兮”一问,下联却不作答,只言“沧江犹是”,个中寄托,是悲是喜,全凭读者自悟。

10.

杯非辛氏当年酒;

壁有崔郎压卷诗。

——白雉山

传黄鹤楼昔日为辛氏酒楼,作者上联便以此入题。
上联先抑,下联复扬,便有金石之声。

11.

仙翁自江汉飞来,铁笛频吹,又从云表招黄鹤;

春信催梅花归去,冰魂遽渺,独剩墨客说旧交。

——武晓勇

上联颇有仙气,仿佛乘风来去,不滞于尘。
下联略有感伤之意,但不尽说出,余味不断。
若“江汉”、“铁笛”、“黄鹤”、“梅花”诸语,皆与黄鹤楼干系,但作者另有调度,不粘不脱之间,自生妙趣。

岳阳楼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著名楼阁之一。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间界楼”的美誉。
它原为三国东吴鲁肃练水军的阅兵台。
唐开元四年(716),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此建楼。
宋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次年,重修岳阳楼,主楼两侧还建有三醉亭、仙梅亭、怀甫亭。
请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一文,盛传海内,岳阳楼因此荣誉倍增。

1.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
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窦垿撰 岳阳市岳阳楼联

【注释】(1)杜少陵五言绝唱:杜少陵即杜甫。
汉宣帝许后之陵,在陕西长安县南,其地称少陵原。
杜甫曾在此居住,自号“少陵野老”。
五言绝唱是指杜甫的《登岳阳楼》五言律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2)范希文两字关情:范希文即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江苏吴县人。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个中《岳阳楼记》最为著名,尤以个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为众人所传诵。
两字关情即指个中的“忧”“乐”两字。
 (3)滕子京百废俱兴:滕子京即滕宗谅,字子京。
北宋河南人,与范仲淹同举进士,历任殿中丞、知州、天章阁待制,因故被贬到岳阳,次年他主持重修岳阳楼。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4)吕纯阳三过必醉:吕纯阳即吕洞宾,名岩。
唐代进士。
传说他后来入终南山修道羽化,为“八仙”之一。
自号纯阳子。
据《岳阳风土记》载,吕洞宾好酒,曾三醉岳阳楼。
楼上有他留的字。
他的《绝句》诗云:“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 (5)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墨客吗?儒家吗?官吏吗?神仙吗? (6)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这是改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佳句,该诗中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佳句。
 (7)南极潇湘:这里当指南边直到潇水和湘水。
 (8)扬子江北通巫峡:扬子江即长江。
巫峡为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省巴东县西,与四川巫山县接界。
 (9)巴陵山西来爽气:指巴陵山在岳阳西方。
巴陵,岳阳古为巴陵郡。
古代传说夏后羿曾斩巴蛇于洞庭湖,积骨成丘陵而得名。
爽气即指明朗开豁的自然景象。
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 (10)岳州城东道崖疆:岳州,隋代置岳州。
治所在巴陵(今岳阳市),元改为路,明改为府,南朝宋置巴陵郡。
岳州城即今之岳阳市。
东道岩疆指东西接连高山。
岩疆,指山岩之边界。
亦有解作“崖州边陲”者,言“崖州指今广东南部一带”,意恐遐想过远。
 (11)潴者:潴一作渚,水停聚之地。
唐代韩愈《岳阳楼别窦可直》诗有“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句。
 (12)峙者:直立、耸立着的。
 (13)镇者:一方的主山称镇,描述山势雄镇一方的样子。
 (14)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改用陶渊明《饮酒》诗中佳句。
《饮酒》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早晚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15)窦游:字坫,一字子州,号兰泉。
云南罗平淑基村落人,清道光间官于湖南。
该联一说窦垿撰,何绍基书;一说何绍基撰。
据雁寒《岳阳楼长联及作者窦垿》一文,该联作者当可肯定是窦垿。

【鉴赏】这副对联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用问答手腕指示江山,写出了洞庭湖的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其显著特点之二是:用典多,作者借助名人典故、名人诗文名句、传说逸事,描情绘景,抚今迫昔,抒产生发火者的情怀淋漓尽致,内涵十分丰富;其显著特点之三是:排比法的利用颇富表现力,高下联用了两组排比句,从各个角度有层次地反响岳阳楼的传说佳话和四周形势景象,揭示了岳阳楼著名和雄伟奇特的起因。

上联一开始就惊叹岳阳楼的奇伟,接着便历数范例史迹予以论述:首先点出的是杜甫的五言绝唱——为众人称道的《登岳阳楼》诗,让人们从中去领略洞庭湖的浩瀚宏阔;其次点出使岳阳楼荣誉倍添的范仲淹的佳辞妙句;再次提及岳阳楼的建筑及范仲淹文中对滕子京政绩的评价;末了以吕洞宾的神话和陈子昂的诗句作结,从而把岳阳楼的奇伟美妙提到最高度。
由于在岳阳,流传着许多关于吕洞宾的神话传说及诗句。
个中有一首诗云:“朝游北越暮苍悟,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作者把诗、儒、吏、仙几个方面的史迹、典故,奥妙地溶入自己的联作之中,把岳阳楼的奇伟写到了绝处。
然而作者到此笔锋顿转,移用陈子昂的佳诗妙句,借以发出不见前代贤才而悲哀感慨之情,寄寓着自己深奥深厚的思想情绪。
下联连续写岳阳楼之奇之美,不过不是借诗文典故,而紧张是依据方位实写。
登楼远眺,南可望潇湘,北可及巫峡,西可至巴陵山,东可穷山岩的边界。
那宏阔的湖水,那滚滚奔驰的河流,那耸立的群峰,那雄镇一方的主峰均映入眼帘。
作者写至此,切景着墨:发出了此中胜景真意,谁领会得来的设问。
真是言虽尽而意无穷。

2.

荆楚无双地;

湖湘第一楼。

(何绍基)

3.

波高城矮;

地少天多。

(黄岐农)

4.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5.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6.

杜老乾坤今日眼;

范公忧乐前人心。

胡林翼

7.

岳阳楼高巴蜀秀;

潇湘水满洞庭春。

黄养辉

8.

登山上衡岳;

泛湖入洞庭。

黄养辉

9.

数着残棋江月晓;

一声长啸海天秋。

10.

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徐小谷集句

11.

乾坤吴楚双开眼;

廊庙江湖一倚楼。

吴敏树

12.

吴楚乾坤天下句;

江湖廊庙古人心。

李西涯

13.

倚剑孤吟,有客如闻仙乐;

俯天下视,何人敢刬君山。

赵启霖。
刬:同“铲”

14.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周元鼎。
昔闻今上:杜甫《登岳阳楼》诗有“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句

15.

湘灵瑟,吕仙杯,坐览云涛人宛在;

子美诗,希文笔,笑题雪壁我重来。

毕沅

16.

看面前,望吴楚东南,辄忧防海;

袒胸中,吞云梦八九,未许洄澜。

17.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饮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神仙吟诗。

吴敏树

18.

凭栏五月六月凉,人在冰壶中饮酒;

放眼千山万山晓,客从图画里题诗。

19.

楼阁莫便登,先看文正记中,何条似我;

江山只如故,试数燕公去后,得助谁人。

吴凤孙。
文正:范仲淹谥“文正”。
 燕公:张说,封燕国公

20.

到处有楼,只羡八百里洞庭,这湖活水;

面前无地,但拥十二螺君山,那座灵台。

杨翔凤。
灵台:君山有轩辕台,灵台当指此

21.

呼来风雨,招来神仙,诗酒相逢应识我;

流尽兴亡,淘尽豪杰,江湖放荡此登楼。

22

景致正凄然,望渺渺潇湘,万水千山皆赴我;

江湖常独立,念悠悠天地,先忧后乐更何人。

杨度

23.

湖景依然,谁为长醉吕仙,理乱不闻唯把酒;

前人往矣,安得忧时范相,疮痍满目一登楼。

郑家溉

24.

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

魂归洛水,人间调换已无诗。

朱德

25.

奇不雅观壮洞庭:看西接长江,东连大海,隔壁岳麓,远达苍梧,望面前玉鉴琼田,赞颂河山,屏藩祖国;

名阁闻中原:有飞檐展凤,卧脊盘龙,宝顶刺空,丹楹拄地,更壁上杜诗范记,重新台榭,装点平湖。

方授楚

26.

诗惭杜叟,文愧范公,我来敢挥毫,空怀千古无双士;

地坼楚吴,气吞云梦,此去难为景,曾上九州第一楼。

羊春秋。
坼:裂开

27.

湖面镜磨,遥望君山凝碧色;

城头波憾,快登杰阁听涛声。

方授楚

28.

笛里沧桑吹几遍;

樽前风月醉双清。

周芍衫

29.

八百里洞庭今入眼;

五千年历史再从头。

30.

三醉岂无聊,湖光山色宜酣醉;

独吟应有寓,舜日尧天合朗吟。

王自成

31.

一舟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

魂魄归洛水,人间调换已无诗。

32.

鲁肃兵传,范公函远,万般气候不雅观今日;

滕王歌歇,黄鹤踪杳,十面湖山上此楼。

刘大年

33.

吕道人太无聊,八百里洞庭,飞过去,飞过来,一个神仙谁在眼;

范秀才煞多事,数十年光景,甚么先,甚么后,万家忧乐总关心。

李秀峰

34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窦垿。
五言绝唱:杜甫五言律诗《登岳阳楼》。
两字关情:范仲淹“忧”、“乐”二字。
三过必醉:吕洞宾三过岳阳楼均饮而醉。
百废俱兴:滕子京曾主持重修岳阳楼

35.

苍茫四顾,俯吴楚剩水残山,今古战役场,只合吹铁笛一声,唤醒沧桑天下;

凭吊千古,问湖湘骚人词客,后先忧乐事,果谁抱布衣独任,担当昼夜乾坤。

李秀峰

36.

铁笛横秋,九曲江河淘万古;

羽觞醉我,一楼风月管重湖。

周芍衫

37.

雪浪破重湖,只管淘三楚风骚人物;

尘关休半日,谁能彀百年诗酒生涯。

周芍衫

38.

吕祖醉而仙,大醉非醉;

君山流不去,狂流自流。

李洞庭。
君山:位于洞庭湖中

39.

无限洞庭秋,趁此日登高,巴陵一望;

又成千里别,待何日聚首,樽酒重论。

李洞庭

40.

八百汪洋,神仙自古尝飞过;

万千气候,忧乐于今属秀才。

陈钟祥

41.

戎马关山,涕泗凭轩杜子美;

江湖廊庙,瘁心忧国范希文。

王猷

42.

十五年旧地重游,云外神仙应识我;

八百里长天一览,湖边风月最宜秋。

熊雨胪

43.

雄踞重湖,势凌三楚,目窥云梦,望极潇湘,数千年客咏人题,多少很多多少笔健才宏,岂竞诗文输杜范;

烟泛近阁,落日渔村落,雁落平沙,帆归远浦,八百里波浮影动,无限春光秋色,仅言风月贬江山。

44

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不作;

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垒,何日能消。

45.

与佛借蒲团,坐看大江浮日月;

有僧供笔砚,写将警句压鱼龙。

何绍基

46.

登斯楼也,欣看吴地楚天,倾倒了多少很多多少酒仙骚客;

亶其然乎,莫忘先忧后乐,熏陶过无数俊士英才。

王尹宙

47.

望洞庭八百里飞波,哭贾谊上书,吊杜甫凋零,悲滕公谪守,千秋忠愤洒湖山,莽莽炎黄多世胄;

凭潇湘亿斯年作证,化长鲸吸海,效鲲鹏抟宇,助大浪淘空,不世功名归华国,飘飘天地一沙鸥。

徐式文

48.

胜地醉多少英雄,几主沉浮,不以物喜己悲为聚散;

名楼系天下命运,迭经兴废,每于先忧后乐定安危。

缪英

49.

吞一万里长江,吐八百里洞庭,要令天下波涛,尽为我用;

复几千年大不雅观,展卅余年画卷,试问巴陵胜概,尚有谁忧。

缪英

50.

把酒临风,作甚社稷其昌?只缘禹甸生辉,尧天戴德;

登楼命笔,倘得江山之助,应步少陵绝唱,范相奇文。

王自成

滕王阁

在南昌市沿江路赣江与抚河交汇处。
唐永徽四年(653年),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治南昌)时营建。
落成时,李元婴被封为滕王,故名。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重九日,洪州都督阎伯玙在此大宴来宾,王勃应邀,即席作《滕王阁序》,千古传诵。
原阁规模伟大,有“西江第一楼”之称。
一千三百多年来,屡毁屡建,不下二十八次。
1926年,被北洋军阀邓如琢烧毁。
1989年主阁重修竣工,并于当年重阳节向游人开放。

1.

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李春园撰南昌滕王阁联

【注释】(1)“我辈”句:孟浩然《与诸子登岘首(山)》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2)“目极”句:出自韩愈《新修滕王阁记》。
 (3)“奇文”句:陶渊明《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奇文,精良或奇特的文章。
此处指王勃那篇著名的骈文《滕王阁序》。
 (4)“人在”句:由《滕王阁序》中“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脱化而来。
 (5)李春园:清代学者。
 (6)

【鉴赏】本联系一副集句联。
集句,是对联的写作手腕之一。
古往今来,集句成联的范围甚广,如集诗句、词句、帖句、俚语、针言、格言等等。
本联则分别集自两首诗和两篇散文。

上联开头一句“我辈复登临”,妙在一个“复”字,它实际上是藏了一句“潜台词”,令人读后立即遐想到无数古人登临滕王阁的情景以及他们所留下的大量墨迹题咏和各类掌故。
因“复”字在此起着承古启今的浸染,加之本联集句本来便是集自古人,故本联中每一句所述的其事其景,莫不既是古人之所为所见,又是今人(“我辈”)之所为所见。
古今一线牵,“复”字是关键。
上联第二句“目极湖山千里而外”,气势磅礴,蕴含丰富,是写登临九丈危阁,高瞻远瞩,视野广阔,将千里而外的山山水水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此处系用夸年夜的手腕,极言阁高而天晴,心旷而神怡。
此时此刻,作者自然而然会遐想起当年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所描述的万千气候。
下联首句“奇文共欣赏”正表明了这层意思。
“我辈”登临高阁之上,边饱览风光,边欣赏玩味王勃那篇气贯长虹、情景交融的千古精品,兴致无穷。

《滕王阁序》中佳句甚多,而最令联作者喜好的想必是不朽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
只是为了对仗的须要,联作者不得将此随处颂扬的佳句脱化为“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而这一脱化,竟将所有的游人都“化”了进去:要在画中游,画面顿时活了。
显然,新句比原句更添意境,略胜一筹,就连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和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流流”等著名诗句也因见景不见人而为之逊色。

2.

举杯酹月,想公瑾麾戈,陆郎怀志,青莲高咏,白傅慨歌,千古风骚弘此世;

纵目凭栏,收匡庐郁黛,扬子雄涛,湓浦风霞,柴桑远照,八方灵秀萃斯楼。

——宋才葆撰 江西九江浔阳楼联

【注释】①公瑾:周公瑾,即三国东吴大将周瑜。
②陆郎:陆逊,继周瑜之后东吴大将。
③青莲:李白,号青莲居士。
④白傅:白居易,曾为太子少傅。
⑤匡庐:庐山。
⑥扬子:长江。
⑦湓浦:亦称湓口、湓城,湓水流入长江之处,在今九江市内。
⑧柴桑:今九江市。
⑨宋才葆:生卒不详。

【鉴赏】浔阳楼是九江的一座名楼,《水浒传》中就写到宋江“浔阳楼题反诗”,结果粱山泊英雄演出了一场“大闹江州”的活剧。
此联即从浔阳楼为基点,尽情征采有关的历史掌故和自然风光,加以排比渲染,突出古柴桑人杰地灵的特色。

上联列举历史掌故,“举杯酹月”是说登楼饮酒,以酒奠月,借用了苏轼《赤壁怀古》词中“一樽还酹江月”之意。
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很随意马虎产生想象。
一个“想”字,贯穿四个短句,涉及四个掌故。
“公瑾麾戈”,是说周瑜曾在此大动兵戈,事实上,赤壁之战时,周瑜便是从柴桑发兵的。
“陆郎怀志”,是说陆逊肚量胸襟大志,史载陆逊辅佐东吴大将吕蒙败关羽,占荆州,其后任大都督。
“火烧连营”,打败刘备。
“青莲高咏”,是说李白有过歌咏浔阳的诗篇,今有《望庐山瀑布》《下浔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等可证。
“白傅慨歌”是说白居易在浔阳有过慨叹时势的诗篇,其《琵琶行》可证。
末句“千古风骚弘此世”是对“看”以下各句的总结,指出千年以来那些不平凡的人物和事宜,在当今时期得到了张扬。

下联描述自然景物。
“纵目凭栏”是“凭栏纵目”的倒装,这是总起,仍旧扣紧“楼”字来写。
“收”字贯穿以下四个短句,分别写了望中四个地方的景致特点。
“匡庐郁黛”,是写庐山的山色,“扬子雄涛”,是写长江的水势,“湓浦风霞”,是写城外风光,“柴桑远照”用了“桑榆未晚”典故,这里是说傍晚时候的阳光还照射在很远的地方。
末句“八方灵秀萃斯楼”是对“收”以下各句的总结,解释浔阳地处要冲,山川灵秀,荟萃于此。
以“楼”字煞尾,点明场所,使联语更为切题。

全联咏史写景,都表示了地方特色,而且高下联有分辨,有总说,构造严谨。
对仗方面,唯“麾戈”与“郁黛”、“怀志”与“雄涛”,以动宾构造对偏正构造,不甚工稳。

3.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秀士。

宋荦。

依然句:站在滕王阁上,依然可以远眺江浦岚山,与当年没有什么不同。
 阁中帝子:指唐高祖之子、初建滕王阁的李元婴。
 安得二句:相传王勃省父,次马当,距南昌700里。
梦水神告曰“助君一帆”,达旦,抵南昌与宴,席间成《序》,故称王勃为江上秀士

4.

有秀士一序在上头,恨不将鹦鹉洲踢翻,黄鹤楼槌碎;

叹沧海横流无底止,慨然思班定远投笔,终子云请缨。

江峰青。
 投笔:掷笔。
《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傭书以养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他乡,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喻弃文就武者。
 请缨:汉终军使南越,欲说其王,令入朝。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5.

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李春园。
 奇文:语本陶潜《移居二首》“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此指王勃《滕王阁序》

6.

帝子长洲,神仙旧馆;

将军武库,学士词宗。

阮元。
 帝子句:《滕王阁序》:“临帝子之长洲,得神仙之旧馆。
” 将军句:《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7.

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

阎公能传,仗诗人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秀士。

周峋芝。
 滕王:唐太宗之弟李元婴,封滕王,任洪州都督时,建滕王阁。
 剧怜:最可怜。
 阎公:阎伯玙,唐朝人,任洪州都督时,重修滕王阁,大宴来宾,王勃于席间成《滕王阁序》。
 诗人:指王勃。
 过路秀士:王勃参加阎公饮宴,是省亲途经,非专程而来,故称

8.

兴废总关情。
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
问江上秀士、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刘坤一。
 兴废句:滕王阁屡修屡毁达28次之多。
 看落霞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9.

隔岸眺仙踪,问楼头黄鹤,天涯白云,可被大江留住;

绕栏寻胜迹,看树外烟波,洲边芳草,都凭杰阁收来。

裘恕

10.

依然极浦生秋水;

终古寒潮送夕阳。

11.鼓羡门

鸣鸾昼静,画蝶春融,当年文采风骚,雨卷云飞余胜赏;

乘鹤楼高,燃犀渚迥,是处江山照映,诗成酒熟待秀士。

王霞轩。
 乘鹤楼:武汉黄鹤楼。
 燃犀渚: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原名牛渚矶,传有金牛出渚而得名,晋代温峤来此,闻矶下多怪,燃犀以烛之,后人因建燃犀亭于此

12.时惟玄月,序属三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上出重霄,下临无地,控蛮荆而引瓯越,襟三江而带五湖。

王齐仙。
 玄月:王勃撰《滕王阁序》,乃唐上元二年玄月九日

13.千载登临容我辈;

一灯读序忆儿时。

何秋槎

14.白云自向杯中落;

小艇原从天上来。

艇:一板之舟,谓极小之船

15.

杰阁重开,想作赋登高,定有江风送客;

遥峰对峙,愧抗尘走俗,难免不免山灵笑人。

杭尘走俗:指热衷于营求名利

16.

今人不见前人,怀古信悠哉,大名谁到三王后;

新阁宛如旧阁,续游吴老矣,长句传题卅载前。

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一说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周武王

17.

大江东去;

爽气西来。

18.杰阁重新,众仙同咏;

故乡依旧,野鹤飞来。

19.地阔天高,山高月小;

龙吟虎啸,鱼跃鸢飞。

20.画栋喜重新,比来楼台齐放眼;

长天舒一览,飞霞词句我低头。

21.阁中序播千秋,重认长洲鸿印迹;

江上帆收万里,恍疑华表鹤归来。

22.今古几重阳,依然地阔天高,万里长风送秋雁;

东南一都会,正是虹消雪霁,千家山郭尽朝晖。

23.楼峨重新,对南浦西山,形胜平分吴楚界;

宾朋如昨,想词宗武库,襟怀高挹古今秋。

24.高阁又清幽,如此江山,远胜阆州帝子;

好风常送客,惊人词赋,来逢都督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