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实现空想抱负的一个主要门径便是科举入仕,然而并非所有有真才实学之人都能顺利进入仕途。著名的苦吟墨客孟郊便是一个范例,他两试进士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放榜之日,他喜不自胜,当即写下了平生第一首快诗《登科后》:
昔日邋遢不敷夸,目前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正值东风骀荡、春暖花开的俏丽时令,墨客考中进士,遂了平生所愿,贰心中的欢畅之情是难以抑制的。他喜不自胜,跨马奔跑,打算一日之内就把全体长安的繁花看尽。
句中的“东风”,既是自然界的东风,又是墨客脸上洋溢的喜悦之情;而“得意”,既有登科后的扬眉吐气,也有展望出路的犹豫满志。因而,这两句是所有枯木逢春、长驱在空想道路上之人的共同写照。
二、久别相逢之喜
古代交通条件不便,没有便利的通讯手段,每一次离去就故意味着再难重聚,因此,久别相逢是一件天算夜的喜事。许久不见,不期而遇本该当高兴,但世事沧桑,人生无常,又为相逢增加了一丝悲的身分。以是,诗词中的惊喜每每是悲喜交加的: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相别十年得以相逢,实属不易,这宝贵的相会是值得人高兴的。他们或许一起回顾其十年之前的畅饮之事,充满了温馨幸福。然而这欢娱只是一时的,又或许只是表面上的,他们最多的还是悲哀。
悲哀的是韶光飞逝,人事全非,十年的流落生涯使得全体人都变得苍老了,这一副朽迈的形象摆在面前,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
三、开罪遇赦之喜
安禄山攻陷长安后,王维被捕,并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王维因在叛军任过职,按该当斩。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王维才得宽宥。贰心中感戴皇恩,写下《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除使君等诸公》这首诗:
忽蒙汉诏还冠冕,始觉殷王解网罗。
日比皇明犹自暗,天齐圣寿未云多。
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闻道百城新佩印,还来双阙共鸣珂。
墨客遇赦心情惬意,看到花儿仿佛也被人的喜气所传染,一齐含笑开放;听到啼鸣,就彷佛鸟儿也懂得人的欢心,而纷纭飞来歌唱。花自然是不会因人而“笑”的,鸟也不会由于人的欢畅而“唱歌”,墨客用这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征象,来写自己的喜不自胜之态,十分生动形象。
四、天降甘霖之喜
中国古代常常发生旱灾,如果没有良好的救灾方法,会造成局部地区人口锐减,乃至会引发社会动乱,危及王朝存亡。在这种情形下,天降甘霖无疑是全国的一大喜事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据记载,在墨客写作此诗的前一年,京畿一带有严重灾荒,“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资治通鉴唐纪》)。因此,杜甫一听到这美妙的雨声,就感到无限的喜悦,这喜悦的背后正好反响了墨客崇高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墨客的笔下,春雨不再是冷漠的无情之物,而是一位温顺谅解的女子。她不想打扰正在入睡的人们,以是,等到夜深她才悄悄地降落下来,滋养着全体干涸的大地。“潜入夜”和“细无声”相合营,表明春雨是有心“润物”,无心讨“好”人们,这是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墨客妙笔生花,热心地表达了对无私春雨的赞颂和热爱。
注:图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