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古代一位墨客就非常懂得这个道理。由于每天都要搪塞各种差事,起草和缮写很多公函,才子倍感烦躁和痛楚,于是便忙里偷闲地外出散心。下面分享骆宾王夏日出游,吟诵了两首佳作,充满了闲情逸致,读之令人忘忧。
夏日游目聊作
初唐 · 骆宾王
暂屏嚣尘累,言寻物外情。
致逸心逾默,神幽体自轻。
浦夏荷喷鼻香满,田秋麦气清。
讵假沧浪上,将濯楚臣缨。
骆宾王,字不雅观光,初唐四杰之一。他自小就长于赋诗写文,大家熟知的《咏鹅》就出自他的笔端。骆宾王出生于贫寒家庭,父亲曾当过县令,后来不幸去世于任上。
由于无人管束,墨客从前喜好与一帮少年胡作非为,后来发奋读书,并得到唐高宗的欣赏,被封为奉礼郎。不过由于骆宾王个性刚强,曾经屡遭贬谪,也让他的人生经历显得极其丰富。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夏日出游的所见所闻,充满了闲情逸致。
开篇就抒写了一种恬淡心境,墨客暂时摆脱了尘嚣的拖累,来到郊野寻觅一份幽情。屏(bǐng),打消的意思;“物外”二字,指超凡脱俗,暗表墨客一贯被俗务羁绊,好不容易放松身心。
接下来的两句抒写作者轻松的觉得,“致逸”即来到了一处非常安逸的场所,“神幽”指心情非常宁静。墨客不仅觉得不到夏日的酷热,而且动作轻盈,精神松弛,根本不必考虑过往的烦心之事。
墨客又缓步走到池塘边,面前大片的荷叶让民气旷神怡,阵阵荷喷鼻香更是沁人心脾。不远处麦田里翻滚着金色的麦浪,仿佛在向墨客挥手存问,也彷佛在见告这位客人即将得到丰收的。“满、清”二字,展现出一派活气兴旺的夏日景象,也委婉隧道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结尾传达出墨客对隐逸生活的渴望,讵假是指哪里能凭借,引申为作者希望效仿先哲,在沧浪上享受一份清闲,并追寻战国时楚臣屈原的足迹。“濯缨”本指洗濯冠缨,暗指超脱世俗,不愿随波逐流。言下之意,墨客厌倦仕途,希望回归美好的大自然。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佩,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余松桂心。
骆宾王才华卓越,常常成为一些王公大臣的座上宾,周围的一些朋友和同事也非常钦佩他的才学,大家时时在一起饮酒、出游。少府是指县尉,这首诗记述了作者的一次愉快的经历,当时骆宾王与这位姓夏的朋友一起前往山里游访。
开篇交代韶光和地点,返照即指夕阳,层岑是指层叠的山岭,首句是说薄暮时分日光斜射到层峦叠嶂的山岭上。物外即超然的境界,狎是吸引的意思,次句是说山林里气氛宁静,令人忘忧,才子们被那种宛如瑶池的环境吸引,又不断地寻幽探秘。
第二联进一步详细描述山里的景物,波折不平的小路旁长了很多野生的兰花,芳香四溢,就连身上的玉佩也被薰得馨喷鼻香。山家的庭院里栽种着高大的槐树,阳光透过花叶的缝隙,在地面洒下一片斑驳的影子。墨客在此停息脚步,美美地闻着花喷鼻香,悄悄地赏着落日,一韶光觉得极其惬意。
很快就夜幕降临,才子们不愿返回,却又开始在清凉的夜风中欣赏着明月。“谷静”,显得风声响彻山林;“山空”,又让月光可以洒遍山谷里的每一个角落,同时更显深谷深不可测,也让才子们遐想不尽。
结尾抒写了作者对宁静忘忧生活的神往,这次夏日出游,让墨客肃清了仕途中的烦恼和怠倦,唯记松桂的美好和高洁,更感到天人合一,超然物外。
全文充满了闲情逸致,读之令人忘忧。作者从薄暮写到夜晚,场景不断变换,心情也一贯在进行调度,终于在末了感悟到人间间最美好的事物不是财富和名誉,而是康健的身体和恬淡的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