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们在良长远的年代就相信自然法则。

春秋末期,老子的《道德经》提出“道法自然”的不雅观念,即认为全体宇宙的特性,席卷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根本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照自然而然的规律。

道法自然

对事物背后道理的孜孜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的天性。
婴儿对外界事物总是非常好奇,可以盯着某个东西看良久,而小孩子总喜好一直地问为什么。
无数哲学家和科学家为了搞清楚事物背后的道理,苦苦思虑和实验,直到终极得到结果。

杜甫最爱扯物理但李白玩得更高更妙

这种探求自然法则的天性,不会由于年代、国别而有差别。
古埃及和古希腊的人如此,古代中原大地上的人也是如此。

据解释代才子唐伯虎就爱思考万物之理,他曾因思考而忘却韶光,在《桃花雨过图》中,他写道:“独立溪头穷物理,不知斜日落平川”。

独立溪头穷物理,不知斜日落平川

而悲天悯人的杜甫,一旦思考起物理来,就觉得全体人生都是享受。
他曾写道“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看得出,他老人家对物理的确爱得很深奥深厚!

唐朝墨客杜甫

这还不足,杜甫还在他的很多大作中明确提到物理,在不完备搜索的条件下,包括上面这句,我们一共找到六个案例:

1.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唐·杜甫《曲江二首》

2. 我行何到此,物理直难齐。
——唐·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3. 我何良叹嗟,物理固自然。
——唐·杜甫《盐井》

4. 挥金应物理,拖玉岂吾身。
——唐·杜甫《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

5. 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

6.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
——唐·杜甫《述古三首》

杜甫不愧是史上“扯物理”第一人,不过他扯得的确到位。
尤其是那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时隔一千多年之后,依旧让多少物理学习者——例如我,自感汗颜。

比杜甫稍晚的白居易,物理也成了他的口头禅,例如:

1.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
——唐·白居易《桐花》

2. 物理不可测,神道亦难量。
——唐·白居易《郊陶潜体诗十六首》

3. 老见人情尽,闲思物理精。
——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而宋代的两位大墨客也是物理的铁杆粉,他们是苏轼和陆游,他俩留下的部分干系诗句如下:

1. 一杯且复睡,物理何足齐!
——南宋·陆游《朝雨》

2. 家贫不学俭,物理有固然。
——南宋·陆游《示子遹》

3. 朱紫贱畜虽古训,物理宁不思两全。
——南宋·陆游《迁鸡栅歌》

4. 物理从来多倚伏,人情莫遣得亲疏。
——南宋·陆游《园庐》

5. 民气固难足,物理偶相逞。
——宋·苏轼《诸葛盐井》

6. 细思物理坐嗟叹,人生安得如汝寿。
——宋·苏轼《石鼓》

但是,与上面这几位不同,还有一些大咖写出了很多富有物理思想的诗句,虽他们通篇未提“物理”二字,但所描述的意境,更表示出墨客对自然法则领会之深。

这个中最精彩的代表,莫过于同年出生的李白和王维,虽然王维拉黑了李白,但哥俩的确都是百年不遇的物理学奇才啊!

唐朝墨客李白

请品鉴:

1.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3.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涯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唐·李白《将进酒》

这里描述的一幅幅大片,物理图像何等清晰(至于什么物理,诸君且细品之),场面何等伟大,气势何等磅礴,意境何等高妙!
青莲居士不愧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无人企及的最高峰、大师中的大师!

与李白比较,生性安静的王维就很不一样了。

唐朝墨客王维

王维的诗,物理图像也很清晰明了,但却没李白那种夸年夜的气势,这可能与他的佛系性情有关,例如他写道:

1.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唐·王维《鹿柴》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细细品味这两幅画,一幅是配音静画,另一幅则为无声动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记得初中读完《使至塞上》这首诗后,当某天我又背到20世纪的人所写下的那句“零级烟柱直冲天”时,竟莫名有种羞愧感。
从那往后,这副由1300年前的那位佛系青年所描述的美图,就像一幅木刻版画永久留在我的脑筋里了。

“物理”作为学科名称,只是近一百年多的事,但是“物理”所包含的意义并未改变。
换句话说,杜甫和李白他们对万物之理的思考和探究,与当下人们的思考并无实质差别。

世间万事万物,都遵照一定的规则和道理,追寻这种规则和道理便是一种对物理的探究,这种探究本身充满乐趣,由于探究得到的终极结果总是那么美妙,没错,它们与诗一样美。

这正是:

境自远尘皆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

注:‘尘’是指尘凡,‘远尘’则是阔别尘凡,‘咏’是指吟咏,以是,原意是:阔别鼓噪尘凡的环境都是可以入诗文的,蕴涵哲理的东西都是可以追寻的。

这两句话,据称是来自清朝乾隆天子所作的一副对联,它们被刻在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五方阁的牌楼上。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态度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年夜众号

来源:物含妙理

编辑:Quantum B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