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缘起】
李白在长安过了两年“翰林”生活往后,终于受不了官场的一塌糊涂和自己每天无所事事无所作为的生活,申请了“赐金放还”,带着唐玄宗给的生活费,连续开始自己浪迹天涯的游子生活。
李白从长安出来往后,是一起西行。
先是在洛阳,碰到了自己的小迷弟杜甫,这也成为诗歌历史上“火星撞地球”一样的大事宜。后来两人结随同行,加上新人高适,三人一起向西游历。
三人在干嘛呢?用戴建业老师的话说,“找神仙,采仙草,炼妙药”。后来杜甫实在受不明晰,三人在路上分道扬镳。
杜甫回到长安考试科举,李白连续自己的西行之路,一起来到山东。在山东,他正式举行了玄门的受箓仪式,成为了一名羽士。
在山东的这段韶光,恰好是当地的冬天。气温一贯是零下,家家户户都要烧炉子取暖和。
李白有一天晚上,大概是坐在炉子边喝多了酒,迷迷糊糊写下了这一首《立冬》。
全诗只有24个字,但却非常能看出诗仙李白的经典风格与气概,也是李白流传下来的作品中很新奇的一首小诗。
【诗篇】
立冬李白 〔唐代〕冻笔新诗
【诵析】
诗题《立冬》,记载的该当便是立冬当天之事。
小时候在山东老家,立冬时候就已经很冷了,家里人晚上要围一桌子吃饺子,热气腾腾、其乐融融。
现在来到南方,对节气什么的险些再没有什么感知,温度大差不差,永久在二十几度、三十几度飘着;偶尔有个十几度的舒畅景象,都能高兴个好一下子。
还是挺怀念老家的生活的。
说回到李白这首诗,这首诗的题材更像是随笔、日记这一类。李白晚上闲来无事,用这一首诗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思,以及自己当时的状态。读来很真实,接地气的同时又带有李白独占的浪漫气息。
起笔两句对仗工致,带有日记性子。
天太冷啦,架子上的羊毫都已经冻结。如果想要写字的话,还要花好长一段韶光去解冻羊毫,磨墨养笔。恰好,不如偷个
景象冷,当然少不了温暖民气的炉子,多塞点柴火进去,把炉子烧的旺旺的。蹲一壶美酒在上面,就时时能喝到温热醉人的美酒啦!
短短两句,很随意马虎让人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家过冬的日子。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上,聊谈天说说话,也不去做别的事情。最大的乐趣便是在炉子上烤点儿东西,粉丝、麦子、红薯、玉米、花生,都是特殊喜好吃的。
如果说前面两句侧重写实,结尾两句就更多是李白自己的浪漫与想象了。
温酒一杯接一杯,酒量大如李白也很快就喝醉了。醉眼朦胧下,看任何东西都自带模糊的滤镜。
恍惚着,看到不知何时,自己在宣纸上胡乱涂抹的一幅画或是一首诗;也看到,天上的玉轮由于没有重云的阻隔,在这清冷的时令里更加通亮动人。
明月有清辉撒下,村落里的万事万物都像染了一层银屑般刺目耀眼。醉眼昏花的李白,看到这漫天漫地的月光,还以为是天高下雪,不一会儿就在前村落积满了厚厚一层呢。
【空青语】
初中那会儿喜好给自己起笔名。写在那时候的作业本上,也用在当时的游戏里。
记得第一个笔名,便是墨白。
一贯想要给墨白找一个好听的阐明。可惜一找好多年,自己也是才力不济,始终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直到去年,读到李白这首诗。读到末了两句的时候,我一瞬间就认定了。
这两句,便是我对墨白最好的阐明。
是醉眼看天下的洒脱;
是笔墨纸砚的文雅;
是月光洒下的浪漫。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编辑 空青
排版 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