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苏雁 刘安然 光明日报见习 张雪瑜
6月20日晚,在苏州大学事情的丁姗和几位好友相约,带着孩子们去沧浪亭不雅观看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天下着小雨,我觉得园林和昆曲特殊配。不须要额外的场景代入,音乐起,情节垂垂展开,让我们走进了几百年前沈复和芸娘的情绪天下。”丁姗见告,正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陈诠之还在演出前参加了主理方安排的书法活动,小女孩负责写下了“苏州”二字,得到了一碗绿豆汤的褒奖。
这是苏州人的日常生活片段,充满了文化气息。几经历史更迭,苏州文化浸润到苏州人的骨子里,顺着疏密有致、纵横交错的根脉细细往内探求,苏式生活,园林、美食、趣玩,都是苏州人由内而外溢出来的对生活的热爱,带来了不事张扬的欢畅。
江南小戏院里,有看不完的苏州风景
“昆曲《浮生六记》园林版选择在故事发生地之一、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演出,实现了昆曲艺术与园林景不雅观的有机结合。以月夜和园林为豪华布景,在沧浪亭内‘复刻’了一个属于沈复和芸娘的天下,不雅观众走进沧浪亭就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一边聆听昆曲的唯美曲调,一边领略园林的诗意之美,一步入梦。”昆曲《浮生六记》总制作人、游园版导演萧雁先容,“和‘沈复’‘芸娘’一起一站式体验苏州两大文化宝贝,这种形式也受到了各年事段不雅观众的欢迎。自2018年七夕(8月17日)首演以来,演出已经超过了120场。”
为了打造更好的艺术体验,《浮生六记》园林版每次演出将人数掌握在40人以内,这也导致部分不雅观众“排不上队”“买不到票”,但是这种情形很快将有所改变。萧雁先容:“今年,我们还将陆续推出舞台版、游园版、游船版平分歧版本,让更多的苏州市民以及慕名而来的游客得到别样的艺术享受。”
“看到那些在雨中赶来游园看戏的年轻人,让人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如今在我们这个时期,可选择的娱乐实在有太多,有人跑去古典园林看一场昆曲,表明不但是抱着娱乐的目的。”与丁姗一同不雅观剧的朋友高晴见告。
今年以来,苏州深挖江南文化特色,将优雅、宁静、精美的苏式生活延伸到舞台作品,全力打造小戏院戏剧排练、演出、互换的平台——“江南小戏院”。
因时制宜、古今穿梭,将剧中的人物、情节与周边实景融为一体,是“江南小戏院”光鲜的发展走向。环绕不雅观前街、平江路、山塘街等文旅片区,串联起园林、庭院、街巷、戏院等文化载体,苏州以“客户思维”为导向,推出一批高质量演出项目,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体验醇正的江南韵味。
在平江路,《声入苏州·平江》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不雅观众戴上耳机,在声音的指引下,从状元博物馆出发到相门古城墙,个中会经由园林、博物馆,穿越10多条古巷,途经800多户苏州人家。不雅观众即演员,存心谛听“苏州声音”,开启古城人文之旅。
日前,最新编排的沉浸式笑剧《金榜题名时》在苏州状元博物馆精彩呈现。差异于其他实景版演出,《金榜题名时》分为主线情节与支线情节,不雅观众选择不同的腰牌,便会被带往不同的路线,乃至可以随意走动。演员在演出的过程中,随时可能把不雅观众拽到剧情里进行互动互换。
“‘江南小戏院’通过传统加当代、跨界领悟、实景演出等多种艺术形式授予夜经济文化内涵,打造‘苏州味,国际范’的苏州之夜。”苏州市文广旅局艺术处处长冷建国先容,“未来,我们还将连续推出更多的精彩剧目,以小苏州带动大苏州,打造百戏之城。”
搭上“流动博物馆”的巴士,一起四“展”联“弹”
6月11日早上9点,一群苏州市民搭上“流动的博物馆”巴士,开启了充满惊喜的“博物馆之旅”。苏州博物馆很知心肠安排了讲解员陪同,先容馆中蕴藏着的2500年古城历史。逛完苏州博物馆,他们登上了定制的旅行大巴。
市民马丽对大巴里的上午茶印象深刻。以苏州明清“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为主题的花茶茶包,绿茶清冽,红茶醇厚,配上苏州博物馆的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干,再辅以特色蜜饯果脯与坚果小食。“怎么吃都不足。”马丽笑着见告。
在美食与美景的陪伴下,马丽抵达下一站——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打卡传说中的网红博物馆,触摸苏州历经数百年烟火不熄的工匠精神,附近中午,连续返回车上享用苏式午餐。
咦!
这黑乎乎的,是臭豆腐吗?经事情职员先容,大家才明白,这是经由分外设计的、贴合御窑金砖博物馆特色的金砖糕,引得在场食客一阵惊叹,各种巧思创意在苏式饮食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午后,博物馆之旅连续。马丽先逛苏州丝绸博物馆,感想熏染从上古到当代的丝路变迁,触摸中国五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坐上三轮车前往苏州戏曲博物馆,聆听昆曲的流丽婉转。
“一天内,感想熏染领略了苏州城2500年的精华。”马丽大呼“值得”,“暑假一定要带孩子再来感想熏染这趟博物馆体验之旅。”
5月初,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推出历时3个月的“苏州文博活动季、遗产城市嘉年华”。除了首次推出苏州好行“流动的博物馆”专线外,苏州博物馆新馆推出了“江南佳丽馆藏仕女画”特展和“金毛狮一张皮”梁缨个展,还与苏州交响乐团共同策划了“聆听苏博”弦乐四重奏现场演出。苏州丝绸博物馆举办“丝博之夜——共鉴华裾之美”活动,以走秀的形式,展示汉、唐、宋、明四个历史期间的代表衣饰,让不雅观众在丝绸博物馆的主题空间近间隔不雅观赏感想熏染多元的衣饰文化。
为方便游客参不雅观,“一城百馆、博物苏州”博物馆城游小程序也在苏州博物馆举行的“画语·夜苏博”夜间开放活动上正式启动上线,紧张为游客参不雅观博物馆供应了舆图查询、导览导赏、藏品先容、预约做事等功能。
徜徉巴城老街,感想熏染“昆曲小镇”的独特魅力
初夏夜,清风拂面,光影绰约。6月24日,“夜宴巴城——端午”主题活动在昆山巴城老街启幕。市民们走出家门,打卡巴城老街,与家人共度夜宴光阴。特色集商场文创产品、非遗传统、生活美物、美食餐饮于一体,手工体验房可以体验昆曲的头饰制作,年代摄影馆可以一秒穿越光阴,昆曲元素散布在老街的每一个角落。老街廊桥下,昆曲《游园》和评弹《水墨巴城》《渔舟唱晚》等节目轮番上演。
溜达老街,来到俞玖林昆曲事情室,庭院实景版《牡丹亭游园惊梦》首次开演。笛声响起,回廊灯亮,全体场景柔美细腻,委婉缠绵。在几步之遥的“一旦有戏”顾卫英昆曲事情室,昆曲演员沈钰委正在教孩子们唱昆曲,孩子们一招一式学得十分负责。一位家长见告:“昆曲词美、舞美、曲美,可以说是大美大雅,孩子们沉浸在老街浓浓的端午节日气氛中,领略昆曲和端午两种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浸润式文化体验教诲活动。”
位于阳澄湖畔的昆山市巴城镇,是“百戏之祖”昆曲的源头,也是文化和旅游部评定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昆曲)之乡。巴城镇党委委员周晓佳向先容,近年来,巴城镇以巴城老街为核心重点打造融历史文化展示、昆曲文化传承、传统技艺保护、名人文化集聚为一体的昆曲小镇特色街区,传承发扬大美昆曲。
巴城老街陆续入驻了杨守松事情室、朱晞古琴事情室、陈东宝笛馆、倪小舟竹刻馆、昆北民歌馆等文化名人事情室,这些事情室让人流连容身。杨守松是《昆山之路》和《大美昆曲》的作者,这位出生在江苏盐城的先生长西席对昆山用情至深。在事情室里,他和有谈不完的“昆山故事”:三十多年前,吴克铨带领昆隐士自费建起昆山开拓区;这些年昆曲在发源地得到了悉心呵护……阐述之中,令人着迷。
梅雨时令,栀子花飘喷鼻香。苏州城内外,散发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一位每年都来苏州打卡的游客见告:“苏式生活,让人陶醉。我很倾慕苏州的老百姓,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05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