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刘源村落和尚源曾经有一座很不屈常的寺院,那便是建于唐懿宗八年(867)的正不雅观教寺。
最初这座寺院叫止山寺,是佛教晒台宗九祖湛然大师读书悟道之处。
湛然(711~782),世居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南),故又称荆溪尊者。
湛然二十岁入婺州浦江左溪讲寺玄朗门下,学习晒台宗教义。
并受师命于壶盘山与横木山之间一处宁静之地(即今刘源和尚源)研读《摩诃止不雅观》之学,撰成《止不雅观大意》、《摩诃止不雅观捜要记》和《摩诃止不雅观辅行传弘诀》等著作,发展完善了晒台宗紧张修习方法“止不雅观”。所谓“止不雅观”,即止与不雅观,止是止息统统妄念,不雅观是不雅观察统统真理。止属于定,不雅观属于慧,止不雅观便是定慧双修。
湛然在玄朗门下刻苦学习,终得真传。
湛然也就成为继玄朗之后的中国晒台宗九祖。
为纪念湛然尊者读书悟道处,后人便称此地为“止山”,所建寺院为止山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改额为“正不雅观教寺”,元大德十一年遭失火被焚,仁宗延祐六年(1319)重修。明代如晦禅师有《正不雅观寺》诗云:扪萝扳石望稜层,费尽平生脚力登。天上楼台山上寺,云边钟鼓月边僧。四围清暑看无厌,一点尘凡到不能。珍惜荆溪老尊者,祖堂千古耀真灯。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再次修缮,规模扩大,僧徒浩瀚,四方来朝,喷鼻香火兴旺。上世纪七十年代寺庙旧址尚存,但已被俗称为“金不雅观寺”,又因梅溪支流刘源溪发祥于此,故地名便称“和尚源”。
2004年编地名志时,和尚源自然村落尚有6户人家22口人居住。
今闻正不雅观教寺已在重修,并以此寺为中央开拓为越龙山风景区。正不雅观教寺依托于兰溪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天然风景,适宜于修身养性,参禅悟道,举办公益禅修,组织朝圣古越云峨嵋,朝拜湛然祖师,礼敬三方佛释迦如来、药师如来、阿弥陀如来,及不雅观音地藏、文殊普贤,禅文化区域布局和建筑规格优质乃至风格独特功能完好的上风十分明显。
正不雅观教寺的大智文殊菩萨塑像,在藏经阁三楼供奉。文殊菩萨紧张以娑婆天下上首菩萨的教务总长身份,提倡禅教并重,通过大般若聪慧之六度禅门,开启众生聪慧,激活本觉心源妙菩提性。
正不雅观教寺思维菩萨塑像在藏经阁一楼法堂供奉。意在带领禅行者和修道人,禅修期间要合理作意,以便思考人生,并当下觉悟人生。
正不雅观教寺以古越云峨嵋的分外道场氛围,弘扬普贤王菩萨摩诃萨十大愿,以实践出真知的气概,推动行愿文化禅,提倡奋斗即禅,坚持不忘初心善得始终,不忘初心义务必达,不忘初心成佛有余。
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及造诣大愿,在殿宇之中放置了记载着正不雅观教寺文化的微红科技的电子功德宝,让当代科技为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