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墨客杜甫曾经写过一首《咏怀古迹》,诗圣在作品中描述了王昭君当年出塞和亲的景象,表达出墨客对这位闭月羞花美人的同情,也蕴藉地指出汉代的那些文臣武将枉食俸禄,皆为无能之辈。宋代一位墨客也写过类似题材的作品,下面就一起欣赏欧阳修技巧娴熟的七律,比拟光鲜,以景结情,不逊于杜甫的名作。
唐崇徽公主手痕
北宋 •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嗟叹,岩花野草自春秋。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高瞻远瞩,又乐意提携青年才俊,其才学和人品深受后世崇敬。可是由于北宋当时积弱积贫、内忧外祸逐渐加剧,欧阳修虽然有心匡扶社稷、渴望振兴经济,可是他与范仲淹等人的积极主见却不被重视与运用,更被奸人陷害和排挤。
北宋朝廷重文轻武,边关武备败坏,西夏和契丹军队时时前来袭扰。天子梦想享受、不思进取,为了相安无事,常常割地赔款,或者和亲罢战。欧阳修痛恨朝廷忍辱求和,但又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唐代崇徽公主的故事,表达出满腔的悲愤之情。
诗的大意是:鸟儿眷恋故土,不愿轻易飞走,反而一贯鸣叫一直。在一阵阵悲切的胡笳声中,俏丽善良的公主即将远嫁他乡。不知过去了多少个春秋,公主的墓旁芳草青青,她的魂魄再也无法回归。当初她在苍翠的山崖上,到底是为谁留下了自己的手迹?
自古以来,红颜薄命,那些享受丰硕俸禄的达官贵族,又有几人曾经设身处地负责考虑过社稷民生。墨客只是行路至此,纵然心坎不安,也不过是白白嗟叹一场。随着时令交替,山崖上的草木花卉依然自生自长。
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由于叛唐,被郭子仪所败,后来病去世在鸣沙城,他的女儿则显得孤苦无依。唐代宗念及仆固怀恩骁勇善战,并曾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过功劳,于是便收养了他的女儿,并在后来大唐与回纥和亲时,让她以崇徽公主的身份,嫁给回纥可汗移地健,从而达到保境安民的目的。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开篇描写公主出嫁的悲惨场面。作者为了陪衬气氛,刻画出一种悲戚的离去画面,便在首句采取了起兴手腕。飞鸟尚知念家,鸣声哀婉,宫女亦是娇生惯养,岂能乐意远嫁给一位异族之人。“悲笳”二字,细腻生动,言简意赅,足以形容公主心中的愁情。
颔联刻画了公主将一去不复返,作者为此感到悲哀,“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作者省略了公主在异域生活的描述,而直接描写她离世之后的青冢,委婉地表达出对一个时期的怀念,也让人想起王安石刻画王昭君的诗句“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可谓异曲同工,也都显得章法严密、裁剪得当。
欧阳修又在文中提到了一个传说,公主当年出嫁时,路经山西灵台的一处山崖,她忽然心生感慨,于是攀上石崖,并以手掌托住石壁,在此留下了一个手痕。多少年之后,“青冢、手痕”依然如故,可是公主为大唐王朝做出的贡献却早已被人淡忘,真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颈联揭橥议论,对当权者发出训斥。玉颜代指倾国倾城的女子,肉食是指那些尸位素餐的豪门,两相比拟,不仅显得一个弱女子不让男子,而且委婉地反攻了那些德不配位的王公大臣们。
结尾利用比拟手腕,表现出欧阳公的无奈之意,“行路至今空嗟叹,岩花野草自春秋。”墨客说自己有时至此,瞥见公主的青冢,想起陈年往事,忽然心生怜悯,于是便嗟叹不已。
作者在此采取了以景结情的手段,花草无情,只是自生自灭,众人有情,却常常对外界漠不关心,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全文吊古伤今,借助唐代公主的故事,讽寓北宋孱弱的政权,表达出墨客的满腹忧虑和无奈之意,不愧为一首忧国忧民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