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们该怎么赏析诗歌呢?这里先容几种方法。
1.看标题曾经有位朋友向我抱怨,说老师哀求太严格了,让孩子背诗还哀求背标题,孩子由于不睬解标题的意思,去世记硬背,导致孩子极为沮丧。
很少有学生赏读诗歌时看重标题,总是直接读诗歌内容,这真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诗歌标题和文章的标题一样主要,它能简明扼要地先容诗歌的干系情形。有的交代了写作韶光,比如《己亥杂诗》;有的交代写为难刁难象,如《咏菊》;有的交代写作缘由和目的,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有的表明诗歌题材,比如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还有暗含诗歌的感情基调的……
题目虽短,却至关主要,读懂了题目,就捉住了诗歌的核心内容。
2.看作者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每一首诗歌,不仅是墨客个人情绪和性情的表示,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当时的个人境遇有密切关系。诗歌一样平常以唐宋诗词为主,现在我们就从时期环境、墨客的生活经历和作品的紧张风格等方面来品析唐宋诗歌。
(1)时期环境
唐朝可以细分为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初唐前期,诗歌的主流群体是宫廷文人,他们的作品大都是歌功颂德、奉和应制之作。到初唐后期,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等人登上诗坛,他们力主改造齐梁宫廷诗风,写出了一批有风骨兴寄、刚健有力的作品。
盛唐期间各种流派纷呈,且都有精良代表墨客,边塞诗派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田园山水墨客王维、孟浩然、常建等;还有集大成者李白和杜甫。这一期间,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之音成为诗歌的主旋律。
中唐期间情绪低沉,审美情趣也趋于内敛,代表墨客有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
晚唐期间再难现盛世的高强,诗歌也表示出感时伤怀的感情,代表墨客李商隐、杜牧等。
北宋期间的诗歌看重反响社会现实,题材、诗歌趋于普通化。代表词人有柳永、欧阳修、晏殊、苏轼、王安石等
南宋期间的诗歌反响多难多难的时期生活,表示了民族的呼声。代表诗(词)人有陆游、杨万里、辛弃疾、赵师秀、文天祥等。
(2)墨客经历
有可写时才写诗,“墨客不幸诗诗家幸”,墨客在怀才不遇时、被贬谪排挤时、旅居外地游学宦游时都会引发写诗的兴味。他们抒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立志报国的情绪;他们表达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怒,想要寄情山水的欲望;他们哀叹羁旅愁思,怀念亲人和家乡等。
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表现出一个长期流落他乡的游子的悲哀,抒发了羁旅天涯的游子思念家乡、倦于流落的孤寂愁苦之情。
(3)作品风格
每个墨客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比如李白的豪放洒脱、清新自然,杜甫的沉郁抑扬,王维的恬淡脱俗等。
3.抓意象
“意”,是作者的内在的思想、情绪、意念,“象”,是外在的详细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物象来表达,象是意的寄托物。意象是客不雅观物象经由创作主题独特的情绪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象可以渲染气氛,营造意境,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觉得。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中的“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写出了春光消散时的冷落、哀伤,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表达墨客对好友被贬龙标的惋惜与哀叹之情。借景抒怀,让读者感同身受。
意象能产生蕴藉蕴藉的艺术效果,表示诗歌独特的魅力。我们常说到古典美,古典美是一种蕴藉优雅的美,很大一部分我们可以从诗歌中体会到,他们不直接说“弟弟,我惦记你,祝你身体康健”,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们不直接说“隐逸的生活很清闲”,他们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们不直接说“我感到凄凉,惦记温暖的家乡”,他们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风、花、雪、月、酒、燕、柳、雨、霜、夕阳、流水、羌笛,在墨客的笔下,无不成为他们表达自己情绪的凭借,也给我们读者带来了高于事物本身的审美体验。
赏析诗歌,能捉住诗题、根据作者所处的时期背景、自身经历和风格来对诗歌进行框定,再结合诗歌内容和紧张意象,墨客的情绪、诗歌的主旨也就能品析个八九不离十了。快找一首诗来练练手吧!
#周末大开课#